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为什么中国式家长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文章你就明白了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文 | 赵昱鲲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

本文节选自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

01

别把“野猫”当“老虎”

很多父母都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

孩子只不过是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就头皮发麻:“完了,看来他没有数学天分,以后小升初、中考、高考可怎么办呢?数学是高考必考的,看来他上不了好大学了。上不了好大学,一辈子不就完了吗?”

然后半夜起床,上网搜索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方法,第二天一早又到处打听哪里有好的数学培训班,晚上就带着孩子去交钱报名了。

还有些父母,先是焦虑孩子说话晚,孩子会说话了,又焦虑孩子没礼貌、乱打人;孩子不打人了,又开始焦虑孩子学不会拼写;孩子会拼写了,又焦虑孩子在班上不主动发言······

总之,前面的焦虑刚消失,后面的焦虑便接踵而至。

焦虑有益还是有害,关键在于度——焦虑程度要与事情的危险程度相匹配。

老虎会吃了你,非常危险;狐狸会吃你家的鸡,使你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野猫会偷你家的鱼,当然也是一种财产损失,但你辛苦一点儿,多打点儿鱼就弥补了。

面对这三种危险,你的焦虑水平应该和它们对你造成的威胁相匹配:对老虎产生的焦虑最多,狐狸次之,野猫最少。

我刚到美国时,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有位女生给在国内的父母写信说:

“爸爸妈妈,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最近还交了男朋友。他虽然只是初中毕业,没有工作,但是没关系,我向同学借钱给他用,因为真爱是无价的。

他比我大19岁,对我就像对女儿一样疼爱,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他有时候不开心了会打我,但我不会怪他的,因为总是我先惹他生气的。他有很多爱好,比如滑雪。我们上周一起去滑雪,他把我拉上了黑道,我把两条腿都摔断了。所以,我现在是躺在医院里给你们写这封信……

好了,其实前面说的都没有发生,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没有交男朋友,身体也很好,只是这学期有一门功课没有及格。”

显然,这位女生是怕父母对她有门功课不及格大发雷霆或者过于担心,虚构了前面那些更糟糕的场景,先吓一下父母,等到父母担心到了极点,才说出她真正遇到的问题。

这时,她的父母肯定已经发现,功课不及格这个以前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野猫级别),与女儿生命有危险、摔断了两条腿、被老男人骗相比(老虎级别),其实算不上什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属于老虎级别,比如,那些影响孩子健康、乃至威胁孩子生命的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有的属于狐狸级别,虽然不致命,但可能显著影响孩子的未来,比如道德品质、社交障碍、学习障碍等。

而大多数问题,只属于野猫级别,从长远看并不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对你安排的兴趣班没有兴趣,和其他孩子在操场上打了一架……

遇到老虎级别的问题,你就会整夜睡不着觉、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全力解决;遇到狐狸级别的问题,你就会高度重视、仔细研究,一步一步认真解决;而那些野猫级别的问题,你当然也要应对,但完全没必要彻夜不眠、大动干戈。

如果你对一些影响不大、可以逆转或者大幅减轻后果的问题,焦虑得好像生死攸关、前途命运在此一举。这些过度焦虑,就是自找的。

02

报班不是多多益善

别忽视“机会成本”

过度焦虑让你使用过多的资源去解决一个次要问题,从长远看得不偿失。人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最容易犯简单错误。

我儿子今年6岁,家长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给孩子报什么辅导班。

“6岁之前是学外语的第一敏感期,必须要早点儿开始啊。听说× ×培训机构的外教不错,一起报吧。”

“现在小学都有要求,人学时必须认识100个字,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幼小衔接必须要做啊,一起拼个班吧。”

这时,我一般都是使大家扫兴的那个,这个也不报,那个也不学。于是,就有家长来劝我:“孩子反正有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东西,艺多不压身,又不损失什么,对不对?”

还真不对。孩子损失了其他选择的机会,付出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一般来说,成年人哪怕不知道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做选择时也会本能地考虑机会成本。

比如,有人向你求爱、你会想一想其他潜在的追求者,把他们细细比较一番;你去找工作,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还要再等等,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公司想聘用你。

可是一到育儿这件事上,父母就没那么理性了。

英语、识字、数学,哪个不重要?还有手工(锻炼动手能力)、钢琴(接受音乐熏陶,还顺便提升数学能力)、少儿编程(那可是未来最重要的技能)……·不都应该学吗?

可你想过没有,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东西很多,但孩子的时间有限。

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那些能量化的知识学习上,比如英语单词量、识字量、数学题,而忽视了那些无法量化的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性、社交能力、创造力等。

但是从长远看,决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到底是什么?

自主性、社交能力、创造力的作用,至少不比书本知识和考试能力的作用小,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和机会。

孩子本来可以用上辅导班的时间自由玩耍,家长眼中的“瞎玩”,其实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能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做决定。

如果一个孩子整天被家长安排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又要听老师指挥,怎么可能发展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呢?

