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2.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3.具体运算阶段(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从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出发,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地、自发地学习。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扼杀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在皮亚杰看来,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显然要比按照既定的模式行事、按照现成的真理去记忆、理解那种教育好得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皮亚杰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采用临床法研究儿童的智力。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顺应。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平衡一失衡一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