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现在这个竞争激烈,攀比心理过强,信息高速发达,社会压力过大,自我要求过高的时代,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了父母的头等大事,从孩子进入学校那一天开始,每天最忙的是家长,最焦急的是父母,抱怨最大的还是父母。
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在成长的路上,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让他们去享受,不如让孩子从小经历风雨、享受阳光;与其为孩子着急上火,不如心平气和看孩子如何去面对;与其对孩子横加指责,不如为孩子鼓掌喝彩!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这一生总有操不完的心,总是在为孩子起早贪黑。
一、关于择校我们总想让孩子进一个好的学校,接受理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总是自认为,学校环境好,硬件设施强,师资力量强,升学率高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就是不一样。
其实我想说: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只要是相关教育部门考核通过的学校,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只要是从国家正规学校培养毕业,取得相应学历和资格的老师,都在为国家培养人才,都在用教师这个职业来换取相应的报酬,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更出色,都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
所以,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我个人认为还是遵循国家的政策,就近入学,方便照顾和接送就行,没必要想尽办法求人找关系,挤破头的进所谓的名校,从每年高考的升学率上看,农村孩子考入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农村孩子上学都一样,顺其自然,没有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更优秀,他们只知道每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也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更不会给孩子讲解未来的未来怎么怎么样,在他们的心里,读书是孩子的事,读到哪就算哪,只要孩子想读书能读书,他们就算没吃的、没喝的、没住的,同样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学校读书,也许他们给孩子讲的最多的就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文化人。
相比之下,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庭,反而更多的事情都是父母做好,为孩子修好免费的高速路,孩子可以畅通无阻的上路,觉得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了,殊不知孩子上路前的一些努力和艰辛,是孩子在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体验过这些痛苦的孩子本来就已经赢了,在大自然中长大的树苗和在大棚里长大的树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道理做父母的都懂,可是我们还是在为孩子忙碌着,是因为我们的虚荣心在作怪,请放心的把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孩子,他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关于学习学习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品质,会学习的人一生都过得不错,而读书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请家长们把“学习”和“读书”区分开,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有一定的时间段,大概在3--20岁左右,过了这个年龄段想要读书就很困难了,并且读书还有一定的区域限制,只能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区域,和同龄人一起,在别人的引导下才能完成。
当孩子进入学校以后,更多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最忙最累的,除了接送孩子上放学,为孩子做饭洗衣,最操心最困难的就是辅导孩子写作业了,网上经常看到有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把自己辅导进医院,每天家中声音最多最大的就是父母辅导孩子作业发出的,孩子被骂被吼得大哭,每天最怕最担心的时刻就是写作业,于是讨厌读书,对读书产生了恐惧心理。
家长越急躁,声音越大,孩子越是大脑一片空白,呆若木鸡,心里惧怕,双手发抖,做出来的题错的更多,最后没办法了,只有家长说着给孩子写上,指着让孩子写完,而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怎么去思考一概不知。
想想我们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是不是这样的情景?
其实,我们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请记住,读书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事,家长此时只需要陪在孩子身边,给予适当的提醒,用认真的态度陪着孩子写作业就行,当孩子有不会做的,你只需要告诉他,你没听老师讲课,所以你也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老师的要求,更不能让他乱做。让孩子明白上课没听好,想得到父母的帮助是不可能的,于是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专心的听讲。如果有做错被老师批评了,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出错,做错了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惩罚,找出自己做错的真正原因,并加以改正,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好孩子。如果孩子有了进步,应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不止这一点,希望你下次比这次做得更好,别用一些不切实际的话语来敷衍孩子。别看孩子小,他们有他们的辨别能力。如果孩子的学习总是搞不好,甚至一直都落后,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学校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上课没认真听讲,又或者是讨厌学习,找到原因够和孩子一起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的指责孩子,同时在外人面前,尽量不要总说孩子很差劲,说多了,在孩子心里只认为他在父母心中永远是最差的,不管做得怎么样,永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实我们要做得就是帮助并引导孩子学会学习,让孩子自己主动的学习就行,我们没必要总是盯着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掌握了学习方法,不止学课本上的知识,只要是孩子想学的,他一定会主动的学。
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老师没教,父母没教,为什么孩子就会了呢?真正的原因是孩子感兴趣,不用他人提醒,自己主动的学习并且还学的很好。如果孩子对读书有了兴趣,那在读书这件事上,基本没我们参与的份。
3.关于生存首先我们要明白生存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存在,首先得学会生存,有了生存能力,才能慢慢的改变生活,让生活过得精彩有意义。
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一直都在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存方法及生存能力,比如走路,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做饭,洗衣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是需要我们反复的加以训练,而很多不需要我们花费多少精力和时间,孩子也就会了,也许这是一个人的求生潜能,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一样,每个人天生对某一方面比较敏感,也就是所谓的天才,但更多的是普通人,是平凡人,都需要一定的训练,一开始也许孩子会很笨拙,几次学习后还是不会,心急的父母就会发火了,更有甚者不再让孩子做,干脆自己替孩子做了,慢慢的孩子也就形成了依赖,这方面的能力也就不具备。于是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了“饭来张嘴,衣来伸手”的手中宝,殊不知,孩子在平时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学习这件事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书呆子,读死书就是这样来的,想想,我们是为孩子好还是在伤害孩子呢,孩子心中那未知好奇的那颗种子还没开始发芽就被我们杀死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生存,重点是我们把孩子“教会”,其余的事情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只有这样,孩子的经历才会丰富,孩子的抗压能力,生存能力,受挫能力才会更强,孩子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