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不起的孩子,错的源头是在家长的表扬方式上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01孩子强好胜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心理


家长朋友们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柏燕谊。这节课我们讲:我的孩子太要强,该怎么办?

很多孩子总是想自己做什么都不会输。比如,孩子跟爸爸玩下象棋,如果孩子输了,就会恼羞成怒;又比如,孩子在学校,不管是学习、娱乐还是体育竞赛,如果没得第一,回家后就特别沮丧。

近期也有一些这类的新闻事件,比如,孩子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但这次没有考好,就居然出现了一些恶性的自我伤害事件,甚至轻生……

家长会觉得特别可怕: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怎么那么玻璃心,那么不能触碰?

在孩子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中,我们会想让家长朋友了解的是:每个人都有好胜心,每个人都有荣誉感。

作为一个孩子,他在这种好胜心和荣誉感的背后,想要获得的是,父母对自己无时无刻的欣赏、接纳,以及全方位的关注,当孩子感觉自己是被欣赏、被接纳的,他就会有很强烈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02孩子不争强好胜有两种可能性


如果您的孩子,没有那么强的好胜心或荣誉感,可能他对于自己内在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他很自信,所以不需要家长夸他,也不需要表扬他,也不需要家长证明他是好的,他对自己是肯定的。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他如果不是特别的要强好胜,认为:我反正就这样,我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得到不好的结果,所以就爱咋样咋样,是一种自我放弃的状态。

孩子是属于哪一种,您也要甄别一下。如果您的孩子有特别强烈的好胜心,我们首先说,他是一个特别有荣誉感的很好的状态,但同时也说明,他比较重视评价。

现在我们活得好累,就要看别人觉得我好不好,别人觉得我是不是优秀,我们好像就活在了别人的评价下面。

这个到底是什么?我们之所以需要别人来夸自己,才觉得自己好,需要一个成绩的验证,完成自己是优秀的一个自我验证,恰恰说明,我们内心对自己的确定,对自己的欣赏和接纳还没有达到一个状态,这个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心里还不那么自信。


03家长最常使用的两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感觉不自信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那么小,他就会不自信?其实和家长平时的方法有必然的联系,有两种错误的方法:

第一种是,孩子只能听到家长对自己得到的好结果的表扬。这时候他就会感觉:如果我不赢,那就意味着,不被爱,不被喜欢,不被欣赏,就意味着,妈妈爸爸会因此而伤心、失望。这时候,他内在会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惶恐感。那么,我们就要关注一下看到的孩子,他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比如,大家现在看这个屏幕看到的是什么?(视频中的屏幕)

很多家长说:我看到是柏老师。但还有什么?可能还看见一两朵鲜花、后面的窗子、窗子上有窗帘等等。

我们能看见的东西有很多,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视角,目光过度集中在孩子的某一个状态上,比如,你过度集中在孩子不足、缺点上时,那孩子他对自己自信、快乐这种自我感受,就不太容易建立起来。

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知道这点:你有缺点的同时,也有很多优点,妈妈也看到你为自己的不足而努力。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综合的看法,孩子就没有那么强烈地去关注暂时的输,就不会有那样一种状态。

还有一个错误的做法,容易让孩子出现输不起、过于好胜的情况。

过于要强是什么?如果家长过度夸奖、表扬孩子,就会让孩子感觉到:我一做什么就得表扬,我一做什么就得夸奖,一做什么就会得到奖励。

如果建立了一个这样的内在反射,当孩子下次做的事没有得到表扬,他就会很不高兴,他会想:你为什么不表扬我?我都做得这么好,你每次都表扬我,怎么这次就没有。

或是他稍微输一下,稍微有一些成绩上的波动的话,他就会产生特别大的那种感觉:我就应该是被时时刻刻表扬,这次我居然可能有一些小的差池,就得不到表扬了,我怎么办?我还怎么活下去?

