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内心那些被压抑的悲伤|陪孩子一起读绘本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当好多人都在想方设法获得各种技巧:如何阅读绘本,才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让孩子爱上绘本,可以让孩子认识很多字词;如何阅读绘本,可以让孩子作文写得更好......而我看到并听到了孩子内心压抑的悲伤,恐惧,愤怒......

宝宝今天看绘本《再见,我的小白狗》,讲的是一个有关“告别”的故事,像朋友一样亲密相处的小白狗突然离开了,小女孩在感受到失落与悲伤的同时,尝试着接受这样的情绪和结果,最后终于能够平静地与小白狗告别。在翻看到小白狗因为生小狗病倒了,宝宝问:“妈妈,为什么小白狗会生病?”我说:“生宝宝的小白狗容易生病,就像妈妈生你的时候也病了,很长时间不能动。 ”宝宝附过身紧紧搂着我,不说话。

继续翻看,看到小白狗被车撞死后,书中小女孩将它埋到鸡冠花旁边,宝宝开始大声哭出来了。我紧紧的抱着她,感受到她为死去的小狗那种哀伤的情绪。我轻轻的说:妈妈知道小白狗死了宝宝特别难过。最后书中小姐姐说梦到小白狗又回来了,她又哭了。她似乎突然明白了死亡就是不会再回来了的意思。虽然她还小。

有个妈妈也讲了她的宝宝看绘本哭了的事情,宝宝看绘本《爱心树》,看到书中的孩子说需要钱,大树说:“我没有钱,你把我结的苹果都拿去,卖了你就有钱了。”然后下一张图是孩子在树上摘苹果,地上一地苹果。孩子看到这儿,突然捂上眼睛,哭了。妈妈问宝宝怎么了,宝宝刚开始不想说,后来说:“大树太可怜了!”然后宝宝就拒绝再看这本书了。

一,读绘本时,孩子为什么会哭?

恭喜宝宝,她有极强的共情能力,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它是社交中的重要能力之一。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情感更强烈,更难以控制,无论这些情感体验来自真实还是想像。

共情能力在日常社交生活中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受欢迎,同时情绪也较稳定。

周末,2岁的婉儿妹妹与5岁的阳阳哥哥回姥姥家,晚上没有回去,哥哥因为天黑想回家而大哭。婉儿妹妹急忙去找小姨,牵着小姨手一边往屋里走一边着急的问:”小姨,哥哥哭了,他为什么哭啊?”,小姨回答她:“哥哥想家了就哭了。”听到这,妹妹憋憋嘴也要哭了。我赶紧对婉儿妹妹说:“阳阳哥哥哭了,你去安慰安慰他吧。”她果然走到哥哥跟前,小手不知放哪里好,最后摸摸哥哥的脸,说:哥哥不哭。

有次周末哥哥跟婉儿妹妹玩耍,不一会两人因争拿妹妹的豆子贴画,妹妹没抢过而哭起来,哥哥对妹妹哭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妈妈在旁边说教他:”你看看妹妹都哭了,快还给妹妹!”哥哥反而将画上的豆子一个个的搓下来,一边搓一边微笑。

哥哥对别人的情绪反应很冷淡。事实上日常生活中他的情绪也很不稳定。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开始哭闹。

以上两个孩子的言行展示了是否有共情能力的区别。有良好共情能力的人,会对你的痛苦感同身受,对你的快乐也感同身受,你会觉得被理解,更容易跟别人建立一种情感连接。而没有共情能力的人,通常对别人的痛苦比较冷漠,因为他无法理解。

二,为什么有些绘本孩子哭着也喜欢继续看,有些哭了不想再看下去-孩子心中那些被压抑的悲伤

孩子哭,是孩子的情绪被绘本故事调动起来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哭的很畅快,而有的孩子不想看到自己继续哭呢?孩子在悲伤地哭泣时,多数父母潜意识里觉得哭是不好的,悲伤是不好的。于是家长会觉得心疼,情绪不好的父母会觉得烦,就会用价值观去判断、教育、纠正孩子,比如心疼的时候“别哭,给你买个好吃的。”烦躁的时候“哭什么哭,瞧你那点出息!”阻止孩子哭而使孩子真实呈现的生理需求和情绪被忽视,让孩子明白“哭是不好的,需要隐藏起来”。

我们是否需要反思,是不是日常生活中不喜欢或者表现出强烈的厌烦情绪,导致孩子认为哭是不好的,而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呢?

宝宝最近看绘本《超级妈妈》,第一遍完整看完,第二次翻看时就只翻到那页:鸡妈妈给鸡宝宝嘴里塞满食物。宝宝总是带着哭腔问:“为什么鸡妈妈给鸡宝宝塞那么多吃的呢?给一点就好了啊!”而且经常玩耍时也冷不丁就冒出这句。另一本绘本《啊,怪兽,别吃我!》,讲的是一只小猪,总喜欢饭前吃零食,不听妈妈话,差点被怪兽吃掉的故事。宝宝只看了一遍就不再看了,她说不想看,可是有时突然就会大声喊叫:“不让怪兽吃小猪!”我反思了自己行为,最近对孩子不好好吃饭过于焦虑,让孩子有了心理压力。在饭桌上我会经常唠叨:多吃点,吃太少了,营养跟不上,都没有瑞瑞弟弟高了,吃饭前少吃零食等等,有时看她自己不吃就忍不住喂她。

三,如何倾听孩子心中的悲伤

绘本是疏导孩子情绪的一大法宝,无论是快乐的,兴奋的,担心害怕的,悲伤难过的,生气愤怒的。孩子真情流露的同时,家长也需要自己不断反思,是什么导致孩子如此?

读绘本的时候,孩子忍不住哭,哭是痛苦和伤心的表现,是表达和导出,是孩子内在情绪流淌的出口。“面对孩子,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教育专家这样说,倾听是最好的表达。倾听就是少说话,不评判,不指责。不打断孩子的哭声,允许孩子畅快的哭和发泄。妈妈可以抱着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哭到尾声时,妈妈可以温柔地低语。轻轻的告诉她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情绪,通过语言让她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告诉她引起如此情绪的原因是什么,陪她一起感同身受。这样一个过程,会让你和孩子建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连接,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人爱他,理解他,支持他,愿意倾听他的心事,无论快乐,悲伤,愤怒。

家长努力寻找方法提升孩子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此才能培养一个快乐,自信,更能适应未来世界的孩子。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