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月娇
前一阵儿,吴昕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做好自己就行了,观众笑不笑无所谓。”
可能很多人听后,都会嘀咕:人红了,站着说话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这个视频后,就会觉得,其实她说得也不无道理。
在节目里,她对一个不自信的选手说: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触很深。你会经常不自觉地看地,会非常关注大家的反应,如果大家的反馈没有那么积极,你看地的时间会越来越长。不见得每个人都要特别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点不好:就是会不自觉地去讨好别人。我们只要把讨好这个点收回来就可以,观众笑不笑无所谓。因为一讨好就输,一输气场就不对,气场一不对,就什么都不对了。
从当年安静地杵在台上说不了几句话,从一直质疑自己就是个大写的loser;
到如今频繁地出席各大节目成为主咖,事业越来越好的吴昕,人也变得越发自信。
而她在节目中的那番话,也许能给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带来一些启发。
1自卑感和自卑情结,是两码事
生活中,经常有妈妈为娃不够自信而担忧。
堂姐就是其中一个。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给我打电话:
你说妙妙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躲就算了。这次,学校老师挑中她表演节目,她却因为害怕,死活都不愿参加,多好的表现机会,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说她这么怂,这么自卑,到底随谁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这样的情况,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先要弄清这样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还是“自卑情结”。
因为,“自卑感”和“自卑情结”是两码事儿。
“自卑感”一词最早由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他认为自卑感是一种能判断出自己价值不足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获得。
比如,与学历高的人比起来,学历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与个高的人比起来,矮个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处理得当,它还会成为我们进步的催化剂。
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出身贫寒的小镇男孩,考到北京的大学。
来到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后,没有见过世面的他显得异常自卑。
他怕别人问他哪里来;不敢主动开口和别人说话;甚至在人群中合影时都要戴着墨镜,因为他怕被人认出......
但是他并没有让这种自卑感长期囚禁他的心,而是在专业课上大下苦功。
把省吃俭用的钱都拿来买书看报,仔细看着电视揣摩人家怎么主持......
最终,他凭借自信大方的主持气质名扬天下。这个男孩就是白岩松。
后来有人采访他时,问他是否一直自信。
他说:
我一直自卑着,有点自卑才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采访一个人让你感到忐忑不安,感到自卑,你就会做更多的准备。
然而,自卑情结,则是一种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来讲有害无益。
简单来讲,拥有自卑情结的人,也能意识到自己不足,但却会此止步不前。
并且,拥有自卑情结的人,通常会呈现为两种状态:
类型一:自怨自艾
这类人经常会将“因为有A所以达不到B”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比如,“因为我嘴不甜,所以爸妈更偏爱弟弟”、“因为我不漂亮,所以老师不关注我”、“因为我学历低所以不成功”等等。
类型二:骄傲自大
这类人则经常会说“只要没有A,我也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比如,“如果我有高学历,我也很容易成功”,“如果练钢琴,我就是下一个朗朗”,”我是不爱社交,我只要去做,也能成为万人迷”等等。
自怨自艾还好理解,但是为什么有自卑情结的人还“骄傲自大”呢?这不是很矛盾吗?
因为类型二的人,既无法接受“自己无能”的事实,又不能通过努力等健全的手段改变现状,所以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一种更方便的心理补偿——优越情结。
他们常常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沉浸在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让本身不优秀的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们又常常会采取两种手段:
借助权势的力量抬高自己比如,《加油,你是最棒的》电视剧中的郝泽宇在初涉影视圈时,去见导演前,他的造型师给他借了一身假名牌。
借助不幸显示自己的特别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矮个子甩给好心安慰她的人一句:你怎么能理解矮子的痛苦呢?这时,她就将自己摆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上,从而让别人小心翼翼地对待她。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孩子不自信,但能付出努力改变现状,咱们就不用愁。
但,如果他有自卑情结,表现出“自怨自艾”或者“骄傲自大”,我们就该出手干预了。
2去除自卑情结,要推翻这“三座大山”
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自卑,不仅家长着急,娃自己也想改变。
他们也试图想改变,只不过身上背了三座大山,使他们裹足不前。
第一座大山:过去是洪水猛兽
很多人认为自己现在的自卑心理,一定是过去的某种经历造成的。
但是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同的维度: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过去的意义。
带给孩子带来自卑的往往不是过去,而是他们对过去的看法和态度。
比如,孩子之前的学习成绩不好,让他自卑的不是差强人意的成绩,而是他怎么看待这些成绩。