孩子会有那样一种惶恐感,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表扬也需要有一个分类。




04家长表扬孩子有两个技巧与一个规则


我们表扬的是什么?表扬的是,孩子行为的过程,而忽略或淡化孩子行为的结果。比如,孩子考了一百分,我们这时候不表扬他的一百分,我们说:宝宝你努力、自觉、很认真、特别棒!

我们要让他看到,他特别值得自我肯定和保持下来的一种品质,因为品质是我们自己的,而且要是拥有了这个品质,就能无限复制出来好的结果。

但如果家长关注的只是这次孩子考了一百分,表扬了孩子,孩子下次考了个第一名,表扬了孩子。 这时候,孩子关注的就不是自己的品质,而是一个个品质所带来的结果。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表扬,一定是表扬他内在的行为和品质,而不是执着的去关注行为的结果上。

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我们要不规则地对孩子进行表扬。

有的家长就是逢好必夸,逢对必奖,这个时候就让孩子会建立,刚才我说的那种:我做得对,做得好,就应该被表扬;不被表扬,就意味着我被忽略了,或者是孩子就会过度关注好或者优秀的结果。

所以当这个行为已经成了常态时,我们就应该去不规则地表扬他,而不是说,出现了某种好的结果,才去进行表扬。

作为家长,有一个规则要牢牢记在心间:当我们跟孩子进行一个交流、表扬或是表达时,对孩子一定是要客观和全方位的,所交流和表达的,是对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对某一个行为所带来的结果。

这么做之后,孩子再去面对一些偶尔的失误或挫败时,恰恰就是孩子成长当中非常好的自我发现:噢,原来我还有提升空间。

你想,如果你永远考一百分,那你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可能在哪里出错;如果你永远都跑第一名,你就不知道,其实你是需要去超越自己的。




所以有时候,出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他成功的一个必然要走的路径。这个时候,孩子会沮丧,因为每个人都会生气,家长也应该跟孩子分享一些经历:妈妈也曾经考试没考好过,但是!妈妈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认真,下次就不会这样。

家长也要去传递给孩子这样的观念:人生不一定时时刻刻都要做到第一,时时刻刻做都做到完美,那样会累死的,出一些错是正常的、合理的,也不意味着,你因为出错,因为这一次的不优秀,或者是没有达到优秀,就变为不优秀的人了。

家长要“去完美主义”,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那么紧张、恐惧和焦虑。

所以在这儿的规则就是:家长的夸奖,要言之有物,不是泛泛而谈,如果总是频繁夸奖孩子的话,让孩子对自己会有过高的自我判断,他就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会觉得自己应该做到最优秀。

过度的夸奖就是大家常说的一个词:“捧杀”。“你一定能考到清华,你一定特别聪明,一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家长的这种话里,是用夸奖的方式,包含了一个期待在里面。

这个时候,孩子内在一方面会感觉到压力,一方面会感到自己就应该是那样。所以,一个过于高度的对自己的认识,也容易让孩子在面对做不到、没达成、完不成的时候,会特别沮丧、特别伤心,因为显然,他现实的真实状态和被自己描画出来的那个状态是有差别的。而那个,不是非常客观的对孩子真实状态的一种呈现。

-END-

2019年11月2日至6日(共5天)以及12月4日至8日(共5天),柏燕谊老师将在北京开设“燕谊动力成长密集体验工作坊”。

在燕谊工作坊里,您可以和柏老师面对面陈述自己关于婚姻、情感、家庭、育儿、个人等方面的心理困惑。

柏燕谊老师将带领小组成员,在足够安全和抱持的环境里,舒适自由地与其他成员互动,重现各种现实中的关系与冲突,并在小组互动中解读背后的真相,从而帮助大家,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点击这里招募 | 读懂自己、接纳身边人、处理好关系,你想要的成长,都在这里,即可了解小组详情

如果您的职业为咨询师、教师、人力资源及相关管理工作者,更有柏老师为您定制的成长团体信息。时间为2019年9月11日至15日(共5天),点击这里招募 | 柏燕谊动力学咨询师体验成长团体工作坊,即可了解更多信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