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清空购物车被罚写作业300遍:错误的教育观 快速毁掉孩子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近日,一个熊孩子因为操作失误清空了爸爸的购物车,商品价值近7万元,这位爸爸给他的惩罚是写300遍作业。

孩子需要对自己的过错承担结果,作为父母,也需要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就像这位爸爸,虽然没有用“打”的方式,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这种罚写作业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孩子写作业原本是一件应该做的正面的事情,爸爸不应该拿写作业当做惩罚措施。

因为如果把应该做的正面事情作为了处罚孩子的手段,会让孩子对“好坏对错”形成认知上的错乱。

01

一个六岁的小男孩,总是喜欢恶作剧,不是用球把邻居家的玻璃砸碎了,就是去果园里偷果子。

家长没办法,放学之后惩罚小男孩不许出门,写完作业之后就在家做家务。

这种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显然是错误的,写作业原本是一件应该鼓励去做的正面的事情,不应该作为惩罚的手段,况且写作业跟孩子犯的这些错误没有任何关联。

他甚至会造成非常不好的结果,会让孩子认为,我犯了错误,只要做一件家务就好了,或者犯了错误不再敢跟家长说,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撒谎的毛病。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犯错,都需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责。但是用做家务这种正面的事情作为惩罚手段,孩子很可能不仅不会改变恶作剧的毛病,还会让孩子讨厌做家务。

02

一个外国家长对不守规矩的孩子是这样对待的:

他不会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列举出自己要那样做的100个原因。

而且,这100个原因必须要按照字母的顺序来写。

如果再犯错,还要再写100条原因,奇葩的是,新写的100条原因里不能重复以前用过的单词。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地减少了孩子不守规矩的现象。

孩子在列举100的原因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比让他做家务,写300遍作业要有效地多。

罚写作业、做家务,只能让孩子短期内不在犯某个错误;而让孩子真正知道自己错在哪了,才能让孩子避免再犯同一个错误。

其实,不仅仅是错误的惩罚,错误的奖赏也是不可取的。

03

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应当“出于对工作本身的热爱来学习工作,而不是为了一种奖励或者因为他害怕一种惩罚”。

有不少家长都推崇物质奖励式教育,孩子做一件家务就给零花钱,考试考得好了就给一个物质奖励。

一位妈妈采取的就是这种做法,但一次经历让她意识到了这种做法的错误。

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孩子给客人倒杯水。

结果孩子说:给多少钱。

客人走的时候,妈妈让孩子给客人再见。

结果孩子犹豫了一下说:不给钱我就不再见。

用奖励零花钱来鼓励孩子做家务的理论,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

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是一举两得的一种做法,既能让孩子知道劳动才能获取报酬,又能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其实是在慢慢毁掉孩子。因为做家务原本是一个好习惯,用金钱奖励这种方式就让一个好的习惯错位,变成了金钱。

我想,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心中有爱的,而不是一个只为了金钱的利己主义者。

一个孩子在高考之前把准考证扔进了垃圾桶,自己却安心地去网吧玩游戏。

被找到之后,他还振振有词,埋怨家长没有答应他考得好了就出国旅游。

原来这个孩子之前经常被用物质激励,经常是考好了就满足他一个物质方面的需求。

结果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这是第一次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就果断不去考试。

多么的可悲。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而是为了能拿到某种物质奖励。

当一种良好的行为跟物质奖励搭上了关系,这种良好行为的目的就会产生错位。

04

我们在惩罚孩子或者表扬孩子的时候,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多想想这种方法会造成何种结果,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惩罚不是目的。家长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要只是看短暂一段时间内的结果。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教出一个看似听话的好孩子,是要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孩子以后才不会屡次犯同一个错误。

不同年龄阶段,对是非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

年龄小的孩子,脑海中还没有形成正确与错误的观点。这时候,惩罚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直接告诉他这样做事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一次没有作用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但有些行为,是明知有错却还故意为之。比如说,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故意制造噪音、干扰。如果孩子有这种表现,爸爸妈妈就要注意了,孩子这么做可能只是觉得自己被冷落了,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觉醒,他们希望自己不再被当做小孩子看待。如果这时候家长还是一味地让孩子屈服于自己,就会引起孩子反感,孩子变灰故意犯错挑战家长的权威。

再比如说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做的是跟孩子沟通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强行压制。但家长也不要一味地向孩子妥协,一味妥协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反抗奏效了,以后还会变本加厉地犯错,另一方面,这时候孩子的价值观还是比较稚嫩的,很容易受到不良导向的影响,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分辨是非。

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一定要多花些心思找到背后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

奖励也不能滥用。孩子应该做的是不能给奖励的,比如说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这是一个学生的基本责任。滥用奖励不但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把孩子引向歧途。

没有真正的“熊孩子”,所谓的“熊孩子”都是可以挽救的,重要的是找对方法。

如果用错了方法,好孩子也会被“教育”成“熊孩子”。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