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的悲剧,你的穷人思维还要影响孩子多久?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我们常常说的格局、眼光,也不仅仅局限于金钱方面,而是父母们是否被眼前蒙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损失了长远的。

年轻妈妈带着6岁孩子乘坐公交车,司机觉得孩子已经超过1米2了,要买半票,也就是5毛钱。妈妈马上和司机吵起来了,“孩子这么小,又不占位子,凭什么买车票!”司机也不肯退让,“这是规定,再说你小孩这么大了,也要占一个位置,你凭什么不给孩子买票?”一旁的孩子,急的哭了起来,旁人也开始劝说,没必要为了这点钱吵架,甚至还有人愿意掏5毛钱为小孩子买票。

贫穷的本质

与其说人穷人富,倒不如说思想的穷与富。

穷人往往是穷怕了,到了自己孩子这辈,自己再苦也不会让孩子再受任何委屈。

而孩子,对是非利益认识尚浅,还未有完整的世界观,以为大人给的,就是他们应得的。

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天真,但父母要认清现实,不能也跟着“天真”。

你可曾想,等孩子入社会,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理由对你好,他们的心理落差将会有多大?

那后果将如何?

导致贫穷的根本,不是挣多少钱,而是怎么对待钱。

穷人思维

只看得到眼前快乐

没有长远计划

理财顾问大卫·巴赫曾提出一个叫“拿铁效应”的现象。

这是指,如果一对夫妻习惯每天买一杯拿铁来犒劳自己。

他们觉得小意思,不足挂齿。

那我们算一下帐,就知道这是多大的一个财务漏斗了:

两杯拿铁的花费70元,一年就是25550元,20年就是51万元......

这笔钱就算只拿银行利息1.5%,20年后,都有将近60万了。

如果懂一些理财,甚至能有将近120万。

更可怕的是,这种财务漏斗,远不止一杯拿铁。

那富人思维又是怎样的呢?

在穷人家庭积少成多地挥霍财富时,富人家庭则在积少成多地积累财富。

有本叫《贫穷的本质》的书,描述了一群印度菜市场里的小商贩。

早上,他们向借贷人借1000卢比,做小生意,可赚到100卢比。还1050卢比,自己留下50卢比。这就是穷人一天的收入了。

他们每天就这样重复借钱还钱。而如果小贩能每天节省几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

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不用再去问富人借钱,生活会越来越富裕。

但是,没有多少小商贩会这么做。

他们更看重眼前的享受,少享受一点儿都不行,根本看不到计划之下光明的未来。

这种积少成多,我深有体会。

几年前,有个朋友介绍我定投一支基金产品。

我当时碍于面子,就随便投了点儿,也就是一天投十几二十块,一个月几百块的样子。

这些钱在我眼中,根本不算什么钱。但前几天我查看账户,竟发现里面躺着好几万块。

我根本毫无察觉,甚至把这事儿忘了。

这钱就跟白捡的一样,像养了一只能下金蛋的鹅,它长年累月帮我增加财富。

李泽楷小时候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学生们几乎都是专车接送,名牌傍身,可李嘉诚却让李泽楷兄弟俩挤公车上下学。

李嘉诚曾公开解释,在公车上,他们的孩子们能看到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


而如果让孩子们坐在私家车里,他们什么都看不到。

所以,穷人和富人的差距,钱财仅仅是一个方面,而真正的差距,是思维和格局的差距。

父母的格局与眼光,决定了家庭的格局与未来,也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平台到底有多大。

身为父母,我们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以此让他们学会合理地消费。从近年的教育大数据,现代孩子极度苛求对于“财商”的培养,而且已刻不容缓。

父母是孩子树立良好金钱观念的第一老师,一定要告诉孩子家里金钱的来源。

“你吃的巧克力、玩具、漂亮衣服都需要花钱,而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上班赚来的。”

让孩子从小知道赚钱的不容易,慢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孩子才会慢慢学会珍惜眼前拥有的,下次向父母要买东西时,自己也会有所考虑,学会心疼父母。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金钱是一个等价交换物,人的幸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

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又不能变成“守财奴”或者“挥霍者”两个极端?

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对金钱过分计较或挥霍,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从孩子们开始对金钱有认知的时候,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做好孩子们的金钱观启蒙教育,是我们父母势在必行的家庭工作。

这需要爸妈辛苦一点,从小入手,一步步的引导。

这样,父母富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会在日常生活中,滴水石戳、潜移默化的复制给孩子。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