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伤害成儿童“杀手”,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应加快促进国家安全儿童座椅立法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贾天荣

一辆汽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上墙壁会产生什么后果?8月27日下午,记者在一项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PA)碰撞试验中看到,受到碰撞的汽车前盖翻起,车头严重变形,前排副驾驶位还冒起了白烟。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在这样的事故中,一辆时速50公里的汽车发生碰撞时,会让一个10公斤的孩子变成300公斤重,相当于一个人从4楼坠落。此时若是有大人抱着小孩坐在后座,仅凭人的手臂是无法抱住孩子的。而副驾驶的安全带根据成人体型来设计,对孩子不合适。正面安全气囊在冲撞中的展开速度可以达到300公里每小时,更是会对孩子的头部和颈部造成严重伤害。而这两种行为,恰恰是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错误的乘车习惯,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作为可以有效保护碰撞事故中儿童乘员安全的被动装置,儿童安全座椅却常常在我国的家长中没有得到重视和有效规范的使用。

交通伤害成为儿童“杀手”,安全座椅未被重视

事实上,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全球5 至 14 岁儿童第一大杀手。根据2015年的一项统计,每年有18.63万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其中超过1/3死于乘车过程中。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是1-14岁未成年人的第二大死因。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道路安全与伤害预防国家项目官员段蕾蕾指出,在发生意外时,儿童乘员因为物理惯性而继续以发生碰撞前的速度继续向前冲,因此有可能撞上车体内部构件,如前排椅背等而遭受伤害,严重情况下会被抛出车外,而因其发育未完全,头部较软、腹腔较脆弱,碰撞发生的冲击力更容易对其腹腔和头部产生严重伤害。

(来源: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告诉记者,她所在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日到2016年8月31日期间,在126例因创伤性颅脑损伤需要急诊留观或住院的少儿中,首位的致伤原因是坠伤/摔伤,而在54例因交通伤害致TBI(外伤性脑损伤)的患儿中,无一例使用安全座椅或安全带。

段蕾蕾也表示,在意外发生时,安全带并不能有效地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安全带的设计是以成年人的身高为标准的,未成年人使用时往往卡住的不是胸部而是颈部,容易导致窒息。”

(图:世界卫生组织)

上海家长安全座椅正确使用率四成不到,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一项国际研究表明,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降低儿童71%的致命伤害和67%的严重伤害。在碰撞发生时,儿童座椅可以防止儿童乘员被抛出车身、分散冲击力、预防对头部和腹腔等造成的其他潜在伤害。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与心理健康室副研究员耳玉亮表示,按照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有更多的家庭购买和正确的使用安全座椅,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图/视觉中国)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在2018年进行对上海和深圳1万3千名家长的调研中发现,调研人群中,两个城市儿童安全座椅的拥有率分别为80%和64%,但能正确使用的仅有37%和25%。而一岁以下的儿童作为最需要使用安全约束装置的人群,恰恰也是使用率最低的。

调研结果显示,车内空间小、安装不方便、孩子不想坐安全座椅成为了家长不使用安全座椅的主要原因,“认为没有意义,孩子乘车机会少”则是家长们不购买安全座椅最主要的原因。而实际上的统计数据表明,2/3 的事故就发生在 离家只有 15 公里的路上。

对此,耳玉亮认为,公众对儿童乘车安全和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仍存在差距,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展开,“这是一个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问题。”同时他表示,我国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与高收入国家存在差距,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和正确使用是预防和减少我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关法律仍待完善,宣传教育是重要环节

此外,从政策层面来看,全国推广儿童安全座椅的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根据儿童安全乘车工作推进办公室发布的《儿童安全乘车手册》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在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上,目前中国仅有上海、深圳等十余地区出台了地方性法规,要求儿童出行配备安全座椅。而从全国来看,目前尚无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法律法规。

耳玉亮表示,调研显示,在这些城市出台了相关法规后,“很明显安全座椅的拥有率、正确使用率都有了重大的提升。”由此,耳玉亮建议,应加快促进国家安全儿童座椅立法,有利于提高我国儿童的乘车安全水平。

同时他也认为,对群众道路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其中巨大的提升空间,很有可能通过教育和宣传去改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