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抢东西之后,父母的反应很重要。这么做,对孩子身心更好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小朋友之间东西抢来抢去,是很正常的现象。这里说的“抢”,只是单纯的宝宝感兴趣,而非恶意的抢夺。这时候每位大人给予的反应就各不相同了。我们来看看大人都有哪些反正。

大人微笑着看着孩子们的动作。因为被抢宝宝的表情动作等,引得大人哈哈大笑,大人也不控制,完全释放笑声。孩子愣神的功夫,大人帮宝宝把东西又抢回来了。宝宝哭,大人批评宝宝。大人没有动作,但是很生气的瞪着抢东西的宝宝。

前几天发生在两个孩子的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跟大家说说!

人物:A宝八个月大,B宝九个月大。

B宝手里拿了一串家里的钥匙,上面挂着的钥匙随着宝宝小手的舞动,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A宝在旁边好奇的听着声音,终于发现是B宝手里的钥匙发出来的。自己也想研究研究。于是,伸手——夺了过来!要开始用自己的嘴巴研究研究这个发出叮叮当当响声的钥匙串。

B宝一脸懵,可能是在想怎么到他的手里去了?宝宝可能是想出些头绪,看了一会A宝,可能觉得A宝行为太无聊,有种“你现在玩的,都是我玩剩下的”感觉,不理A宝,开始玩别的。

A宝家大人为了不让宝宝吃钥匙串,拿了两根磨牙饼干给两个孩子。

A宝尝完自己手里的,看B宝手里也有,可能是想尝尝B宝手里的什么味道,于是,伸手——向着B宝的磨牙饼干抓去!!!

B宝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也研究明白为啥刚才自己的东西跑到A宝手里,于是,手臂一抬,完美脱开!见A宝不再要拿自己的饼干,又开始有滋有味的啃起来。

整个过程,除了中间大人给孩子磨牙饼干,其余时间都是微笑着,看着孩子们之间的抢、被抢、抢、躲。没有干涉,没有阻止,没有制止。

其实,我想跟大家说说,看到B宝的反应了吗?完全受制于大人的放手,宝宝自己想明白怎么应对,后来不再吃亏。

所以,无论多大孩子,无论被抢东西之后的反应是平静还是哭闹?让孩子想明白,下次如何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帮着宝宝做这样那样的忙。或者批评、责怪孩子自己没有做到位。

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的方法,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处事行为。

这里说的宝宝不再是几个月大的宝宝,而且有思想的宝宝,能够听懂话的宝宝。同样的行为,家长同样的反应,有可能给宝宝造成不同的影响。

如果B宝的家长,看到自家宝宝东西被抢,

第一反应是抢回来!

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孩子就会眼巴巴的希望每次都是大人给抢回来。不会自己想下次再被抢该怎么办。

先批评孩子的家长。

宝宝被批评后,有可能以后特别害怕犯错,也有可能为了气家长,或者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以后会故意的犯错!

世事无绝对,这里只是说了一种可能。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在面对孩子的问题上,大人要仔细想想怎么处理。

怎么做是合适的?我见过一位妈妈是这样处理两个孩子的打闹。

孩她妈来接孩子的路上,孩子一个同班同学向他妈妈说今天两个人动手了。(孩子表达的虽然是打架,但大人看就是闹着玩的意思)

因为这句话,妈妈在见到孩子的时候,详细问了一下经过。

总结出,俩孩子经常一起玩,通常会因为“你先摸我的笔,我不高兴,然后给你一“拳””之类的小打小闹,后来就拳打脚踢了。

妈妈跟孩子分析了事情所有可能发生的事,在整件事情过程中,会不会有同学受到伤害,会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怎么处理更好?等所有的可能,所有的未发生的事儿,都和孩子做了可能性分析。

虽然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但是目前孩子未必会理解:“我能控制好力量,不代表别人也会控制好力量。我是闹着玩儿,别人有可能就当真。最后就会使同学或自己受伤。”

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事情虽然可以避免,但是孩子小时候,大人更应该放权!让孩子多尝试、多体会,人与人之间除了性别、长相、身高体重等不同,还有很多内在想法、心理变化也是不同的!大人更应该相信自家孩子!只告诉他什么是底线。其他的让他自己分析、自己思考怎么做。因为大人提供的太多了,孩子有指望了,就不自己动脑了。

我是A妈,感谢阅读,欢迎大家留下自己的想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