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难以取悦家长的时代!
孩子如果很有自信很有力量,就被家长斥责为太莽撞,家长会想尽办法打压孩子这种自信和力量;
如果孩子很谨慎很乖巧,又会被家长斥责为没出息,就想尽办法羞辱孩子,以期他能够从羞辱中获得力量。
家长们,你说,你想要孩子怎么做才能符合你的要求和期望!
1昨天带4岁的儿子到儿童乐园玩时,儿子像脱缰之马四处撒欢去了,我刚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就听见有一个妈妈不耐烦地大声吼叫:“太没有男子汉气概了,竟给我丢人,我怎么生了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
我闻声望去,看见一个和儿子差不多大的小男孩胆怯地粘在妈妈身边,不肯独自去玩任何大型器械,看到和她一起来的小孩都去玩了,这位妈妈一边吼叫,一边很不耐烦地把孩子往身外推,可是她越推孩子,孩子越不敢离开妈妈,像做错什么事情一样。
印度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研究中发现,因为成人对孩子的不信任,会使孩子一直生活在不安全不自信的环境中。尤其是4岁以前的小孩,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完全依靠养育者来帮助他们建立。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养育者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像那位妈妈,她的孩子绝不会因为被妈妈论断为“没有男子汉气慨”的孩子建立起“男子汉气概”,她那样斥责和羞辱孩子,只会让他更没有“男子汉气概”!
这位妈妈就是典型的孩子很谨慎很乖巧,她却斥责为没出息,就想尽办法羞辱孩子,以期他能够从羞辱中获得力量的典型代表。
骂完孩子后的妈妈在独自玩手机
2同样是在这个儿童乐园里,一个3岁多的小孩刚踏上攀爬墙,就被妈妈高昂的声音制止住“哎呀,宝贝儿,那太危险了,你不能爬。”孩子不肯罢休,继续往上爬。
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把孩子从攀爬墙上抓了下来。孩子只好去爬滑梯。孩子还是不甘心,趁妈妈不注意,又跑向攀爬墙,这下终于爬上了几步,孩子爬的很小心翼翼。
可当他转身时,正看到妈妈怒气的脸,吓得孩子滚了下来。那位妈妈终于抓住了教训的机会,很生气地对孩子说:“叫你不要爬,不要爬,这下摔痛了吧,死不听话,就知道调皮!”
在被妈妈训斥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原本充满信心和力量的孩子转瞬间低着脑袋,像泄了气的皮球。
我想他一定不知道,他之所以会摔下来,不是因为他的“皮”,而是妈妈的诅咒和恐吓造成的。在他幼小的心里也一定很自责: 谁叫我不听妈妈的话?我真没用!
去过儿童乐园的父母都知道,大体上是那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攀爬墙放在那里,就是给孩子攀爬的。一般情况下,给4岁以下孩子攀爬的地面是塑胶垫,能爬到的最高高度不超过1米,下面还垫着厚厚的海绵垫,即使从最高处摔下来,也不会伤着孩子。
当然,在孩子练习攀爬的过程中,摔跤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成人相信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相信孩子不会伤着自己,相信孩子有攀爬的能力,那么即使孩子刚尝试的时候失败了,摔了下来,他也会愿意再次尝试,并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平衡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建立起了良好的自信心,这是多么美好的件事!
可是你看,妈妈们都做了些什么!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妈妈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不信任,更加不侮辱和诅咒。
3被骂后的孩子们毫无心情地趴在这小火箭旁边
和疼痛比起来,孩子们心里想要奔跑释放的力量要强烈得多,所以尽管妈妈们在不停地叮嘱:“不要跑,要摔跤的,慢慢走。”但是他们好似没有听见。直到妈妈们火了,恶狠狠地说:“叫你不要跑不要跑,还跑,摔不死你!”
于是,那原本欢快得像一只小鸟的孩子突然低着脑袋停下了脚步,步履沉重地拖着自己的身体往前走。不到半天的时间,我看到因为各种原因和自己的担忧诅咒、辱骂孩子的父母就有四五个,而且还是在儿童乐园里。
我真不敢想象,这些孩子在其他地方是怎样生活的,我为孩子感到非常难过。一个个鲜活、自信有力的生命,就这样被父母拦阻成灰头土脸步履沉重的“罪人”。
难道为了不摔跤就不让孩子奔跑吗?这跟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呢?
当一个孩子对自己、对这个世界都失去信任后,他生命中的其他能力要怎样才能得到发展?
4
我相信,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只是在用错误的方式表达。何不换种方式对孩子说:“宝贝,我相信你能,不过要小心些”;“宝贝,再试一次,我相信你能”试试呢。
在心理问题中,有一种叫“恐怖症",它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例如,广场恐怖症一不敢在人口稀少的广场上出现,相反有幽闭恐怖症,就是不敢在封闭、狭小的空间中待着。
恐怖症的本质,是攻击性的问题,多少因为小时后受到养育者的侮辱和诅咒,长大后在潜意识里形成对父母的攻击与报复倾向。你的孩子出现“问题”,很可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养育者自己的问题。
心理学家玛利亚·蒙特梭利说:“童年时,是一个人的身体能办心理能力和现实资源都是比较缺的,在相当程度上要有赖于父母等成年人。”
所有,只有妈妈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够让他慢慢克服“不安全”和“没力量”的感觉,“男子汉气概”才能够在他的生命中慢慢“生长出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