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父母”让爱变压力,警惕“过度养育”,让娃失去成长机会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孩子起床上学的早上可谓是“中国式家长”教育的一个缩影,全面深刻的展现了家长们的焦虑心态。小侄子今年6岁,刚上一年级,每天早上起床家里都是鸡飞狗跳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全员出动,才能伺候好这一个孩子。妈妈一遍遍催促叫起床,着急忙慌的给孩子穿衣服,洗脸刷牙,孩子眼不睁,就已经被妈妈提溜着干完了所有的事。这时,奶奶赶忙把已经做好的饭盛上来,剥好鸡蛋,一口口喂到孩子嘴里,孩子吃着烫了,赶忙吹吹。孩子吃着饭,妈妈赶忙帮孩子收拾书包,一边跟孩子唠叨着,昨晚作业哪儿做的不对了,今天要好好听老师讲课……这时,爸爸忙着去车库开车,妈妈也赶紧带着孩子下楼,争分抢秒,生怕孩子会迟到一分钟。孩子出了门,家里才能恢复平静状态。

什么是“直升机父母”?

“妈妈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我头顶......我也只有在打喷嚏时可以不报告”,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中如此写道。这可谓是中国家长的普遍现象,对孩子无所不问,无所不管。每时每刻都盘旋在孩子上空,随时介入孩子的一切,当孩子有需要就立即给予补给,孩子遇到困难就马上降落,为孩子解围,这些高密度参与育儿的父母被称为“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的本质其实就是“过度养育”,已然偏离了正常的教育轨道,本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吃饭、睡觉、学习以及洗漱,家长都要过分介入,让孩子继续“婴儿式”的长大,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害无益,“直升机父母”往往都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 控制欲很强,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黛安娜·鲍姆林德曾提出三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即专断型、放任型和权威型,中国父母大多为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结合体,专断型父母可谓是“直升机父母”的一种典型,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力图对其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欲并非通过“打骂”、“斥责”等严苛的手段达到让孩子听父母的目的,相反,精明的新生代父母更加懂得“情感软控制”,所谓的“为你好”以及“我爱你”成为控制孩子行为的“必备话术”。最近热播聚集《小欢喜》里的英子就是在这种控制下成长的孩子,宋倩不允许孩子过多的接触父亲,不允许吃外面卖的炸油条,不允许孩子再去热爱的天文馆做讲解员,每天监督女儿吃各种中药补品、不停地刷题做卷纸,只希望孩子考上自己所期待的清华北大,却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孩子内心的想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可以理解,这种一键为孩子定制完美人生满足的可能只是自己的控制欲,而非孩子内心的愿望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被控制欲支配的父母可能已经忘了自己爱孩子的初心是什么。

2. 毫不吝啬的溺爱,隔绝外部一切伤害

中国父母从来都是毫不吝啬,毫无保留的给予自己的爱。由于生活以及育儿成本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认为一个孩子是最优选择,可以为他们提供最优的教育以及最完整的爱。于是,家长全身心将爱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

闺蜜家的女儿糖糖今年6岁半, 可以说是一个娇惯的“小公主”了,从小到大,闺蜜一直都是富养这个女儿,吃要绝对绿色健康的食品,穿要大牌好看的衣服,6岁多,吃饭还要家人追着喂,有什么要求不用等张口,也不用哭哭唧唧,闺蜜就会毫不吝啬的去满足她各种要求。这种爱与保护几乎让孩子隔绝了外部一切伤害,孩子不曾面临一点点挫折,也从未产生丝毫的挫败感。

3.无微不至的“一条龙”服务,让孩子重回“婴儿”

