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育儿书,却没有培养出“好孩子”,原因在这里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为什么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还是没教育出理想中的“优秀孩子”呢?

这个问题跟“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差不多,似乎努力并不能带来想要的结果。但其实,问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想要的结果高,但实现目标的条件少;第二,自己以为的努力并不管用,家长的勤奋,质量不高。

1.优秀孩子的标准不确定

拿别人的孩子来参照本来没错,但许多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怎么样才称得上优秀心里没谱。所以,今天按这个成功案例上的孩子来比照,过几天又按另一个案例来参考,一直在朝着别人家孩子的样子在塑造,而把自己孩子该有的样子弄丢了。是以,怎么培养都觉得不够优秀,总不满意。

2.育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育和培养孩子从来都是慢工出细活,决无一蹴而就的道理。这个过程不但漫长,而且充满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孩子可能一直表现很好,忽然某一天受到某种刺激,自暴自弃了,家长之前的努力就化为乌有了。孩子也可能一直吊儿郎当,某一天幡然醒悟,从此高歌猛进了。所以说,育儿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能容错,要能接受孩子的反复。

3.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不容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理论要转化成育儿实践不是随便想想就能做到。它至少有三个步骤:第一,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理论;第二,把理论指导转化成可以操作的方案;第三,坚持实践,在试错改错中得到完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随意对待,稍有差池就会大谬不然。比如找到的育儿理论不适合自己孩子,工夫就全部白费。

4.育儿书籍很多是个案性质,不能普适

育儿书籍大多是成功的个案,或者是父母的经验之谈,或者是编者的搜集罗列,或者是专家的理论推演,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你可以参考、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试图全样复制。要不,全世界都是比尔盖茨了。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理想中的优秀孩子呢?

1.找准位置,树立标杆

人生很多的苦恼往往在于不能正确估量自己,所以古人才会劝喻“人贵有自知之明”。家长要认清自己,认清孩子,合理判断孩子该有的位置,才能树立正确的标杆,不至于胡乱作为。比如说,孩子明明五音不全,非想着让他成为华晨宇一样的音乐奇才,再怎么努力也不成啊!明明笨手笨脚,非要他像郎朗一样弹得一手好肖邦,又怎么可能?

2.针对问题,精选书籍

找准位置之后,估算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差距,就是问题。带着问题去找合适的书籍,而不是什么书都看,什么观点都信,那会造成思想和行动上的混乱。从孩子的特质出发,搜索管用的书,不能大海捞针。孩子有语言天赋,那就找一找学语言方面的书;孩子爱画画,那就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来看。

​3.以用为先,注重实践

成年人读书,一定要以用为先。背诵理论,只能让人夸夸其谈,于改造孩子全无半点用处。关键在于把大目标化整为零,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攻克。要有具体的行动,行动才是带来改变的根本手段。躺在床上看书看得热血沸腾,不如直接教孩子去做一件小事。比如说,达芬奇也是从一个一个鸡蛋的反复素描中才掌握了光和影的变化的。

4.一种方法,持续运用

育儿需要常性,不能犹豫不决,朝令夕改。一会儿一个主意,动不动来个创新,实在是育儿大忌。好比在石柱上刻字,你不在一个地方持续发力,就连一丝浅痕也留不下来。选择一种方法,不持续运用,就很难见到效果。这一点,所有的育儿书籍都会讲到,但家长们可能故意忽略了,因为做起来不简单。事实上,成功哪有随随便便的呢?

优秀的标准不一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应该都称得上优秀!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