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批评孩子说话不算数了,父母和孩子签定的本来就是不平等条约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4
"

周末带孩子去超市,路过玩具区,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在那边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着一个玩具火车,右手还要去够货架上的机器人,男孩的妈妈对孩子说,“不是说了只买一个玩具吗?这两个挑一个就行了!不能说话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车,又抬起头盯着那个小机器人,将身子扭的像个棉花糖 一样,“不嘛!不嘛!今天买两个。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妈妈不耐烦起来,“不行!说过的话就要算数,如果你这样说话不算,那这两个玩具一个也不买了!”说完强行将孩子手里的玩具夺下来丢在了货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吓又气哇哇大哭起来。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孩子说话不算数的情形:明明说好只看两集动画片就去睡觉,两集动画片看完了孩子却不依不饶,哭闹着不肯关电视;

说好了在游乐场再玩十分钟,到了时间孩子却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还会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钟;

放了学和孩子约定好一定要先写作业,到了家就变卦,总是想着法的先玩或者先看电视再写作业,批评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响睡眠时间,第二天早上又起不来。。。。。。

家长为此很苦恼,批评、讲道理都没有什么效果,孩子总是开始答应的好好的,临到了事情发生时就变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强制解决、甚至武力解决,孩子又会哭闹发脾气,弄得家长和孩子之间冲突不断,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那么孩子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呢?01、孩子不明白诚信的重要性,轻易的答应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小目的

说话算数也就是诚信原则,在成人的世界里是很重要的一种品德,但是孩子却不明白。看看百度词条对诚信的解释: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

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说话算数的重要性,孩子口头答应家长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不过是权宜之计。

举个例子:妈妈带着宝宝去超市,出门前对孩子说,“今天只能买一件玩具哦!”孩子点头答应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辆电动小汽车,抱在怀里,走了几步又看到了一个洋娃娃,试探着对妈妈说,“妈妈!我还想再要一个娃娃!”妈妈摇头,搬出出门前的约定,对孩子说,“咱们是说好的啊!只能买一件哦!”孩子看看这件又看看那件,两个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赖来。

分析:孩子答应父母只买一件玩具,是因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应,那么父母就会不带自己去超市,一个玩具也买不到;而说话不算数也是出于本能,孩子不会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只是出于本能的欲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里,想法更简单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说一步得过且过。而在父母的眼中看来,孩子就是说话不算数,是个小赖皮。

解决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这种情况都很头大,不给孩子买吧,看着孩子哭的惨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众场合,面子下不来;给孩子买吧,又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哭闹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一再的挑战父母的底线。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约定、将约定的条款越细化越好。

我的同事小李曾经分享过,她带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将所有要买的东西,都提前和孩子协商好列在一张小纸条上,孩子不会写字的时候,小李就让孩子将要买的物品,画在纸条上,然后让孩子拿着小纸条一件一件的对应着去找。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参与感也很有主动权,当孩子临时想要多买一件物品的时候,小李会对孩子提议,这次没有标明的东西,下次再来买。因为前期孩子已经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感,所以正常情况下,孩子能够接受下次再来买的建议。

父母在带孩子出门时,也可以先和孩子讲好要买的玩具,最好细化到具体的名称、规格,如果想要买小火车只是去看小火车,如果想要买小玩偶可以单独去挑小玩偶,而且买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这个又要那个,出尔反尔的情况呢。

约定的内容不够具体,孩子当然会在面对眼花缭乱、种类繁多的玩具时,看上一个要一个了。

如果前期的准备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临时变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着上岗上线的指责孩子说话不算,可以和孩子协商折中的方法:

两个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须要为多出的那个玩具,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买了这个玩具就不能再看电视了,或者在多长时间内都不能再买玩具了。给予孩子决对的自主权,让孩子自行选择。并且在孩子下次犯规时严格执行。

次数多了,孩子会明白说话不算数是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也是需要受到征罚的。孩子才会意识到说话不算数的严重性,自然会在下次想要变卦时多想一想了。

好些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总是容易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整天想着如何灭火,而不是将火苗扼杀在萌芽状态。其实降低孩子说话不算话的外界诱因也是避免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有效手段。

