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99%的父母难以解决的青春期亲子冲突之道,就在这里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文/慕小七

01

亲子冲突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的观点和行为的分歧或对立。

这种对立主要体现在情绪、言语、行为等方面。

青春期的孩子,个体正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个性不稳定,因此,亲子冲突尤为明显。

有关青春期亲子关系的探讨,如同钟摆一样,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

一种极端观点认为,青春期就是狂风暴雨,亲子关系紧张而又令人抓狂,冲突与对抗是常态。

另一种极端观点认为,青春期是童年时期的延续,虽然一部分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会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亲子关系是亲密、温暖、和谐的。

显然,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对有效解决亲子冲突,意义不大。

只有站在更广阔的理论高度,深入分析冲突双方的作用机制,弄清楚亲子冲突产生的前提和原因,才是解决亲子冲突的关键。

02 亲子冲突的理论基础

社会认知模型是由Smetana提出的亲子冲突的理论模型,在当下的认可度极高。

这一理论下,亲子冲突为青少年表达对独立和自主的需求提供了可能,使得在非冲突情境中隐藏起来的个体需求得以表现出来。

亲子冲突的产生与亲子间对不同事件的领域属性及父母权威合法性的不同认知与理解有关。

心理学的社会认知领域包括道德领域、习俗领域和个人领域。

个人领域中的安全领域又常被作为独立的领域探讨。

道德领域侧重于行为内在后果对他人产生的直接影响,如对他人福利、他人公平和权利的影响等。

习俗领域也叫社会习俗领域,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情境。在一定情境中,行为是否得当、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标准或权威期望。如,与人打招呼的语气方式、餐桌上的礼仪等。

个人领域则关注行为者自己,行为的后果只影响行为者本人,对他人与社会团体没有影响。如,个人的爱好、穿着习惯,隐私,朋友的选择等。

安全领域是指给行为者本人带来潜在或实际伤害的行为。行为产生的后果不会因为规则的存在与否而改变,且只影响行为者本人。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各领域之间并不孤立,冲突的产生往往是各领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因素的比例有所不同。

03 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前提:青少年对父母权威认知存在领域差异

西蒙指出,权威是一种属于一个人并通过一种命令而得到实施的作用力,该作用力通过被另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看作是行为规则的实践判断而得到实施。

由此可知,权威具有一定的外在强迫性,但是得通过"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的实践来实现,是人的自愿选择。

只有当权威主体的控制得到权威客体的认可与接受,才能避免冲突产生。

对于亲子关系而言,只有当父母实施的权威得到孩子的认可,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母的权威指令,亲子冲突才不会发生。

因此,青少年对父母权威认知存在领域差异,是发生亲子冲突的前提。

具体来讲:

①道德和习俗领域,青少年认同或基本认同父母权威

研究数据表明,父母与青少年一致认为父母有合法权威监管,实施道德标准和家庭原则的权威。如,诚实,不骂人,文明礼貌,不伤害家人等。

因此,家庭冲突的产生很少是因为道德领域的认同差异,即便是,也是由于道德原则运用的小分歧。

在父母看来,道德和习俗领域的权威不仅仅存在于青春期,而是贯穿整个生命历程。

对于绝大部分的青少年而言,父母应该制定关于习俗事件的规则。

在青春期前,几乎所有的青少年儿童,认同父母制定的习俗规则,随着儿童的长大,到了青春期,对父母习俗领域规则的认同感会有所下降。

青少年对习俗规则的接受或拒绝还有赖于他们对这些规则、要求或期望的评价和判断。

即便判断合理,青少年还会积极评价父母传递这些规则的方法,看这些方法是否与事件的领域相契合。

如果父母的解释与行为的领域一致,青少年接受这些规则和解释的可能性更大;反之,拒绝的可能性就增大。

②个人(安全)领域,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可度不高

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做主与选择的权利,父母对个人事件进行管控是不合理的。如,青少年与父母不喜欢的人联系与交往,对父母适当撒谎是可以理解的。

青少年对个人领域的要求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日渐强烈。父母也意识到要给青少年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但是给予的范围远远小于青少年的诉求范围。

安全领域,青少年认为父母应该监管他们,但是由于安全事件影响的是个体的健康和舒适,因此,某些行为的决定最终选择与决定还是看个人。

如,17岁的小张喜欢吃油炸食品,虽然小张的父母认为高热量的油炸食品既不健康,还会导致肥胖,不希望小张吃。

但是,实际上,小张吃与不吃,最终的决定还是在他自己。

当然,有些事件的决定,只有在个体成熟之后才属于个人选择的范围。如,成年人有权决定是否喝酒与抽烟,但青少年不允许。

根据Smetana等人的研究结果,青少年认为父母应该制定相关的安全领域的规则,但认可程度不高。

并不认为必须遵守父母制定的安全规则,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遵守这种规则的意愿进一步下降。