“直升机父母”同时也是一种“包办型”的父母,会为孩子大包大揽做各种事。我曾经就是如此,担心孩子还小,在校学西太辛苦,因此无论是早上上学还是下午放学,从进家门到出家门,脱鞋穿鞋,吃饭、洗澡、换衣服等等杂七杂八的事,我统统不会让他参与,全程都是我为他做的,这样的“一条龙”服务简直就是我的骄傲,照顾好他也成为我做的最满意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我的意想。孩子上四年级时,由于教育问题,我给他转进了寄宿学校。刚第一星期,下午正上班时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让我快去一趟,我丢下手里的工作赶忙到了学校,原来孩子的内务打理的不好,已经好几次警告了,学校还以为是孩子调皮,故意不听话才弄乱的。儿子低声跟我说:“妈妈,这已经是我整理的最好的了。”我一下子羞红了脸,这样的包办“一条龙”服务竟让孩子变成了“婴儿”,我自以为满意的事情却对孩子造成了无形的负担。

“直升机父母”的爱,会成为毁掉孩子成长的“牢笼”

在“直升机父母”过度养育下的孩子,就像住进了华丽的牢笼,看似温暖安逸,却只是一只长不大的幼鸟罢了,飞不高也飞不远,因为从小就有人告诉他,飞太高会摔下来,飞太远有危险。如果你要飞,一定要跟着爸爸妈妈。然而这些被“困在”金丝笼里的小鸟,看着其他一只只飞的越来越远的鸟,往往不会对父母心怀感激,相反,有一天,他们会以激烈的方式去反抗去抱怨。

1. 毁掉了孩子的独立性,在未来吃尽苦头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对孩子的一种真爱,而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则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只会让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吃尽苦头。

“独立性”不仅仅是生活技能上的独立性,更是人格的独立性,如果说“直升机父母”伤害的仅仅是孩子日常生活的技能,那通过逐步锻炼与培养,并不会比其他小朋友差多少,难的是溺爱和娇宠伤害到的往往是孩子的独立人格,对父母的依赖不会随着逐渐长大有所减轻,反而需要一辈子靠着父母,从而变成了现实社会中人人声讨的“妈宝男”与“啃老族”,什么都需要向妈妈汇报,社么决定都需要父母帮着做,即使是在人际交往与日常工作中,也难有自己的想法,成为事事听从别人的“下属”,孩子之所以如此,与“直升机父母”的“过度养育”有密切关系。

2. 毁掉了孩子的自信心,成为成长的一大损失

英国文学家培尔辛曾说: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直升机”父母往往会标榜自己的伟大与无私付出,总以“我都是为你好”为理由逼迫孩子沿着自己设定的道路走,一旦孩子自作主张出了错,就对孩子严加管教,还不忘教训孩子“你要是听我的,就不会有这事。”于是,孩子的自信心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80、90一代的父母甚至比自己的父母更加焦虑,生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千方百计为孩子寻找各种资源,设定各种发展模式。女儿与同事的儿子在一个班,有时周末,我们两家会聚在一起,让小孩一起玩儿,上周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那天,我跟同事决定为孩子手工制作蛋糕,两个孩子也一起过来帮忙,搅拌奶油时,同事儿子想伸手去试试,还没开始搅就被同事紧急喝止“宝宝,你怎么能做这个呢,你不行的”,孩子正握着的手只能放了下去,一脸丧气的出了门。

中午吃饭时,女儿跟同事儿子一起看动画片,女儿看到唱跳的画面忍不住站起来唱唱跳跳,同事儿子却闷声闷气的坐在沙发上,我鼓励他说:“皓皓,你站起来跟妹妹一起玩呀!”“我不会,我不行的,我没有妹妹好。”可以看得出,皓皓心理的落寞。

“直升机父母”的初衷当然是为了孩子好,他们希望能帮孩子做好一切,却忽略了经历也是一笔财富:成长的真理,都埋藏在过程中。

3. 毁掉了孩子的探索欲,成长缺失更多乐趣

孩子降临时就像一张白纸,需要通过学习不断获得知识技能,发现周围世界的奇妙。但父母这样一双无所不能的手,为孩子干了所有力所能及的事,阻断了孩子对世界的探索。

孩子第一次拿起勺子吃饭,妈妈嫌吃的又慢,米也撒的到处都是,于是,自己就拿起饭碗,三下五除二得就喂孩子吃完了饭;孩子第一次穿鞋,左右穿反了,鞋带也系地乱七八糟,于是以后再也不让孩子自己穿鞋,全部都自己代劳。老师布置了手工作业做拼图,你总觉得孩子做的不好看,比不上班里的同学,于是就自己上手,替孩子做出了“完美”作业。

