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妈妈: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斯坦福妈妈是谁?相信大家都听过她的事迹,陈美龄,从歌手变身成为了斯坦福妈妈,育儿专家。

不仅自己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还将自己的3个儿子也送进了斯坦福,是不是想请教她的育儿秘笈?

看过她的采访,她说过家长绝对不能做的10件事中,其中就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她说,对于礼品,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就买,不必以考试考好为由才送,不想养成孩子的功利心。

而物质奖励正是当下很多父母喜欢采取的一种方式,陈美龄说,不要再用物质奖励孩子了。

物质奖励不利于长期激励

物质奖励有用吗?有,不可否认,它短期内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不愿意吃饭时,你说,吃完了就给5块钱;孩子听到这个两眼放光,立马把饭吃完了。

但是,这种激励方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效果,等第十次劝孩子吃饭时,你说给5元,对他已经没吸引力了。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伯尔赫斯.斯金纳做过一个物质激励的实验,他制作了一个箱子,然后把一只饥饿的白鼠放了进去;小白鼠在箱子内乱跑乱爬时,按压到了操作杆,这时一颗食物丸子被送进了箱子。几次按压之后,小白鼠便学会了主动按压操作杆获得食物。

之后,小白鼠只在饥饿时才会去按压操作杆,不正好说明了,物质奖励只在短期内爆发出效果。

这种外在驱动力的奖励,让孩子只看到了奖励,而不注重获取的过程,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也称利益驱动型。

就像你用绳子挂着一个玩具,在前面走着,孩子在后面跟着;他开始能跟上你的脚步,是因为他想要那个玩具,而不是自己想走;等时间久了,他发现玩具也就那样,吸引力不大了,自然就不愿意走了。

你再想让他走,就得拿出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出来了,那以后怎么办呢?

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孩子能主动进步,而不是靠物质奖励来进步。

物质奖励的危害

物质奖励容易让我们失去对孩子的控制。

有一位爸爸告诉我,他们家做家务采取报酬制,洗一次碗奖励1元;有一次,爸爸叫女儿洗碗,女儿说“1元有点少,能不能给我5元啊?”爸爸生气地说“就是1元,多的没有”,女儿耸耸肩说,那我不洗了。

你是不是经历过类似的场景?一开始小小的奖励能让孩子高兴,到后面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了。

所以,物质奖励的危害你得知道。

1、滋生孩子的功利心

第一次你用物质来鼓励孩子,他就会等着你第二次来鼓励他,然后第三次、第四次;这不正是告诉他,有了劳动,才有报酬吗?虽然话没错,但是传递的价值观是错误的。

孩子小时候应该传递的是,不管是做家务还是写作业都是自己应该做的,物质奖励是激励措施,而不是报酬,这不是交易行为。

这样出来的孩子,肯定有功利心了。

2、削减孩子的内部动机

人的行为动力来源于两大动机,即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而物质奖励会让人的内部动机削减,最后只能依靠外部动机行动,否则就会丧失行动的动力。

内外动机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你外在动机强了,内在动机就弱;而往往使孩子变得优秀的是内在动机,所以,物质奖励也相当于降低了孩子优秀的标准。

尤其是老人家,隔辈的人比较亲,也比较宠,看到孩子不吃饭,不写作业,就喜欢说你做好了,就去买吃的;本意是好的,奈何老人家的理念不同,对孩子的影响却很深。

这一点,家长们要注意。


鼓励孩子,你得这样做

有的家长就疑惑了,孩子刚开始的动力不都是从物质奖励开始吗?

没错,物质奖励没错,但是家长要随机应变,把孩子从“要我优秀”变成“我要优秀”,少不了家长们的观察。

1、不定期的惊喜

如果把实验中的操作杆换成不定期的出食物,那小白鼠是不是得经常去压操作杆?

商场里的玩具机不正是不知道能中的概率是多少,才吸引人吗?

父母先告诉孩子,做家务就是做家务,没有交换条件;当孩子做的好时,突然来个惊喜,并明确地告诉孩子奖励的原因。

也就是要变换物质奖励规则。

2、奖励的是行为,不是结果

肯定孩子的具体行为,其实就是强化孩子的内在动机。

就像不表扬孩子聪明,肯定他的努力一样,才能让孩子知道,是自己的努力才拿到了奖励,没有努力就没有奖励。

“你这次写作业很用心,所以我决定给你奖励”,每次奖励父母把孩子具体的进步说出来,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让孩子看到了行为,才能正确认识奖励的原因。

3、多用精神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Deci建议过,想要刺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是让孩子觉得“我能做到”。

“进步”、“优秀”“成为更好的孩子”...都是自我驱动力。

孩子考的好,学校会发奖状是属于精神奖励;老师的夸奖也是属于精神奖励。

林则徐的父亲,有一次带着学生和儿子上山,他让大家用“山”和“海”对对子,林则徐脱口而出“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父细细品味,大赞好对子,让林则徐大受鼓励,获得了自我驱动力,此后,更加努力,为的是上不愧对父母,下不辜负前程。

物质奖励是低级的,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高级的,就是所谓的精神鼓励。


不得不说,做家长的挺累,本想好心地激励孩子,却不想物质激励会养成孩子的功利心。

所以,父母这个职位不是那么容易的,孩子就是你的成果,这成果如何,就需要你不断地学习,纳新去陈。

家庭教育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