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带孩子在小区楼下的空地上玩。
两个3,4岁的孩子,在一起高高兴兴的玩。忽然,一个孩子为了抢小汽车推了另一个孩子。
孩子被推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刚开始愣了一下,随后"哇"的大哭了起来。
这时候两个孩子的家长都过来劝孩子。哭了的孩子的奶奶在一边看看身上有没有受伤一边哄,哎呀,没事儿,也没磕着碰着的,他要玩,让他玩一下吗!
孩子不听还是一直哭。奶奶用尽了各种好话去哄孩子,可是还是不管用。于是奶奶的脸严肃起来,对着孩子说:"哭吧哭吧,一会儿来一个大老虎,把你抓走了。"这时只见孩子立马的停止了哭泣,肩膀却还在一抽一抽的耸动着。
这种现象很多家长都很熟悉,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吓唬孩子成了一种非常常用的手段。
2
可是,一味的去阻止孩子哭,真的好吗?
从孩子出生开始,总会有大大小小哭闹的情绪。孩子哭闹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一听到孩子哭总有种内疚感,总是会用各种手段去制止孩子哭闹。
阻止孩子哭泣不仅会造成生理性的伤害,心理也会出现问题。
情绪性的眼泪和非情绪性眼泪不同,它含有一种有毒物质,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和消化不良等症状,通过流泪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会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轻松感,所以孩子大哭一场,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避免身体受到有害物质的伤害。
婴儿时期,孩子饿了哭的时候,我们只要喂饱他,马上停止了哭泣。孩子拉了尿了的时候会给孩子换上干净的尿布,孩子停止了哭泣。
而情绪性眼泪不同,不是用简单的吓唬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处理不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性的伤害。
在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父母说:"要勇敢,不许哭!"或者"再哭,大马猴把你抓走了!"
等到我们为人父母以后,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情绪的方式基本上就是我们对待自己情绪和对待孩子情绪的方式。我们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于是想帮助孩子跳过情绪这一关,直接面对问题。
最近的轰动全国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开庭审理。受到很多媒体和自媒体的关注,因为一个平时看来温文尔雅,有礼貌的天才少年,怎么会残忍杀害自己的母亲呢?
有知情人士指出,妈妈太严厉,古板,妈妈和吴只有学习上的交流,没有情感上的沟通。吴一直处在情绪压抑的状态得不到释放。当他的情绪到一定极限的时候,就像一直绷紧的弹簧压得越紧反弹起来会跳的越高。
北大教授进一步清晰的指出:吴谢宇就属于严重的情绪失控,更是一种严重的人格分裂症。当现实和他想象的巨大落差不能得到解释的时候,没有冷静的从自我角度来反思,而是一味的把责任怪罪于母亲,最后出现严重的心理崩溃,终于走向极端。
面对孩子哭,大喊大叫,父母允许孩子发泄情绪,孩子最终将学会控制情绪。若父母不允许,孩子的一生将处在被情绪控制当中。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霍桑效应。了解霍桑效应,我们就能知道孩子哭其实是正常的情绪表达。
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教授的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当时是为了找到一个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梅奥教授的研究小组,进驻到了美国西部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
他们的研究对象是电气车间的6名女工。在7个阶段的实验中,不断改变工人的工资,休息时间,午餐以及照明等因素。外在因素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是,试验组的生产效率一直没有提升。
于是梅奥教授团队又花了约两年的时间找工人谈话,前后达2万余人次,耐心的听取工人对公司的意见。这个过程中,工人们畅所欲言,尽情的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结果霍桑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正是这种情感宣泄,让工人释放了工作中积累的情绪压力,由于得到了别人耐心的倾听,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关注,加倍努力的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值得关注的。这种现象从此就被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证明情绪得到正常发泄,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而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总会产生数不清的情绪反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负面的。
孩子也一样。他们因为年龄小,还不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只能用哭闹,喊叫,扔东西或者是对别的孩子进行攻击的方式来发泄。这种现象很多家长都很熟悉,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吓唬孩子成了一种非常常用的手段。
3
当孩子用哭来发泄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正确的发现表达?
