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父必有其子”,“窝里横”的孩子有同款爸爸,长大要吃亏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窝里横"的孩子真的是让人头疼。你见没见过这样的孩子?在外面遇着家长熟人,要他打个招呼,他躲在大人身后,悄悄露出脑袋,声音小的像蚊子,回到家怼天怼地怼爹妈,有个不顺心就潮亲生爹妈嚷嚷。

养个孩子容易吗?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虽然知道稚童无知,要有耐心,但也不能任由孩子只敢在家里当"大王"吧?可是,家长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孩子怎么来的呢?大家一定听过一句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

雷女士的孩子今年7岁,正是"七八九,嫌死狗"的年纪。我去她家采访,因为她说她孩子有很大的问题,但家里人不知道怎么办。进门就看到了故事的主角——小男孩丁路。
雷女士让丁路给我打招呼,丁路就躲在妈妈身后,拽着妈妈的衣服,用很小心的眼神看着我,说话都不大声。我坐下来开始跟雷女士聊天,了解她的问题,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还没进入主题,孩子的爸爸就回来了,听说是刚刚出去买菜,毕竟家里来了客人。
这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回来的不仅是孩子爸爸,他身后还跟着一个老年人。经过介绍,才知道这是孩子的奶奶。孩子爸爸空着手回来,而奶奶则提着大包小包的菜品。我几乎以为孩子爸爸是不是受伤了,但看起来他挺正常的。紧接着,奶奶在爸爸的指示下,去厨房开始准备菜品,并一个劲跟我说,今天要留下来吃饭,招待不周什么的。
孩子爸爸看到我和雷女士在聊天,他就去陪丁路了。没过多久,房间里就爆出孩子的吼声,听起来应该是爸爸答应了孩子的某个要求,但是没有做到,所以孩子就爆发了。

我想,从这一段事件,我就知道他们家问题出在哪里了,你们呢?

没错,雷女士的问题就是孩子"窝里横",在家里肆无忌惮,简直是山大王,但是到外面之后,特别胆怯。雷女士甚至怀疑孩子人格分裂,咨询我要不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雷女士担心是孩子天生就这么难驯服,那以后这么长的人生怎么办?会不会长大了吃大亏。

孩子"先天性格"不会产生"窝里横"

其实,每个刚刚生下来的孩子,本身是有性格的,有的孩子稍微温顺一些,有些孩子就稍微暴躁一点,有的孩子更加活泼,有的孩子表现的却很安静。

这种性格,我们称为"先天性格",先天性格对人是有一定影响的。最直观体现幼体的个性差异的,其实从动物身上更容易找到佐证。比如说从一群拉布拉多中选择导盲犬,我们看到一大群拉布拉多宝宝,我们要怎么选择?很多人说,靠缘分,先走过来跟你打招呼的就抱走。其实不是的,我们要选择不会主动上前的小崽,它的先天性格比较沉静,很适合作为导盲犬培养。

这个道理推及到孩子身上也一样,这才有了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孩子的后天因素,还有孩子的先天因素。

可是,孩子的先天因素里,没有"窝里横"这个选项!孩子的先天性格条件,只能决定他们活泼与否,不能决定他们能够选择性的在哪里"横"。

"窝里横"和爸爸关系很大

既然,我们可以排除先天原因,那就非常显然了,一定是后天的影响导致孩子的性格偏差。而这一切,我们从孩子的爸爸身上就可以窥得一二。

首先,父母的展示作用

孩子的后天性格塑造,完全看父母会怎么表现。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男士要娶媳妇,他妈妈告诉他,娶妻之前,你去拜访一下女孩子的妈妈,你看看她妈妈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揭开女孩子的伪装,看到她最真实的样子。男士不信,结果结婚之后,果然如妈妈说言,媳妇和丈母娘的性格,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所以,雷女士家的丁路,为什么"窝里横"?从他爸爸对奶奶的态度,就能得到答案了。心理医生帮不了孩子,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孩子的爸爸,追根溯源的解决问题,恐怕才是治标之法。

其次,父母的纵容影响

进而了解雷女士的家庭以及孩子的父亲,可以知道孩子的父亲工作很辛苦,回家很晚,之所以刚刚会爆发那种冲突,而父亲表现的似乎没有什么硬气,可能也存在一种"补偿心理",也就是说,孩子爸爸认为平常陪伴的少了,答应孩子的没有做到,被孩子大声斥责也是能接受的事情。

对此,我深表忧虑。此前很流行的词"丧偶式育儿",其实还有个进化词,叫"诈尸式育儿",意思是,这种平日里不怎么管,但是出于"孩子是我的"这样一种心态,偶尔插手管教孩子,或者宠溺孩子的父亲,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培养之中,就像是非要在规划好的摩天大楼中央盖个凉亭一样。既缺乏和妻子的有效沟通,又缺乏对孩子教养的有效节奏。

丁磊的情况就是在这种父亲的影响下,综合了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性格偏差。一方面,孩子对家长很不尊重,这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你可以不尊重奶奶,我就可以不尊重你;另一方面,孩子缺少"父亲"这个阳刚元素的陪伴,所以有些肆无忌惮,但对于不属于自己的空间,他又存在极大的恐惧和困惑,就像不会游泳的人面对水池;最后,由于父亲出于愧疚的纵容,导致孩子的性格像脱缰的野马不可收拾。

面对"窝里横"的孩子,家长怎么办?

最根本的,要让丁路的爸爸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意识到家庭问题,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不是单纯单一的孩子自身的问题。孩子表现出的问题,通常牵一发而动全身,顺着捋过去,都是父母的认知有所偏差。

孩子的爸爸,要认识到"百善孝为先",想要孩子乖巧,大人至少要学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再有上行下效,孩子的行为才会有目的的调整。

最后是增加对孩子的陪伴,树立作为父亲的"原则角色",父亲的刚毅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催化剂,孩子长大能不能独立,能不能面对困难,很大程度上要看父亲的角色是不是足够充分,而其中,原则的坚持是很重要的一环。

比如,丁路不能随便发脾气,不能对长辈大吼大叫,有道理可以说出来,不能无理还要家长让三分,那就真成胡闹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