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差难沟通,只能连吼带骂?这样做,还你一个听话的娃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01

前几天,看到闺蜜发了条朋友圈,说“快要被家里的小崽子气疯了,打自己孩子犯法吗?”

好奇之下,我便询问了一下发生了什么。记得去年看到闺蜜家的孩子时,小姑娘很可爱啊,又听话,我们都喜欢得不得了。

闺蜜一收到我的消息,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地控诉女儿的种种罪恶行径,包括:天天上蹿下跳,总爱在外面乱跑,过马路时想要牵她的手,她还不乐意;

吃什么穿什么都得按她的心思来,这么热的天气,她非要穿自己最喜欢的那双红色小皮鞋,不给穿就闹;

吃饭的时候,把饭撒得到处都是,让她不要玩米饭了,不但不听,还在那边“咯咯咯”地傻笑;

总是拆家,前几天又把家里的东西翻得一塌糊涂,闺蜜就凶了她一句,结果小姑娘马上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大哭大闹。

闺蜜叹着气说,“这孩子真是太难带了,完全无法沟通,总是闯祸,又不肯听我说话,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养娃路漫漫,怎么和孩子沟通,是每个家长都会面对的一道坎。

吼吧,怕伤害孩子,不吼吧,又管不住。

面对拒绝沟通、无法无天的小恶魔,我们要怎么样和孩子说话,才能使孩子乐于接受我们的要求和忠告呢,并愿意配合我们呢?

02、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首先,是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孩子出现了探索世界的行为。

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大脑还没发育好,没办法区分自己和外界。自己的手啊、脚啊,在孩子眼里,和外面的桌子、凳子,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当孩子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手挥到自己眼前时,还会被吓一跳呢。

后来孩子长大了,可以区分自己和外界, 并且发现,自己是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手和脚,在外面自由移动的。

为了更好地探索外界,更多了解外界的知识,也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手脚,使自己的手脚能运用得更加协调。

孩子就会对外界的东西东摸摸、西碰碰,把能抓到的东西都扔地上,或者往嘴里塞。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各种物品的形状、大小、重量、触感等等。

而这些行为,在我们眼里看来,就成了孩子“不听话”、“调皮”的表现。

其实,这只是孩子在探索世界而已。

其次,孩子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理智跟不上情感。

我们的大脑,可以分为左右球两个部分。其中,负责情绪的,和负责理智的,是不同的部分,并且这两个部分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其中1号小人负责情绪,2号小人负责理智。

1号小人发育得早,所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了。

而2号小人则要到20岁左右,才会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发脾气,就是因为他们的理智脑还没发育成熟,在一时冲动之下,容易失去理智。

我们成年人,理智脑已经发育成熟了,所以哪怕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也能进行自我调节,用理智对情绪进行疏导。不会像小年轻那样,不高兴了就甩脸色,或者撂挑子不干了。

但小孩子不行,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时,一方面,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语言能力又还没发育好,说不清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

孩子一着急,理智管不住情绪,就爆发了,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就是发脾气,大哭大闹。

比如说,孩子想要把一个套圈玩具,套在中间的杆子上,但却怎么也套不进去。

孩子急得满头大汗,自己没法解决这一问题,词汇量又有限,不知道该怎么向大人求助。所以就会一着急,直接把玩具扔在地上,开始哇哇大哭。

03、三招巧沟通

那作为家长,要怎么跟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配合我们呢?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说出并接纳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冷静。

先安抚孩子,对孩子的感受表示认同,必要的时候,可以蹲下来抱抱孩子,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接着,感受孩子的情绪,用语言和孩子沟通,描述出孩子此时的感受。

比如,“你是不是因为没办法把玩具套进杆子里,感觉脑子很热,胸口也很闷?这说明你很生气,你现在的感受是愤怒”。

帮助孩子识别自己此时的感觉,并给情绪下定义。

然后,我们要让孩子将情绪释放出来。

许多家长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哭是不好的行为,当看到孩子哭时,就会第一时间制止。

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哭泣是一种对情绪的释放,也是一种自我修复,对人的心理、人体等都有保护的作用

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则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相当于“慢性自杀”。

让孩子哭出来,孩子才能更快平静下来。

第二,限制孩子的行为

对于孩子的情绪,要们要接纳,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我们则要及时制止。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个小女孩,和妈妈一起在外面吃饭。

妈妈坐在凳子上玩手机,小女孩嘻嘻哈哈地,在凳子上爬上爬下,并伸手去捞桌上的薯条。

妈妈眼皮都没抬,说了一遍,“不要用手抓薯条”。

小女孩看看妈妈,小心翼翼地,又去拿薯条。

妈妈又说了两遍,最后抬起头,怒气冲冲地,抓着小女孩的手,狠狠地打了两下,“不是跟你说了不要用手抓薯条吗?你听不懂吗?”

小女孩一愣,然后哇哇大哭起来。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如果我说这位妈妈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你会怎么想?

事实上,孩子是“听不到”我们所说的话中这个“不”字的。

妈妈说,“不要用手抓薯条”。在孩子听来,就成了“用手抓薯条”。

不信你可以自己试试,对自己说“不要想大象”,是不是脑子里马上就不受控制地,冒出来一只大象的形象了。

这是由人脑工作的方式决定的,当我们的左脑接收到一个语言信息时,在右脑就会产生相应的画面,语言的不断重复,会强化右脑的画面。

语言越是提醒你千万不要去想,你的脑海中就越是清晰地呈现出它的样子。

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我们要立即动手,制止孩子的行为。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中的妈妈,应该在孩子第一次拿薯条时,就抓住孩子的手腕,制止她的行为,态度要坚定,语气要严肃。这样孩子才能明白我们的意思,知道我们不是在跟她开玩笑。

第三,带孩子进行总结

孩子发脾气过后,我们要充当孩子的理性脑,与孩子一起,回顾事件发生的过程,帮孩子反思情绪,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出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沟通才能,并引导孩子体会他人的感受,从而使孩子的情绪和理智能整合得更好。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段看起来无法沟通、爱发脾气的时光,这其实是他们在挣扎着认清现实,努力实现自立。

作为父母,一定要包容,并理解孩子,用科学的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我是李木子,家有一娃,职场妈妈,喜欢阅读经典育儿书籍,用科学的育儿知识武装自己。如果你觉得我的文字有用,欢迎关注我的账号,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