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4
"

1

周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去水上乐园玩儿。鹏鹏和林林是俩表兄弟,到了乐园门口,才发现俩兄弟的泳裤给落下了。没办法,只能在入口旁的泳装店现卖。

景区的东西贵到死,小孩子的泳裤只有三种,要卖50、60和80。其实都是廉价的地摊货,只不过卖80的更花哨一些,印着卡通图像。

两个家长让孩子们挑,俩孩子不约而同地选了最贵的那一条。

鹏鹏妈有点面露难色:“鹏鹏,你看这个泳裤的质量这么差,穿了一次可能就不穿了,我们还是买50块钱的吧。”

孩子委屈地摇摇头。

“回家妈妈再给你买好看的,今天就算了吧。别不听话!”

鹏鹏还想争辩的,可看到妈妈似乎有点生气了,只好不情愿地点点头。

而另一边,林林爸爸则二话不说,掏钱给孩子买了一条80的泳裤。

一行人觉得林林爸爸花了冤枉钱,鹏鹏妈妈也觉得哥哥太溺爱孩子了:“怎么好孩子说什么就什么呀?”

林林爸爸却很不以为然:“我都答应孩子自己挑了,怎么好说话不算话的?”


2

这种事情我是司空见惯的。

爸爸妈妈们都喜欢说自己乐意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但是一旦孩子的意愿和我们期望的不相符合,我们可就不乐意了。

曾在玩具店里面听到一位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想要什么礼物自己选吧。”

孩子先挑了一个日本进口的恐龙模型。妈妈一看价格,脸立刻就黑了:“巴掌大的玩具要500多块钱,又不是金子做的。不买!”

于是,孩子又挑了一个便宜一点的恐龙抱枕。这下轮到爸爸不高兴了,他对孩子谆谆善诱:

“儿子你看啊,这个面料是化纤的,拉链也不好,容易坏的。你看旁边这个抱枕,又大、面料又好、做工也好,性价比比这个高多了。我们还是买这个把。”

“但是……”

“听话,爸爸知道什么是好的。”

于是不由分说,两个大人强行给孩子买了他们认为性价比最高的生日礼物。

我要是这个孩子,一定会想:反正最后都是你们决定,干嘛假惺惺地问我的意见?

我以前有个学生,有时候妈妈来接她的时候会问她:“今天中午想在哪里吃饭?”

这个女孩子喜欢吃炸鸡,每次不是说肯德基就是麦当劳。

她妈听了就会一顿数落:“你知道这些垃圾食品对身体伤害多大吗?你都这么胖了,还吃!生病怎么办!我们还是去吃面吧。”

于是时间长了,女孩就学“乖”了,开始对妈妈说:“随便吧,哪里都行。”

当老师久了,你会发现,往往年纪越大的孩子,就越没有“主见”。

你问他喜欢学钢琴吗,他说“不知道”;

你问他想去爬山还是去游泳,他说“不知道”;

你问他中午吃什么,他还说“不知道”

……

是孩子真的不知道吗?未必。

只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一次次对自我需求的表达,都被父母无视。一次次的打击让他们认为,自己的需求是次要的,而自己的主张是无效的。

既然自己的主见毫无用处,还不如把他们压在心底,随便大人怎么样就好。

“听话”一点,说不定还能少受一顿数落。


3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主张自己的感受。孩子自我需求表达的越少,自我感受被否定地越多,孩子就越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沉默、内向、没有主见……年龄越大就越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很多人因此活成了父母的牵线木偶,从读书、考试、填志愿到毕业找工作,甚至相亲结婚生孩子,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人生。一辈子都不快乐。

很多爸爸妈妈可能会问,既然如此,那么我们难道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愿望吗?难道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当然不是。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监护人,也是他们的领路人,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要教会他们正确地处理自己的需求。

面对孩子的主张,有些原则我们要坚持,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给孩子选择权的。

但一旦我们答应孩子,就应该做到言而有信。在给孩子选择权的时候,有两个原则:

1、如果我们认为有些事情需要孩子完全配合我们,或者我们预计到孩子的选择会伤害到他们,那么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比如,上文中的妈妈,如果觉得肯德基和麦当劳有损孩子的健康,那么一开始就应该把这个选项排除在外。

同样的,如果爸爸妈妈有预算限制,一开始就要告诉孩子不能买多少钱以上的玩具。

有时候,让孩子做选择题比让他们回答开放性问题好的多。

我们可以问:“中午你想吃面,还是吃炒菜呢?”这样既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又不至于让他的选项失控。

2、如果孩子的选择只涉及他自己的品味和喜好,那么就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吧。

也许孩子挑的玩具材料不是最好,做工也很一般,甚至在你眼中丑陋不堪。但说不定他就是喜欢这个颜色,这个式样呢?

我们自己买手机、买衣服的时候就一定会买性价比最高的吗?

品牌、款式、功能都会影响我们的购物选择。大人尚且如此,何必为难孩子呢。在你眼中粗糙难看的玩具,在他眼中说不定是绝世珍宝呢!

当我们给孩子选择的时候,我们就要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孩子很可能选择那个我们怎么都看不上的选项。

但是既然你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那么就请做一个信守承诺的父母吧。

-END-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