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就算跨越时间的长河,也依旧能颠覆我的育儿观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意味着生活方式、育儿方式的改变。如何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算是现代父母面对的永恒挑战。---德雷克斯 

开头的这段话,摘自于《孩子:挑战》,虽然距离德雷克斯说这段话已经过去几十年,但现在看来依旧让人赞同。

德雷克斯,作为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家的奠基人,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罗列了大量鲜明的例子同时结合理论,淋淋尽致的向我们展开了他独特的育儿理念,有些理念甚至颠覆了我以往陈旧的育儿观,接下来我们通过三部分走进这本书,学习一下德雷克斯颠覆性的育儿理念。

一、用行动而非语言
德雷克斯贯穿整本书的核心育儿理念就是用行动而非语言,最初读到这个理念时,真的让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们传统的育儿理念多以说教为主,而德雷克斯却认为行动更有效。

书中有个例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八岁的布莱恩特别喜欢玩气枪,每次玩气枪,妈妈都会不厌其烦的和他讲道理,并表示在地下游戏室专门设计了一个射击间,可以在那里玩,可是这些说教并没有任何用处,布莱恩没有任何改变的意愿,依旧随意的把玩气枪,而最终布莱恩因为近距离射击一个瓶子时,被子弹反弹把眼睛打瞎了。

德雷克斯认为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时,语言对孩子是没有任何教导意义的,因为在此时孩子什么也不会听进去,即使有时候什么也不说,但是他们实际上也是在做无言的反抗。

既然讲道理没用,那么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答案就是用行动,布莱恩的妈妈可以把气枪拿走,并且表示如果布莱恩愿意服从规则玩气枪,那么可以把气枪拿回去,这种行动实施一两次之后,如果布莱恩仍旧阳奉阴违,那么妈妈就可以直接把气枪收起来,并且不要多说任何话。

其实德雷克斯的理念也不难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确实爱用说教的方式去解决冲突,最终才会有那么多孩子哭闹或者憋气反抗,父母却无计可施的情况。

我们在外出购物时,经常能看见因为没有得到玩具而哭闹的孩子,以及旁边软硬并施,却没有任何说服意义的父母,其实这个时候父母只要做出行动,直接温柔而坚定的带着孩子走,让孩子明白今天的哭闹也换不到任何玩具,他们自然会就此作罢,我们始终要记住,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候,要用行动而非语言。

二、坚定而非强硬

坚定而非强硬,在很多时候这两个词语真的比较难区分,作者在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强硬,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讲给孩子,我们命令他们怎么做。坚定就是自己做应该做的事情”,初读时确实有些不能理解,但是看过书中的例子之后,我恍然大悟。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当妈妈开车时,孩子们在车中打闹,如果妈妈此时命令孩子不要打闹,那么就是强硬的表现,而坚定的做法就是当孩子打闹的时候,妈妈就停下车,并且表示如果你们不守规矩,我就不开车,不用做过多的解释,妈妈的态度就显得非常坚定了。

其实我觉得坚定而非强硬和用行动而非语言时相辅相成的,只有我们做到坚定的行动,那么才很好的解决和孩子之间的冲突。

刘墉曾在书中曾提到高中的女儿,有一天考数学差点迟到,气的他太太在车里直按喇叭,而且这种情况在他儿子高中时期也经常碰到,刘墉的妻子因此气的好几次想把车子停在一边,命令儿子下车,叫他走路上学,但是从来没有坚定的这么做过。

后来刘墉问过儿子:“那时候是你妈开车,如果换做是我开车,你猜会怎样。”他儿子想都没想就说:“你啊,你会跟我约好时间,几点出发,到时候我没出来,你一定就自己开走‘’。

即使后来刘墉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他也会这么对他,某次有个企业邀请他们父子同台做巡回演讲,其中有一场,刘墉和儿子约好时间出发,结果到了时间儿子没有出现,刘墉就一个人坐出租车走了。

刘墉的做法其实就是坚定而非强硬的表现,他和孩子约好时间,孩子到了约定的时间没有来,他没有一次次催着孩子,让他们准时到达,而是坚定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开车或者坐车离开。

三、放松、从容

放松、从容这两个词,真的很难在当今的父母身上看到,时代发展,我们作为父母的焦虑也在增加,孩子身体、行为举止、学业,随便哪一样都能让我们抓狂。

关于不放松、从容这一点,德雷克斯在书中也举了许多非常鲜明的例子,其中有个例子是讲雷蒙德的妈妈非常焦虑,她觉得三岁的儿子换了慢性便秘,在雷蒙德六个月的时候,妈妈开始对他惊喜如厕训练,从那时起,妈妈就为了让儿子按时大小便而焦虑,于是几乎每天给儿子通便。

对于这种情况,德雷克斯觉得妈妈对雷蒙德的大便问题太关切了,完全忽视了儿子大便应该遵守自然规律,这也直接导致了儿子觉得自己不需要自己大便,等着妈妈通便就好了。

其实只要妈妈放松一些,从容一些,让雷蒙德想大便就大便,不想大便也别勉强,让孩子意识到大便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孩子很快就不会再便秘了。

细想一下,我们对待孩子是否也需要放松、从容一些,不要去一遍又一遍的检查孩子的作业,因为那是他们的作业,应当由自己检查,错误的后果也应当自己承担。不要强硬的去控制他们的人生,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走,我们没有必要事无巨细的去给孩子解决问题。

当我们自己放松的下来,之前对孩子的担忧反而会慢慢消失,原因很简单,孩子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无能或者叛逆,只是对父母行为的反抗,反而我们的放松和从容,信任孩子,才能让孩子自己慢慢的成长起来,这其实是个双赢的结果。

其实我觉得放松、从容不仅仅可以用于父母对待孩子,也适用于父母对待自己,我们平时所接触的育儿理念,都要我们尊重孩子、不要打骂孩子、以爱去滋养孩子,试图劝说我们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德雷克斯认为我们是父母,同时也是人,是不完美的人,我们需要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勇气而不必事后内疚不已

德雷克斯曾在书中这么写道:“我们是人,是不完美的人。即使我们这些研究教育的专家学者,很多时候言行举止也和普通人一样。当自己犯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笑了之,然后继续向前,继续更好地充实自己”。

德雷克斯这番话以及他的实用的育儿理念,仿佛给了我们育儿妈妈亮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养娃之路,不但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育儿方法,还让我们可以稍稍放下执念和焦虑,重新满载信心去接受养育孩子这个重大挑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