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安全感,是因为一直被忽视,“积极关注”您了解多少?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文|泡芙妈咪酱(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天带女儿去参加一个益智活动,安顿好女儿后,我在旁边陪着女儿。这时,邻座的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姑娘拿着一张纸,上面应该是刚画好的图画,她扬着小脸问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大树高不高?”,听到孩子这样问,妈妈并没有抬头看,而是眼睛盯着手机,回了一个字:“嗯!”

过了一会儿,小姑娘又问“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长颈鹿好不好看?”,这位妈妈依然看都没看一眼,又回应了一个“嗯!”

又过了一会儿,小姑娘第三次拿起画纸问“妈妈,我画的这个穿漂亮裙子的人是你,你看像不像你?”而这位妈妈,眼睛“瞟”了一眼画纸,又迅速把目光转回到手机上,给出回应:“嗯!”。

在听到妈妈又一次回应了“嗯”之后,小姑娘明显有些情绪低落,不太开心,也不安心画画了,而是在教室里到处溜达,一会儿问问这个小朋友在画什么,一会儿问问那个小朋友在涂什么。

这时候,意识到孩子没有在自己座位的妈妈突然站起来,扯回孩子,大声呵斥:能不能消停一会儿,玩儿不玩儿?不玩儿回家!听到妈妈大声的责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也许你并不知道,孩子的情绪积压了多少!

可能自始至终,孩子的妈妈也不知道孩子的眼泪从何而来,更不会懂得为什么自己只说了一句话,孩子就会崩溃大哭。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嗯”也许孩子并没有很在意,第二个“嗯”孩子已经有了些坏情绪,第三个“嗯”让孩子的坏情绪已经累积到了顶点,仿佛一触即发。

所以她走出自己的座位,看看其他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试图缓解情绪,让自己好过一点,但是当她这样“自我调整”的方式也遭到阻止后,大哭就成了她唯一的表达方式。

也许你并不知道,这样的情绪积压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跟父母说话,不理;给父母买东西,不要;向父母献殷勤,直接走掉……

试想一下,如果这时没有一个突破口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把这些情绪积压在心里,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

并且伴随着思想极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差等等负面的性格。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些成年人在恋爱中,特别黏人,每天给伴侣发很多条信息,打很多个电话,希望伴侣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分开半天就胡思乱想。

这样的人,小时候一定也经历过被父母忽视的事,这种经历让他觉得自己不重要,所以在成年以后把这种补偿寄托在伴侣身上,

可这种过度的需求反而又给了对方压力,让对方想要逃离,这样的人虽然让人心疼,但是结局注定会很可悲。

​也许你并不知道,孩子只想父母对自己多些关注

生活中,“等一下”、“自己玩”、“我在忙”,这样的场景太多了,大人总有很多的借口和理由拒绝孩子,一次两次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次数多了,就足以摧毁孩子。

孩子之所以有“看一下”、“来一下”、“陪我玩儿”等等类似的要求,实际上是想要自己被关注,想要“被重视”,他们极力证明自己是重要的,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

真正让孩子走上歧途的,是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

从各种渠道,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几岁的孩子偷窃,十几岁的孩子打架斗殴,中学生校园暴力……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故事背后,是一个个可悲的灵魂。

很多孩子偷东西并不是因为家里贫穷,相反,大部分都很富有,而且,他们偷的对象,有时候是自己家里;

打架斗殴的孩子,也并不是以打胜为目的,只要“打了”,无论输赢,都很满意;校园暴力,当行凶的孩子真的得逞了,难道他就真的开心了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

从小缺少关注,很少得到回应。当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只有向外界宣战,以此得到他们想要的目光,哪怕这些眼光是惧怕的,厌恶的,不屑的,也能让他们感受到一点温暖。

​“存在焦虑”要用“积极关注”去化解

所谓存在焦虑是指个体察觉到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面临威胁时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感体验。

更具体一点解释就是:当孩子通过语言或者行为寻求外界对自己关注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回应,那么孩子当下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这种怀疑就是对“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的思考,而这种怀疑带来的真实体会就是“痛苦”,由痛苦引发的就是焦虑。

想要让孩子摆脱“存在焦虑”,家长要给予“积极关注”。

心理学中的积极关注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觉察到自己的内在动力。

而在这里我们要说的积极关注,是指当孩子需要家长的时候,家长要给予的回应,且一定是积极正向回应。对待孩子,最忌讳“无关回应”。例如:

妈妈在擦地,孩子跑过来问:“妈妈,盐为什么是咸的呀”?

第一种妈妈头也不抬,直接回答“盐就是咸的,没有为什么”;

第二种妈妈看了孩子一眼,回答“你不会自己去想吗?”;

第三种妈妈立马放在手上的工作,对孩子说“来,宝贝,我们一起去找答案”。

前两种回应都可以称为“无关回应”,而第三种才是“积极正向”的回应。

哪一种回应能带给孩子更好的体验?当然是第三种!

​积极关注,其实没有那么难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

只要你愿意坐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需要被关注的时候,给予足够的认同,用爱去包围孩子,

那么当孩子存在感、安全感得到满足的时候,他自然不会一直向父母索要。

要相信“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所以无论何时,只要孩子需要你,请不要无视他,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全部,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也是他的全部。

今日互动:积极关注,您学会了吗?欢迎评论分享。

————————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只有父母强大了,才能接纳孩子的错误。请让我陪您一起在这场修行的道路上越来越强大!

我是泡芙妈咪酱,关注我了解更多的育儿之道,轻松获得育儿的第一手资讯!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者分享给身边的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