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家长心里其实也是比较着急的,但是可能方法用的不是很准确,将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情绪走向,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做。
1.接纳孩子的情绪,进行正确的引导
"你要再哭,警察叔叔来把你抓走了","再哭我就打你了","你要是再大喊大叫,我就不要你了,你自己在这呆着吧"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他会把你的话当成真的,怕你抛弃他。又或者说的次数太多知道你在骗他的时候,他会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
无论父母是出于什么目的,想尽快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都是在阻止孩子正常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正是因为童年时期,孩子的情绪能够得到正常的发泄,成年以后他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的每一次负面情绪的表达,父母都应该去接纳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够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
孩子在哭泣时,先上去抱着他,先不着急处理事情,而是帮助孩子把情绪说出来。"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是不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是给与它们能量的开始。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他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孩子哭泣以后不要着急制止,要先了解孩子发泄情绪的原因
一种负面情绪的发泄,都是因为他感觉对外界事物的不满。
我们要耐心的去了解孩子背后哭泣的真正原因,一步步地去引导孩子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来,从根本上去疏导孩子的情绪。
有一次,和闺蜜带着孩子去旅游。因为是旅游团是晚上出发,所以一整晚孩子们都睡在车上。当车内十分安静的时候,闺蜜家5岁的儿子"哇"的一声哭出来了,把车厢里所有人吓了一跳。
车厢里被吓醒的人开始抱怨"谁家孩子也不管好,吓我们一跳"!闺蜜脸上写着大大的窘迫与难堪,我以为她想呵斥儿子,刚想劝她,。见她站起来对大家鞠了一躬说,"真不好意思,打扰大家了,我给大家道歉!孩子平时不这样的。"
说完,坐下轻轻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问:"怎么啦,宝贝?"
儿子回答说:"妈妈,我刚才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我梦见你被怪兽抓走了!然后就哭出来了!"
闺蜜说:"妈妈知道你做梦感到很害怕,这个梦都是假的,是在你脑袋面想出来的,下次要在梦里面做一个小勇士去救妈妈,好不好!不能只会哭鼻子了!"
儿子破涕为笑回答说,"嗯,我要保护妈妈,做一个男子汉!"
我很赞同闺蜜的做法。很多家长在孩子给自己造成窘迫的时候,总是习惯性训斥孩子,为的是自己不想担当,闺蜜的做法就不是这样。她在孩子害怕大哭时,没有责备与制止,而是选择温和的接纳和理解,引导孩子把哭的原因表达出来,更重要的事情是:学会让孩子怎么应对问题。
3.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学会调节情绪
一天早上,女儿从起床开始就哭闹着不愿去上幼儿园,一直在发脾气饭也不好好吃饭。
我没有给她讲道理,而是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不愿意去上学,但你需要去上学,这一点你无从选择。不过,我们可以在上学的路上数汽车。我数白色的,你数黑色的,看谁数的多好不好?这是我们经常做的游戏。
她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想了一会儿,跟我说:"走吧,但我还是很生气!不过,我数会汽车就好多了!"
我们走在路上,她开始数起汽车来。"你看!妈妈,我的黑色汽车好多啊,都数不过来了,现在我也没时间生气啦!"
孩子有负面情绪,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让孩子学会面对和处理自己的真实情绪,父母的关注点也会是当下,是事情本身。
接纳和允许孩子负面情绪的存在,让他们的负面情绪"飞"一会儿,孩子就会在消化情绪的过程中认清现实,这才是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温柔、最有益的事情。
作为父母,我们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关心他学习好坏,有时候却疏忽了去理解孩子情绪的表达。试着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不再吓唬他,而是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你会发现得到理解和接纳的孩子,会更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也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也是亲子沟通一个很好的开始。
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做孩子情绪上的领路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