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鲍秀兰:婴幼儿照护 这些关键点家长要知道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宝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首席专家

记者:鲍教授您好!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您怎么看这个事情?

鲍教授:我非常高兴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从顶层来指导工作,会让工作推进得更快!国家对婴幼儿的重视,就是对国家未来的重视,国家就有希望,家庭也会更幸福。儿童康复救助,让本来可能残疾的孩子,经过康复,恢复正常,不仅能节省国家大量经费,也能挽救更多处于痛苦中的家庭,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

记者:您一直从事早产儿干预的工作,对于早产儿,您建议家长如何做?

鲍教授:早产儿发生率在8% 左右。早产儿是指孕周37周以前出生的宝宝。早产儿大脑和各个器官发育都不太好,有些早产宝宝在医院要住一段日子进行观察护理,甚至有些早产宝宝要用呼吸机。

早产儿的发育风险,主要是生长发育的问题,家长最担心的是智力发育不太好,文献报道,胎龄27~32周早产儿认知的损害率为23%~30%,这些孩子到高年级后,学习有困难。如果有脑损伤,比如有软化灶、颅内出血很重等,更容易出现智力和运动的障碍。

家有早产儿,首先要注意的是营养,需和医生沟通,了解要不要吃早产儿奶粉?要不要加母乳强化剂?早产儿还需要增加一些营养素。宝宝提早出生,体内储存的铁不够,孩子长得又快,要常规的补铁剂,持续到1岁。此外还要多吃一点维生素D,早产儿前三个月要吃800单位每天,3个月后每天400单位,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的骨头长得特别快。

很多早产儿家长也会担心宝宝智力是否受影响?会不会有脑瘫?来宝秀兰中心咨询的家长经常会有这方面的焦虑与疑问。其实如果没有脑损伤,脑瘫的几率是不高的。如果有脑损伤,比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特别大,或者有脑空洞,这种孩子患脑瘫的几率很大,也会出现智力的问题、运动的障碍。早产儿如果不干预,总体智力水平会低于正常儿。不过,让人欣慰的是,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预防智力低下。

记者:对于脑瘫患儿,您给家长什么建议?

鲍秀兰:如果看到核磁片上有明显的脑损伤了,比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这样的孩子必须要加强早期干预,减少脑瘫的发生。我们建议家长从宝宝生下来开始,做一些被动操,运动的训练,比如两三个月多趴趴练抬头,大一点练习拉坐,给他玩玩具,8个月多爬爬。最好找专业做早期干预的大夫,定期监测运动发育、智力发育的情况,轻的脑瘫通过干预可以恢复正常,特别重的也可以走起来,但尽可能让孩子姿势正常。我所讲的干预是指物理康复,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写了《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录了光盘,都有教家长怎样做。

早产儿或高危儿,更需要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促进运动、语言、手的灵巧、情感等全面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让孩子聪明或是预防脑瘫,我们做的研究都是通过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通过运动发育规律、智力发育规律,促进他们发展,使孩子发展得正常。我们这儿曾经有个患儿28周出生,2岁时来宝秀兰中心复诊时,他不仅会跑会跳,还会唱儿歌,所以早期干预效果特别明显。

记者:有些地方给孩子打针,这种方法有效吗?

鲍秀兰:用药是没有用的,很多药通过不了血脑屏障,药在血液中根本进入不到脑中,所以打到身上没有用。据我所知,国外没有医院用,协和医院等一些国内大型医院也是不用的,但还是有些省份普遍用药。 2019年7月1日国家医政医管局正式进行监管了,比如神经节甘脂,我认为监管非常好。如果大夫给孩子用药,家长可以判断,有权利选择。到我这里看病的孩子,有些用药后特别痛苦。这种打针一般持续好几个月,打针后的孩子得不到快乐的生活,他们还会出现容易生病,发育不良,个子长不好,智力也落后的状况。

记者:对于孤独症患儿,如何及早发现?您建议家长如何做?

鲍秀兰教授:孤独症的孩子,进了诊室以后,不看你,不理你,自己拿个玩具玩,叫他名字也不理你。再问问妈妈,妈妈就会说:“孩子不跟别的小朋友玩,喜欢玩小汽车车轱辘,爱翻着手看。”要东西的时候,正常的孩子会用手指,但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不会指,只会拉着妈妈的手,让妈妈去拿。还有些孩子1岁会叫妈妈爸爸,1岁半以后,不会说了,出现语言退化。

总结来说,孤独症倾向的孩子有“四不”,不看、不听、不指、不语。另外还有刻板动作,不会模仿。专业医生很容易看出来有问题,可能对视一下,对对话,用量表一测,就能发现孩子的问题。

对于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家长早期发现,抓紧康复,效果也非常好。早期干预能让孩子回归社会,能够上学。我的邻居家孩子是孤独症,在宝秀兰中心训练了半年,我们在电梯里遇见了,他会对着我笑,会握手,效果显著。所以孤独症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记者:正常的孩子会出现智力或发育问题吗?

鲍教授:我经常见到1岁多的孩子,不会说话、走的晚,认知晚,视觉听觉都没毛病,家长说出生时都是正常的,但做智力测查落后几个月。我们就会问问带养方法,家长说:“我们很忙,没时间和他交流,让孩子吃好穿暖,然后交给老人看着。”这样的养育环境,孩子怎么发育好呢?比如语言,语言就是学来的,如果父母不常和孩子说话,不教他,他怎能知道?养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做什么都和孩子说话,孩子语言发育就越好。还有运动发育,老人带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抱着,怕磕碰摔了。但是如果总是抱着,孩子学会翻坐爬的时间就会很晚。运动发育是要给孩子机会,趴、抬头、拉坐、翻身、爬。家长要给孩子丰富的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多陪孩子玩。

记者:您一直从事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工作,这么多年来,有什么事让您感动的?有哪些遗憾呢?

鲍教授:我做了30多年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是个普通儿科大夫,见到有一些脑瘫孩子,智力低下,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帮不到他们,我特别痛苦。后来我了解到早教对孩子智力发育非常好,就开始研究早产儿,我们随机分单双号,其中做了干预的早产儿全部正常,而且比正常的还要好,没有早期干预的约有10%智力低下,整体智力指数也低7~8分。我们也做了重度窒息的研究,干预组的全部正常。早期干预是有脑科学依据的。大脑头两年发育特别快,大脑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平均有370克重,6个月增加一倍,2岁时又增重一倍,是出生时的3倍。早期干预也是有神经学依据的,小的时候突触连接特别丰富,正常的孩子,如果不给相应的环境刺激,潜能就得不到发挥。到五六岁以后,就来不及了。所以除了营养,不生病以外,还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玩、多运动,让他的潜能发挥出来。

记者:您计划今后如何促进高危儿早期干预事业的发展?

鲍教授:早产儿约有8%左右,还有一些其他问题的,比如生后窒息、颅内出血,还有生下来有一些遗传障碍的,加起来数量也很大。如果这些孩子不进行早期干预,就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所以我们要广泛的宣传,我录了课程,写了书,也给医务人员办培训班,我们办了30多年, 70多期,全国很多医院的医务人员都来参加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培训班。

但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十几年前,我和孙淑英(首都儿科研究所)、王丹华(北京协和医院)、周丛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及我的学生刘维民组成团队,后来我们成立了宝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一起致力于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工作,宝秀兰中心有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我希望通过多种渠道为更多的家庭服务。

需要重视的是,我们要科学的进行早期干预,没有研究证明有效的方法,不要用在孩子身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脑瘫和智力低下,我希望家长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接受无用的治疗,另外也希望同道们要根据循证医学的理念,从事我们的医疗工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