儿童医院院长经验总结,告诉你如何告别新生儿呵护焦虑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现在人们常说:“父母是唯一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上岗的职业。”为了跟上孩子的成长节奏,在怀孕这段实习期里,我看了很多育儿类的书,也关注了一些儿科医生的微博、公号,我希望通过实习期的岗前培训,能了解孩子成长路径、照料方式,更主要的是在孩子出现生病难受时,我能快速识别病因,并作出合理的应急措施。

一些知名的儿科专家会在微博、公号里科普儿童常见的疾病和应对措施,但这些内容常常是基于提问或热点问题做出的回答,讲述的内容碎片,不够体系。作为即将上岗的父母,如果你像我一样焦虑,担心自己处理不好新生儿常见的病症,希望有本权威、系统的书籍在你不知所措时能拿出来翻找解决办法,我推荐《养育健康儿童》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刘薇是天津市儿童医院的院长,具有多年儿科临床经验,她还热衷于医学科普传播,不仅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在《时尚健康》《家庭育儿》等报章杂志发表科普文章,出版的长篇科普书籍《儿科主任说,宝宝生病这么办》还入选2017年医学界医学科普类好书。

作者刘薇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足够丰富,她在书中总结了儿童常见多发的108种常见症状,从家长们最关心的预防、控制、治疗、养护等方面入手,详细讲解了每种症状的成因和护理要点。这本书非常厚,足足有600多页,按照症状字母的汉语拼音编排,方便查找翻阅,非常适合作为父母的育儿床头书。下面我以新手准妈妈的角度给大家说说书中提到有关新生儿的一些事项,看完你会明白这本书有多靠谱。

一、新生儿呵护学问多

新生儿是指新生宝宝从出生到生后28天之内的宝宝,他们这段时间的生理特点既不同于成年人,也和其他年龄段的宝宝不同,所以需要新手爸妈特别注意。

在”新生儿呵护总动员”一节中,作者总结了新生儿Top10的生理特点,每个特点都给出一个关键词,并详细说明可能遇到的问题。

以排名Top1的新生儿体温为例,新生儿的最大特点是调节能力差,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新手爸妈特别注意室内温度,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引起问题。在可能遭遇的问题部分,列出了温度过高导致的新生儿脱水热,温度过低导致的新生儿硬肿症。像我家宝宝预产期在10月下旬,那时候天气转凉,我就会注意保暖,根据宝宝的体温适当加衣,为他提供舒适的环境。

在这个章节,作者还提到“潜伏在宝宝身边的危险因素AB面”,提出一些看似平常却有潜在危险的病症,比如妊娠高血压,对准妈妈来说是头疼、水肿等小问题,对新生宝宝却会造成肾功能障碍、宫内缺氧窘迫等大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作者给出建议,要密切监护呼吸、心跳、肝肾功能。

读完这个章节,我大概了解了新生儿的常见生理特征,在照顾他们的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能根据症状简单分析病因,做好初步处理。

二、应对宝宝发热的法则

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不定,身体单薄的宝宝们非常容易受天气影响突发症状,有很多症状伴随着发烧,要注意的是发烧并不一定是感冒了,书中说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等病症都伴随发烧症状,妈妈们要根据发热温度有效应对。

温度37.5℃~38℃,低温·黄色预警

通过观察宝宝们的情况,如果排除吃奶、运动、哭闹等导致温度稍高的原因,宝宝有可能发热生病了。

对于年龄低于6个月的宝宝,由于肝肾没有发育完善,最好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多给宝宝喝温水,通过排汗、排尿等协助降温。用毛巾擦拭宝宝身体,尤其是手掌心、脚心、腹股沟、腋下、头部等部位。

温度38℃~39℃,中热·橙色预警

这个温度要观察宝宝有没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咳嗽、喉咙疼,注意他们有没有腹泻、呕吐的症状,还要检查身上是否出现皮疹。

这个温度的退热措施略有不同,年龄超过6个月的宝宝,如果体温达到38.5℃以上可以试用退热剂;1岁以内、体温在38.5℃可以服用退热药、多喝水;对于1岁以上,体温接近39℃的,最好肌肉注射或静脉退热。

温度39℃以上,高热·红色预警

观察是否有感染、寒战的表现,有些宝宝可能是抽搐、嗜睡、昏迷

高热对孩子影响大,要尽快使用肌肉注射、静脉点滴药物降温。如果宝宝表现为干热无汗,还需要在额头外用退热贴降温。

在这个章节的最后,作者给出了几中常见的退热剂,像布洛芬、复方氨林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赖氨酸阿司匹林,详细说明了每种药物使用的温度、如何使用、药物的优缺点。

三、宝宝腹泻知多少

小宝宝肠胃弱,稍微不留意,就会出现腹泻的情况,作者建议妈妈们要学会“察言观色”的能力,通过排泄物的形态、味道、色泽判断小家伙是不是出现了消化系统疾病,也能准确回答医生的问题,快速定位腹泻原因。

在书中作者列出了宝宝便便的5种情况,每一种都列出了症状、专业指导、备忘录和Tips,妈妈们根据这些腹泻情况能及时分辨出问题所在,有效解决问题。

这几天2岁的小侄儿腹泻,便便里一些食物残渣,应该是消化出了问题。参照书里的专业指导,我才知道这种情况叫“伤食”,主要因为小家伙吃的糖分、脂肪比较多,加重了肠道的负担。根据书里的建议为他调整饮食,坚持“两高一低”原则,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鸡蛋、瘦肉和水果泥、菜泥搭配,这样吃了两天,腹泻基本好了,便便里也不再有食物残渣。治好小侄儿的腹泻,回头看这本书,里面的每一种病情介绍就像一个个对症下药的处方,按照书中所讲及时调整,说不定能减少跑去医院排队就诊的次数。

我是尾巴

以上内容是我以新手准妈妈的角度重点关注的内容,除此之外,书中还讲到儿童换季注意事项、过敏儿童的应对措施和其他儿童常见病的处理方法,内容非常丰富。如果你像我一样,想多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症,希望下次孩子患病时不再惊慌失措,不妨收藏这本《养育健康儿童》,把它放在枕边经常拿出来翻看,时间久了还能对儿童常见病说出来个一二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