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47人,45人被打:关于孩子的攻击行为,父母应懂得这四点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01

上段时间,深圳一小学全班同学的家长发起联名,要求校方劝退该班一名学生。原因是全班47人,45人被该学生打伤过。

在家长发出孩子被打的照片中,有的头被打破了,有的脸被抓出数条血痕,有的甚至左眼被打出血。

一张张照片不仅让家长心疼,也让网友们目瞪口呆。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如此暴力,真让人害怕。

确实是不能低估孩子的善,更不能低估孩子的恶。

这样的熊孩子究竟是怎样养成的呢?

02

在儿童心理学上,有一个名称叫做儿童攻击行为,是指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采取的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骂人、推人、打人、踢人、抢别人东西等等。

上面所说的打人学生的行为就属于儿童攻击行为。

儿童攻击行为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三种:

第一、父母因素

邻居五岁孩子被幼儿园退学了。因为他在幼儿园经常打人,而且毁坏公物。

老师问他为什么要打人时,他回答:“我妈妈也经常打人,我就是学她的。”

这个回答让老师感觉很难过。

原来他妈妈一直信奉“棒棍下出孝子”,孩子稍微不听话,她就拿鸡毛掸子打。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的一言一举都会影响孩子的。

父母用暴力手段教育孩子,孩子也会模仿暴力,或为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而攻击别人

此外,家长过分偏袒保护,也会助长孩子的攻击行为。

同小区的奶奶就是这样,她三岁的孙子总爱扯其他小孩的头发、抢别人的玩具、掐别人手臂。

每次别的小孩被弄哭了,或别的家长投诉时,他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便不了了之。

时间长了,小孩越来越蛮横,别的小孩也不愿意和他玩,他被彻底孤立了。

当孩子偶尔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放任自流,不加以制止,只会助长孩子攻击行为。

第二、孩子的认知偏差

研究表明,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幼儿存在着自我的认知偏差。

例如,小明和小华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积木。小明拼成了一个飞机模型,却被小华推到地上摔裂开了。

这时候,小明会有两种反应:一是认为小华是故意的,会大哭大闹,或对小华进行攻击;二是认为小华是不小心的,会把积木捡起来,重新再拼。

就是幼儿的认知偏差,攻击性的孩子对事情的原因存在着一种偏见,即使是无意的行为,他们在认知中也会归为有意的。

而且,一些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不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这类孩子的心理是这样的:

我喜欢别人的玩具,别人不借给我玩,我就抢;

她拿了我的东西,我就打她,一定把东西抢回来;

我不喜欢他,我要把他打跑。

这类孩子非常自我地去攻击别人时,是不懂得考虑到别人为此遭受到的痛苦,这非常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第三、外部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实验证明,儿童出现攻击行为,是他们观察、模仿、学习的结果。实验证明,如果孩子经常观看暴力动画片、玩暴力游戏,就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朋友家两个男孩,一个三岁,一个五岁。

两个孩子最近热衷于看超人打怪兽的电视,也时常模仿超人和怪兽打架,家长平时也不管。

有一次哥哥力度太大,一不小心把地弟弟狠狠摔到地板上,随即后脑勺流血了,去医院缝了4针.

还有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一个7岁的孩子,因想模仿游戏里踢打的情景,在公交车上时不时地踢坐在对面的年轻男子。

后来该男子忍不住了,拎起孩子用力甩在地板上,并狠狠地踩,导致孩子受伤了。

所以说,模仿暴力影视或游戏行为,带来的伤害无可估计。

03

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时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行为。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攻击行为,特别是男孩子,在三岁以后,攻击行为会越来越多,五岁左右达到顶峰。

那么,面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家长应如何引导、矫治呢?

(1)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首先,在家里,不要让孩子接触暴力动画和书籍,也不要让孩子玩有暴力倾向的玩具和游戏,也。

其次,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不要对孩子非打即骂。

马歇尔在《非暴力沟通》里说过:“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伤害性质的语言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加以模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使用有侮辱性的语言。

最后,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打架,融洽的夫妻关系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及时制止攻击行为,并建立同理心。

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孩子展现攻击行为时,家长千万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定要及时制止,并让孩子认识到攻击行为是错误的。

纠正时,家长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骂不打,也不要说大道理,而是引导孩子思考。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给孩子诉说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这样父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并对孩子不正确的思想与做法及时进行纠正与引导,使孩子一直走在健康快乐的身心成长之路上。”

当孩子打了别人,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说出打人的原因,并且帮助他分析。

比如,“小朋友拿走了你的玩具,你要不回来才打人的,对吗?其实我们试试其他方法的。你可以告诉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玩”、“你觉得打人对吗?当你打他的时候,他会怎么想呢?他会不会很痛?会不会感到很难过呢?”

先共情,再共理,巡序渐进,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

(3)培养孩子的爱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时可以多鼓励孩子与人分享,让他懂得分享的乐趣。

也可以常带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在行动中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

还可以让孩子饲养乌龟、小兔、小猫等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心,这些都可以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

(4)冷静处理法

有些孩子打人后,家长指出他的错误行为时,他不仅不认错,反而大哭大闹,或者打家长。

这样的时候,家长可以暂时走开,让孩子一个人待一会儿,或者让他待在一个无人打搅房间里面几分钟。

待孩子的情绪平复后,家长必须明确告诉他,这种打人行为是不对的。

你可以这样说:“刚才妈妈批评你,你很难过,对吗?来,妈妈抱抱。”

给孩子一个拥抱后,你再接着对他说:“但是你这种打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当你打别人时,他会很痛很伤心,别人会喜欢爱打人的孩子吗?”

只要父母循循善诱,坚定立场,孩子很快便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当然,孩子的攻击行为不是一两次就能完全改正过来的,而是需要多次重复才会使孩子建立良好行为。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是天使,他们的世界纯善得像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行就像是笔墨,是画出阴暗潦草的黑白画,还是绘成五彩斑斓的水彩画呢?选择权在你们手上。

愿你我都能成为孩子的指明灯,愿我们都能成为更棒的父母,共勉!

本期话题:你家有熊孩子吗?

欢迎踊跃留言,一起交流探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