每一个年龄段都是孩子解锁新技能的机会。孩子在三岁左右,通过对大人的模仿,他会知道从外面回到家,需要把鞋子放在阳台上进行晾晒。孩子会好奇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通过让孩子主动去做这件事,他会发现太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在阳光中找到乐趣,而大包大揽的直升机父母会让孩子失去这个探索的机会。

不做盘旋的“直升机父母”,将孩子培养成“直升机”

“直升机父母”内心往往都存在着明显的焦虑心态,他们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得不到全面体贴的照顾,在成长的过程中,害怕孩子遇到挫折困难,不舍得孩子在生活中有所不如意……于是,这种恐惧与焦虑就被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家庭作业要请最好的辅导老师,琴棋书画哪个才艺都不敢耽误,日常营养补品只多不少,为的就是让孩子随时能够冲锋向前。父母就像一架“直升机”,时刻盘旋在孩子上空,然而这一场消耗战,会让孩子与父母都心力交瘁,谁也难赢得胜利。聪明的父母不会选择自己做“直升机父母”,而是将孩子培养成“直升机”。

1. 放下自己制造的焦虑,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

“直升机父母”总是陷在自我制造的焦虑中,对孩子的担心与照顾过了度,在孩子还没有走弯路之前,就已经自作主张为孩子铺平了所有道路,竭尽所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吃苦。然而,那些幼时少吃的苦终会变成长道路上吃的亏,这种痛苦与代价一点也不比小时候受的苦少。

亨宝小时候是个淘气的孩子,总爱爬高上低的乱闹腾,每次我都小心翼翼的追在后面苦口婆心的劝他“快下来,小心摔”。一次,亨宝又调皮,颤颤巍巍的爬到了茶几上,我着急地想把它抱下来,老公把我拉了过去,说“别管他。”他把周边的杂物踢开,铺上了防摔垫。果不其然,宝宝从茶几上摔了下来,有垫的防护,宝宝没有受伤。从那以后宝宝再也不敢随便爬那么高了,因为他知道摔下来会疼。

2. 做个放手“懒妈妈”,偷偷进行监督

“懒妈妈”其实是最聪明的妈妈,她不会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时时刻刻围绕在他周围进行督促指教。“懒妈妈”往往懂得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责任心。

闺蜜在有了二宝以后,大宝丫丫就成了妈妈的小助手,每天不用妈妈催促就会自己吃饭睡觉,有时妈妈去做饭,还会在一旁逗宝宝;妈妈洗完了尿片,丫丫会自己一个个把它们搭在架子上。这样的放手,使得丫丫会做的事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独立。但“放手”绝不是什么都不管,任由孩子自己来,而是进行适当的监督,当他们有困难进行求助时,随时都会施以援手。

3. 警惕“过度养育”,爱他就多给予一点信任

Jean Piaget曾提出现代心理学中的发展阶段学说,他认为:孩子要经历冲突,然后基于他们与之互动、辨别解决方案和超越冲突的能力,在“超越”冲突点之后,才能走向成熟。而“过度养育”不仅会让自己和孩子感到身心俱疲,充满压力,更会让孩子感觉不到信任的力量。

很多父母往往不放心孩子自己做事情,在孩子自己做时,家长总以过来人的姿态,不断地进行指点、监视,很容易就会让孩子产生这是为父母而做的情绪,从而心生厌倦,积极性越来越差,“直升机父母”见状又会更加频繁的督促指导,似乎离了父母,孩子真的啥事都做不了。想要避免这些“直升机行为”,首先就得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做,相信孩子自己会做好,给予孩子充分的行动自由,等孩子努力完成时,请对孩子投以赞许的目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好是坏,都应该让孩子自己走一遭,而不是在“直升机父母”的庇护下,一路安枕无忧,有远见的父母不是把自己变成“直升机”,而是将孩子培养成“直升机”,拥有自己的“翅膀”,可以自由飞翔。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