原因是,青少年把这类安全事件归入个人领域,他们自己可以作主。

③交叉领域,青少年对父母的权威认同模棱两可

交叉事件,包含习俗、安全、个人等多个领域的因素,被称为谈判空间的"灰色地带",是青少年和父母发生冲突最多的领域。

父母往往对习俗和安全因素给予更多关注,认为自己对这类事件有监管的权利和义务。

但青少年一般对个人领域的因素更加看重,很大程度上认为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父母死死管控。

因此,父母和青少年对交叉领域事情的不同理解是亲子冲突的根源。

04 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原因:父母和青少年的冲突辩护存在差异

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知是存在领域差异的,但这不是引发亲子冲突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和青少年对发生在各个领域的冲突事件存在辩护差异。

①父母对亲子冲突的辩护倾向于习俗与安全

父母在亲子冲突的辩护中,往往会考虑社会期望的重要性,提及习俗方面的担忧。如,尊重他人,树立父母威信,角色认同,声誉影响等。

父母还会常常借助安全和实用理由展开冲突辩护。

如,青少年的作息要规律,不能熬夜;要考取漂亮的成绩,才能保证未来大有作为等。

与男孩子相比,父母对女孩的安全关注与管控更加严格。

②青少年对亲子冲突的辩护倾向于选择与自主

与父母相反,青少年倾向通过个人选择与自主理由为自己辩护。

青少年看来,导致冲突的事件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之所以产生冲突就在于父母的严格管控束缚了自己的自主选择,侵占了个人领域的选择权。

父母眼中的社会习俗不过是权威人士的主张,具有可变性与随意性,并非必须遵守。

③父母与青少年在冲突辩护中互不相让

即使存在辩护冲突,如果青少年与父母能够互相妥协,辩护冲突也能缓和很多。

有意思的是,双方互不相让。

而且,根据研究表明,青少年与父母都清楚对方的观点。

青少年知道父母是出于社会习俗标准与要求的考量,行为后果的发生来展开辩护。父母知道青少年希望有更多的私人空间与自主想法。

但,就是各不相让。

这种"心知肚明"的想法,使得双方更加坚信自己的"正确"与"理性",从而在冲突辩护中更加理直气壮。

同时,由于大部分父母在教养活动中实施的是控制模式。

行为层面,父母通过向子女施加规则、限制,主动询问、观察等方式了解子女活动。

心理层面,父母会干扰子女的内心世界、破坏孩子的自主性发展。

父母在道德与习俗领域控制被大部分青少年认可与接受,属于行为控制范畴,有助于预防青少年酗酒、抽烟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父母对个人事件的控制则很难被青少年认可与接受,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控制。

根据心理学研究,父母对青少年的心理控制不利于青少年的自主发展与社会交往,有损于心理健康。

05 青春期亲子冲突的解决之道:发展"亲密有间"的健康亲子关系

"亲密无间"是大部分人的理想关系状态,大部分父母在亲子关系有也持有相同的想法。因此,父母放不下对子女的管控。

但"亲密无间"很容易造成父母的"越界",导致亲子冲突的产生,青春期特别明显。

那么,父母绝对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愿,赋予青少年更多的权利就能避免亲子冲突,构建健康亲子关系吗?

当然不是。

根据心理学家Hasebe与Nucci的研究,青少年在感受到的父母对其个人领域事件过度侵犯时,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也就是说,认为父母对个人领域管控过于严格青少年会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对道德和习俗领域的严格管控并不会导致这种心理症状。

因此,"亲密有间",对于避免青春期的亲子冲突,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十分必要。

①在道德、习俗、安全领域,要"亲密"

在道德、习俗和安全领域,父母需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规定和限制,密切关注并积极引导。以防异常行为与坏习惯的发生。

这样的做法也正是顺应心理学专家倡导的"青少年完全独立自主是不利于心理适应与发展"的。

②在个人领域和交叉领域,要"有间"

在个人领域与交叉领域的事件上,父母应当逐步放手,把孩子还给孩子,给予青少年自主选择的权利。

孩子不是任何人的私人物品,更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替代孩子决定一切,孩子永远站不起来,即便肉体疯长,灵魂永不独立。除了向父母"等、靠、要",不会任何。

明智的父母会担当起青少年引路人的责任,理解青少年的选择,必要时给予恰当的引导与鼓励。

不过度管控,也不过分放纵,适度给予选择权与自主权,"亲密有间",分寸有度。

—END.

作者简介:慕小七,自由撰稿人,多家平台原创作者,心理学研究者。用心码字,热忱生活,以走心文字与您一路相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