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幼小衔接,一年级连拼音都跟不上吗?幼儿园最后一年家长两难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圆圆下学期就要上幼儿园大班。是继续留在公立幼儿园,还是转到民办的“幼小衔接班”?圆圆的爸爸妈妈产生了意见分歧。

爸爸觉得,孩子已经上了两年了,最后一年还折腾啥?按部就班读完,上小学就行了。

妈妈可不这么认为。同事中有过来人跟她分享“血泪教训”:孩子不上有效衔接班,一年级连学拼音都跟不上!

爸爸说:“学拼音那还不简单?我们小时候跟着小学老师走,没谁连拼音也学不会啊!”

妈妈白了爸爸一眼:“所以就说你不关心孩子。现在小孩学习竞争比我们当年更大,大多数孩子都在上小学前就学过拼音、算数和英语。不上有效衔接班,你想让我们孩子一开始就落后吗?”

学龄前教育的误区

我们家长总是特别容易心急,对孩子未来的学业充满焦虑。

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10以内的加减法了,就立马给自己孩子买几本数学题集;
见到有5岁孩子能背诗百篇,害怕自己稍不留意让孩子错误6岁前的记忆力“黄金期”,也要求孩子每天记一篇;
领居家的孩子上英语启蒙课效果看起来不错,也马上掏几万块送去培训机构。

不少人对孩子学龄前的教育存在误区,以为要赶在上小学前,尽可能多地让孩子积累知识量、训练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不落后于其他同学。

但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抢得了一时之快,却不一定能领先一辈子。

有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经验的老师反映:

在学龄前参加过各种培训班的孩子,例如能计算10以内加减法、能书写、会拼音,这种优势最多保持三个月。能够稳定进步、长期保持良好学习态度的往往是没有参加过学前培训的那一批。

一方面,孩子领先于教学计划提前学习了一些知识,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失去了求知的欲望。但这种知识的领先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就不存在了。等这批孩子再惊醒回头时,发现原先在他身后的那批同学都跑到他前面去了。

另一方面,这些孩子没有在该打好基础的年龄,把基础打牢实。就像明明还没有学会好好站立的孩子,却让他赶紧跑起来一样,会特别容易摔跤,甚至产生心理阴影,不敢面对挑战了。

由此可见,家长没有必要特地让孩子转学去上所谓的“有效衔接班”。6岁以前的孩子更应该做的是打好基础,而不是忙于建设空中楼阁。

学龄前真正应该重视的是这些

首先,给予孩子越多感性体验越好

武汉某知名小学流传出一份一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卷,很多成年人一拿到试卷傻了眼:这是出给一年级孩子的嘛?简直不敢相信!每一题都是不同的考点,要理解题目意识都要废半天劲儿,怎么会怎么难?

如果我们真的去研究一下现在小学生的试卷就会发现,“应用题”越来越多,像我们读一年那会儿前面好几十道运算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这其中每一道应用题,都是与生活挂钩的,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

一些孩子做不好这类型的试卷,不是因为不认识那些字,也不是因为不知道1+1=2,而是压根儿读不懂这道题。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没法把题目中的意图转换为生活中的场景。

6岁以前,让孩子尽情玩耍、接触大自然、见识各种生活场景,注重让孩子从生活、玩耍中学习,融合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发展他们的潜力。

其次,提前培养学习品质比知识技能更重要

孩子日后成绩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包括专注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理解力等。这这些学习能力都离不开6岁前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育部在2018年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乐于想想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都与上面说到的学习能力一一对应,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更重视的方面。

如果没有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一味强迫孩子过早地端坐在教室课桌前,一动不动盯着老师传授知识,只会是揠苗助长,在漫长的学习生涯里得不偿失。

想要孩子以后有更长足的进步,家长不应该急于一时,只求那一瞬间的辉煌,更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从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学习品质开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