02、孩子为了讨父母高兴,许诺无法实现的目标

孩子对自身的情况估计不足,只是为了讨父母的一时高兴而轻易的许诺出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举个例子:小明期中考试没考好,看着妈妈拿着考试卷子板着脸觉得很害怕,为了让妈妈高兴,主动和妈妈承诺,下次一定会考好,一定要考进班级前三名。妈妈看到孩子这么有决心也觉得很欣慰,心情也好了起来。可是到了期末考试,题目越加的难了起来,小明因为复习不足,又一次考砸了。

成绩公布了:小明不但没考进班级前三名,甚至比期中考试的成绩还差,妈妈恨铁不成钢,气愤的指责小明是个小骗子。

分析:其实孩子的本心是好的,在当时也有积极上进的念头,但是未来总是不可预料的,孩子对自己的情况估计不足致使说过的话不算数。

解决方法:遇到这种情况,建议父母转换一下着眼点,不要将情绪都集中在孩子说话不算数上边,而是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毕竟对于未知的事物,作为一个成年人,也无法完全掌握,毕竟没有人能够有能力去控制和左右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会遇到许诺的话无法实现的现象。举个例子来说,婚姻也是一种承诺吧,两情相悦的两个人在婚礼殿堂上都会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但是很多夫妻却做不到这种承诺,这种无奈并不是简单的说话不算能够解释清楚的。

类似这样的事情,每个成年人都能够理解,同理,对于孩子也是一样,谁也无法预知未来,所以面对不可控的事情也不能要求的那么强烈。

相对于孩子说话不算数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着眼点更应当是孩子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并如何帮助孩子改正、提高才是父母最应当关注的。

03、孩子说话不算话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有些时候也和家长与孩子约定的条款本身就是不平等条约有关:

举个例子:兵兵妈带着3岁的兵兵到游乐场玩了一天了,兵兵妈跟兵兵商量,再玩十分钟就回家了,兵兵说好,十分钟到了,妈妈叫兵兵离开兵兵却不肯走,并且跟妈妈讨价还价,想要再玩十分钟,兵兵妈妈很生气,指责兵兵说话不算话。

分析:看起来兵兵妈和兵兵完全是在平等的氛围内约定协商的结果,但是兵兵妈妈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妈妈提议的“十分钟”之后就回家,对于兵兵来说,十分钟具体是多长时间,兵兵并不知道。

在孩子的头脑里,1分钟和10分钟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大人嘴里的数字。妈妈和兵兵约定的本来就是一份不平等条约,孩子根本无法理解条款的内容,自然做不到守约了。

解决方法:遇到这种情况,建议父母将条款细则细化为孩子能够理解的内容,像兵兵妈妈可以和兵兵约定,再打五次滑梯就回家,或者再荡三次秋千就回家,并且帮孩子在一旁数着,孩子觉得有趣也能够完全理解妈妈的意思,自然会遵守。

对孩子提要求或做约定一定要以孩子能够清楚明白的条款来和孩子协商,孩子才能更容易遵守约定,减少因为即不了解又不明白还不敢问而造成的说话不算。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所谓的人生,即是周而复始的诚实、友好、信任的给予与被 给予。”诚实守信,说话算数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美德,无论在哪种社会关系中,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总是能够赢得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中国人讲究“人无信不立”诚信也是衡量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准则。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孩子做个说话算数的人呢?0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说话算数的榜样

培养孩子做个诚实守信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都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对孩子说一百遍要遵守约定,要说话算数的道理,不如父母诚实守信的在孩子面前做一次。

在生活中对孩子诚实,坦诚。说到做到,无论再小的事情,凡是答应过的孩子或者别人的事一定要办到。孩子才会在父母的身上感会到诚信的力量并学着去做。时间长了孩子自然能够说到做到。

02、教给孩子不轻易许诺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轻诺必寡信”,意思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经过认真评估而轻易许下的承诺是一定会落空的。

父母要教给孩子,在答应别人什么事情之前,请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真的能够办到,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或别的什么目的而轻易的答应他人,如果答应了就要尽力去实现,不然就会给别人留下说话不算数的印象。

遵守诺言,说话算数是一个人最优良的品德,但是诺言也会随着时间和个人的意愿而改变,我们都希望孩子是个诚实守信、说话算数的人。但是,也不能以诺言来绑架孩子,面对孩子的承诺时要理性对待,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给予孩子决对的尊重与理解;将生活的自主权还给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本性;相信孩子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走过成长的弯路,步入良好的阶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