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职场妈妈都觉得自己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多投入工作吧,家庭和孩子就有点顾不上,多投入生活吧,工作又很难有起色。
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不单是职场妈妈,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也让爸爸们烦恼——要搬砖,就腾不出手来抱孩子,要抱孩子,就腾不出手来搬砖。
这个经典问题,隐含着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家庭和事业同等重要;第二个前提,家庭和事业分居天平的两端。
这两个前提,又引出了关于家庭、事业关系的基本逻辑:为了家庭事业“双丰收”,我们需要努力让两者保持在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
这两个前提和一个逻辑,很少有人怀疑,但细想想,又有值得推敲之处。
家庭和事业,真的同等重要?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好像是这么告诉我们的,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当我们面对真实生活时,你会发现就个人感受而言,并非如此。
很多“工作”并非“事业”,大多数人并没有热爱眼前的工作到把它当成个人一生事业的程度,它对你而言,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把眼前的工作误认为事业,就很容易陷入两难选择。
即便是一份工作对你来说算得上事业——你热爱它、它也为你带来足够多的人生成就感,它也没有重要到需要为它放弃或者忽略家庭生活的程度。
事业或者工作不顺利,我们可以转换轨道,重新来过;家庭失败、孩子教育失败,却足以给人带来更沉重的打击,而且更可怕的是,基本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事业或者工作失败,我们还可以回到家庭休憩、疗愈,如果家庭生活也一塌糊涂,我们能退去哪里?到何处安放身心?
家庭和事业,真的在天平的两端?日常语境中,家庭和事业,总是被当成二元对立、无法相容、无法两全的事,所以才要经常放在天平上量一量,并且小心翼翼地让它们保持平衡,才会在发现无法平衡的时候,陷入选择哪一个纠结。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纳入“人生”这个大容器来看,它们其实是无法分割的一件事——人生成就,随便哪一个被放弃、被抛在后面,自己未来回顾时,都难免有缺失、遗憾,觉得人生还不够圆满。
所谓“选择”,其实并不存在,我们真正想要的,也不是两者的“平衡”,而是“我有能力做想做的一切,也做好了能做好的一切”的人生圆满。
它们在同一辆车上,发动机是你抛“天平”和“平衡”,我们可以做一个新的比喻:人生好比一辆车,家庭和事业都在车上,而车子的发动机是我们自己。
作为普通人,我们绝大多数人得到的,都是正常的载重量,既不会比别人更高,也不会独得老天眷顾,比别人更低。
如果发动机动力足够,这辆车子应该不需要抛弃任何一件“货物”,就可以保持正常速度前行,甚至在额定高速内前行;如果动力更强,我们就会从常见的“两驱车”变成“四驱车”,获得更好的速度,也胜任更复杂的路况。
比如,很多人不需要做全职妈妈,就可以完全胜任“职场女性”和“妈妈”两个角色;很多人既可以暂时放下工作,做全职妈妈,也可以在不需要做全职妈妈之后,毫无困难地重回职场。
车子动力足够的情况下,你同时也会发现,日常生活中遭遇的那些家庭和工作的小冲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
一位著名的女性创业者曾经讲过自己如何处理带孩子和工作的优先级,她举了两个例子:如果我在上班,孩子生病了马上要去医院,我当然停下工作,送孩子去医院;如果我在陪孩子玩,而公司有重要的会议,我当然让家人来陪孩子,我去开会。——她的选择,干脆利落,毫不纠结。
如果发现车子行驶格外艰难,艰难到需要选择其中一件“货物”抛下,通常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发动机的动力不足。我们当然不需要用运载火箭的动力来驱动人生这辆车,但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恐怕也无法胜任。
所以归根到底,“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这个经典提问的解决之道,并不是学习到多么高效的“平衡技术”,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能力不足,即便“平衡”了两者,得到的也仅仅是原地不动的“平衡”,而不是有效的前进;能力充足,则根本不需要平衡和选择,一起向前就是。
提升能力,我们需要用到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成长型思维,和一个新的学习之道——终身学习。使用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我今天如此,未来不必定如此,乐于终身学习的人相信,人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而成长,则由来自持续有效的学习。
作者简介: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 ¥51 购买 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39 购买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1)》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育儿基本(2)》,分享真心爸妈与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