如果他知道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所以成绩不理想,他可能不会自卑。但如果他认为自己智商不高,甚至很笨,所以成绩才不好,就很容易因为对自身的低评价而不自信、甚至自卑。
第二座大山:他人即地狱
除了逃不脱过去的束缚之外,很多有自卑情结的人也逃不脱人际关系的束缚。
前面我们说了,自卑感多是和在他人的比较中产生的。怎么看待这种比较结果,是自卑感能否演变成自卑情结的关键因素。
通常演变成自卑情结的人,经常用两种方式看待与他人的关系:
把他人的评价、期待活成自己的标准比如,有的孩子经常这样想:“A是学霸、B是游泳冠军、C是学生会主席,我怎么这样?“
再比如,有的孩子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讨好别人。就像我们文章开始说的那位脱口秀选手一样:“说出一个段子,会看着地上,等观众的反应,反响好,才有勇气抬头继续说......“
把他人当成敌人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同桌受到老师夸奖,自己心里就不舒服。
这种心态,就是认为自己和他人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有竞争就必须有赢家,而自己作为输的那一方心里就不舒服。
第三座大山:巅峰永远在未来
还有一些人不能摆脱自卑情结的影响,是因为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
比如,有的人认为只有将来当上领导、当上CEO名利双收之后过的才叫人生,现在只是通往未来的路上。
因为,这些人过于关注未来,不能享受当下。所以,看到未来的遥遥无期后,便落得一声叹息。
孩子也会这样,当他将成为钢琴家树立为远大目标时,会因为现在的“不完美”、”不够好“(他认为的)而焦虑、甚至心灰意冷,转而调低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变得不自信。
3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明晰原因之后,该怎么帮助孩子脱离“自卑情结”呢?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研究者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给出了几点意见:
首先,要学会自我接纳,并付出努力和行动
这里的自我接纳,不等于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明明知道自己不行,还要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很棒”。明明在考试中考了60分,还心里暗暗说我能考100分。
这其实是自己对自己撒谎,很容易导致上文中所说的“优越情结”。
而自我接纳是要接受自己过去的不足,接受自己“自己做不到”的现状,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
比如,吴昕初入“快乐大本营”受到网友质疑时,也会愤愤不平。后来,她慢慢就接受了自己主持功力确实需要提高的事实,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开始发愤努力,上厕所时都在背台词~
在孩子不自信的时候,我们也要切忌盲目地肯定他、”你能行“、”为他加油“,实事求是地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而鼓励他一步一步去追求可实现的小目标。这样做,才是更有效的、帮助孩子重塑自信的方法。
其次,专注自己的生活
自卑情结的产生,大都源于对别人的生活妄加干涉或自己的生活被别人妄加干涉。
要破除这种自卑情结,要在心中牢记: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别人怎么评价你,与你无关,你也无法左右。
而做到这一点,无疑需要勇气——不惧他人评价的勇气、不寻求他人认可的勇气。
之前写过的文章里,提到一个概念——”自我边界感“。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并守住自己的个人边界。
他要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壁垒,用它抵御外来不好的信息、攻击,从而允许有空间发现自我,”我的想法,我的感受和我的快乐”。
再次,要学会和他人活成一个共同体
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共同前进,只有进度前后之分,没有高低之分。
在行进过程中,只需要理想中的自己对比,不需要与他人对比。要认清,漫漫人生路,自己和他人是伙伴关系,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彼此获利。
我常常跟孩子说,虽然和别人的横向比较在所难免,但和自己的纵向比较更加重要。“跟过去比、跟去年比、跟昨天比,我有进步”就已足够让自己安心。
最后,告诉孩子要谨记: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要珍惜当下。
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此时此刻”。只有把人生看作点的连续,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活得充实而自足。
比如,你想考个好大学,就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比如,你想成为游泳冠军,就要从学换气开始......
当然,在过程中,肯定会因为与过去不同、与他人不同,遭到自己与他人的不断质疑。
这时候,可以想想吴昕的那句话:一往无前,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参考资料:
《自卑与超越》【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川妈说说团队小伙伴贝姐,之前问我“怎么做到自信,内心如此强大?要跟我好好学习学习。”我跟她开玩笑说,我也是纸老虎,假装坚强而已。
玩笑话里也有实话。我本来真的不算一个自信的人,也常常质疑自己的能力,也曾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也会因现状和理想目标相距太远而心灰。但幸好自己还有一份不服输的倔强,尤其上了大学之后,一点点累积小成绩,慢慢才提高了对自我的判断。
和贝姐深聊之后更加发现,都是老实人的我俩,自我觉察的自卑,其实是有好处的“自知之明”,在正确认识自己长短处的基础上,不骄傲、不自大,眼虽然望着远方,但更在意每天的脚下,走的扎实走的稳。
这样的行事作为,做自媒体可能很吃亏,没法吸睛夺目、煽动人心。但自知很久却不改变,只因我们选择如此。头条文章、团购推文依然很长,动不动就4、5千;依然很硬很干,很辛苦地写教养教育理论方法、推荐学习资源......
脚踏实地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不忘初心,才踏实。
推荐阅读:美国孩子为什么更自信?只因他们父母做到了这几点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