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发明的STEAM教育,其实与我们国家科学与人文艺术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STEM相当于科学,Art相当于艺术,等同于西药与中药区别,概念不一样,应用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艺术与科学如果能够很好融合,在提升创新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
从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艺术素养,决定着他的科学成果。比如伟大的科学家爱恩斯坦,很小的时候,与小提琴形影不离,几乎没有一天不拉小提琴,演奏音乐简直成了他的“第二职业”,。另外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的音乐水平达到了可以与知名音乐家合奏的程度,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也写过小提琴独奏曲,在历届诺贝尔获奖者中间,很多人同时也是音乐家、艺术家、演员与舞蹈家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事实也证明,科学与艺术结合会产生很多神奇效果,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能为艺术提供创作灵感,而艺术又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自信,两者相辅相成。
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左脑和右脑,左脑是语速→语言、 平衡→行动、概念、数字、行动、免疫、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而右脑则是语速→语言(因为语速比左脑快些再加上其他右脑功能配合,所以右脑适合声乐)、平衡→行动、免疫、图像、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科学用左脑思考,艺术用右脑思考,在右脑的配合下,使人能够拓宽思路、想象力、以此可以提升人的创造力。
无论比尔·盖茨,还是李彦宏、马化腾,他们的成功都与编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编程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拿高薪、创业做企业家、甚至成为首富。从小学习编程的孩子,可以在快速发展又易于创业的互联网行业捕捉到通向成功的机会。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孩子也必然要把编程当做自己工作和接触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就如同现在的家长当年通过收音机,电视,图书,杂志来接触一样。 那让孩子学习“编程”到底是在学习什么呢?满满的干货,让家长们对少儿编程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
计算机思维:计算机思维是计算机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思维方式。具有计算机思维的人,遇到问题会去除问题细节,抽象定义问题,会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创造能力:玩游戏的孩子很多,但能根据脑海中的想法,设计出自己的游戏的孩子却很少。在今天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创造力更重要。而编程学习就是要给予他们创造的机会,让他们从科技的消费者变为创造者。
自主学习能力:世界瞬息万变,未来孩子如果仅仅依靠在学校学的知识会远远不够,终身学习能力必然会成为每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所以,父母能为孩子考虑最长远的打算,就是要让他们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
要培养和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力,第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联性强,比如天气热了,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索创造一个电风扇来解暑,让他去了解风扇都有哪些结构组成、工作的原理是什么等等。第二,孩子具有主导性。在编程学习中,学生们不再是完成练习题,而是“我要做一款自己想要的产品/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逻辑建构能力:孩子们通过编程做一个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他们首先要在心里大致构造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模样,然后开始思考第一步该怎么做,第二步该怎么做。这些都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编程的逻辑思维也会让他们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沟通和合作力的提升:在创造一个自己的产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要学习编程技能,通常还需要和其他人进行合作,这对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配合都是有益的。
编程能力,正逐步成为和传统听说读写一样重要的能力。孩子们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可以说不会编程,就如同不会读书写字的一般。它不仅仅对未来的程序员或计算机科学家才有用,而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掌握的新的读写能力。而且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人们学会了许多其他的东西: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设计思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