如果孩子用这些时间在操场上、公园里和小伙伴一起瞎玩,那就更好了,既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又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哪怕就是发呆,也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静修创造力,因为人发呆时大脑并不是就关机休息了,而是启动了“默认模式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创造力的来源。

对孩子未来的过度焦虑,使家长对各种机会的实际成本和真实收益无法做出理性判断。

为什么家长在投资、求职的时候都能考虑机会成本,一到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就对各种“能力提升机会”丧失了抵抗力,忽略了机会成本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孩子未来的过度焦虑,使他们对各种机会的实际成本和真实收益无法做出理性判断。

03

把孩子视为“薛定谔的狗”

孩子长大后,也许成为销售狗、程序狗、护士狗,也许成为科研狗、培训狗、创业狗。

他们逐步经历过高中狗、大学狗、考研狗,有些是生物狗、化学狗,有些是历史狗、漫画狗,都要做一段时间的单身狗,大部分会变成养家狗。如果幸运的话,都是房贷狗。

但是你的孩子会到底成为哪款狗,你也不知道,就像薛定谔的猫——

物理学家薛定谔想象出一只充满暗黑能量的盒子,里面关了一只无辜的猫。这只盒子里有放射性元素,有一半的可能会触发一个机关,把猫杀死。这只猫现在到底是死的、还是活的呢?

不知道。如果一定要问,答案是“既不活也不死”,或者说“既活又死”。

但如果你打开黑盒子,你会看到这只猫要么是活的,要么是死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去碰(观察)这只猫,它有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但如果你去碰(观察)它,它的状态就坍缩为一个了。

这个怪异的思想实验,是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者)想出来挤兑他的学术对手玻尔(丹麦物理学家)的。

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多种可能状态的叠加,在观测时才会坍缩为一个状态。

比如,一个微观粒子的确切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函数分布在空间中,也就是说,它现在“既在这里,又在那里”,只不过在这里和那里的概率可能不一样。当人类观测它时,它就按照概率掉到某一个确切的地方,让人类能够看见。

如果你没听明白,没关系,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正如玻尔自己所说:“如果有谁声称明白量子力学,那他一定不明白。”

其实育儿也和量子力学一样神奇。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怎么就慢慢长成了那个淘气鬼?怎么就在脑子里装进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稳重、负责、努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经常觉得,如果有谁声称明白了育儿,那他一定不明白。

薛定谔的狗,就是育儿中最神奇的一点——你的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成为各种狗。

也就是说,你有孩子现在是各种“狗态”的叠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身上那无限多种狗态,每天都会坍缩无限多倍。

最终,他只会成为一种狗。当然,他也可能成为一条“斜杠狗”(斜杠青年,拥有多种职业或多元身份的人)。

以上翻译成人话就是:你的孩子有无限多种可能的人生,但这各种可能性每天都在降维、合并,最后在现实中,他只会走一条人生之路。

童年期的孩子,就像微观粒子一样,在本质上就是不确定的。

这个不确定性,当然会引起你的焦虑,这无可厚非。可是请不要忘了,你要面对的问题,只是一个薛定谔的狗,而不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要面对的,是生死问题。孩子得了重病,或者吸毒、滥交、加入黑社会,这时候不确定的是他能不能正常地活下去,你应该焦虑得日夜睡不着觉。

薛定谔的狗要面对的,只是方向问题。

他究竟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一个男孩子,不喜欢金融、计算机,却喜欢画画、读书怎么办?他为什么就喜欢那么平庸的一个女孩子,哪里比得上我安排的那几个白富美?

这些问题都不影响他人生的本质。

文科狗和理科狗,都可以活出精彩人生;金融狗、IT狗和美术狗、编辑狗,统计数字能显示哪一类狗能吃到更多的肉骨头,可每一种职业都可以带来乐趣和成就感。

哪一种更好?真的很难讲。也许在你的眼中,猎犬就是比哈巴狗好,黑狗就是比白狗好,可是你的狗宝宝也许不这么想。

也许到最后你会发现,无论哪一种人生,都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欢乐。这些选择,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沉重。

更何况,不管你怎样焦虑,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人类的观测并不能决定粒子在哪里,你的教养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那么,为什么不拥抱这个不确定性呢?

请放手让孩子去做一只薛定谔的狗。让他去体验探索未知世界的惊奇,让他去感受在不断地试错与校正中完善自我的骄傲。每一次体验,都是无限多种可能性的一次坍缩。

既然无法预设孩子的未来,那就用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吧。

你失去的是担心孩子偏离你设计的人生之路的焦虑,得到的将是孩子自己开创未来的惊喜。

本文节选自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版权归作者所有,感谢作者分享!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