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就睡的孩子如何与疯狂补课的孩子竞争13+考试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上个月,一部《银河补习班》刷爆了妈妈们的朋友圈,有关补习班的话题也接踵而至。

这里我们讲到的补习,不单单是补课,而是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站在补习班的大漩涡里,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妈妈们也很焦虑。眼看着周围朋友家的孩子写作业写到十一二点;而自己家的孩子远隔重洋,想管也管不到……


这一期,我们将继续走进留学妈妈们的世界:

面对铺天盖地的补习班,妈妈们如何自处?出国后的亲子关系会疏远吗?孩子该不该拿来比较?

……


补习班现在已经成了一股必经的风,所有家庭都躲不掉。身处这样的漩涡中,互相比较也在所难免。两位嘉宾妈妈是如何化解焦虑,站定自己的教育立场的;又是如何做到游走于浪潮而淡定自若呢?


我们不就是为了从体制里跳出来,才送孩子去英国的吗?

在上一期的快问快答的环节中,Ellen老师曾问两位嘉宾这样一个问题:你会把自己的孩子拿来和别人比较吗?

崔崔说,自己一定会比较,但不会告诉孩子。

崔崔的两个女儿都是在小学阶段就出国了,她们在去英国之前有过短暂的补习经历,之后的教育工作,基本就由英国预备学校承包了。

崔崔觉得现在身边优秀的孩子太多了,这些孩子很多都在双语学校上学。除此以外,人家还要去报补课班。而崔崔自己的孩子在英国,他们同样都要参加英国13+的考试,未来都要竞争有限的私校名额。

面对这样的局势,崔崔的焦虑也难掩于色,她说:“我自己在国内,看到这里的孩子备考资源如此丰厚,他们每个周末补课补到晚上11点;我自己的孩子在英国学校,9点钟就睡觉了!”

但是,崔崔觉得既然把孩子送进了英国学校,就要遵守学校的规则。她不可能让孩子在英国也去参加补习班,她只能跟着学校的步伐走。

崔崔说:“我当然希望她进一个好学校,但我不希望她通过拼命刷题,这种恶性的补习而去达到一定的效果。”

“我们为什么去英国?不就是为了跳出原来的体制吗!”



“顺从一个孩子自然的发展。所有的学校,无论中国、英国还是美国,到了高中阶段,最后两三年的时间都是很拼的。但是在这之前,我希望孩子自然成长,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要把补习班妖魔化,你的孩子可能很喜欢上课。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补习班本身的问题。

Jenny的孩子Roger在中学阶段进入英国的拉德利公学读书,在此之前,他也在国内参加过不同的补习班,但Roger似乎对补习班并不是很排斥。

Jenny认为,补习班如果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就成了锦上添花。

因为Roger喜欢数学,Jenny就帮他报了一个奥数班。奥数班的进度很快,班上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很快。Roger经常参加一些数学竞赛,都可以取得很好的名次,这对增强孩子的自信有极大的帮助,进而,Roger也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


▲ Roger在Radley College


Jenny说:“其实我觉得大家不要把补习班妖魔化,一概认为它不好。主要还是看孩子是否喜欢;能否发展他的一技之长;或者提升孩子的自信。我觉得作为家长,有必要帮孩子寻找发展兴趣的资源和平台。”

说到“比孩子”,Jenny觉得完全没必要,她说Roger班上有个牛娃,always第一,Roger从来没超过他,Jenny也丝毫不会催促Roger去赶超别人。

Jenny说:“每个孩子以后的路真的很长,你不用急于一时,去追赶第一。最重要的是,孩子有足够的自信,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确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横向比较真的没有意义,但是纵向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的变化。如果孩子有进步,需要家长给予鼓励和肯定,这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补习班的作用也不能全盘否定,如果补习班迎合孩子的兴趣,就可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时间。

高质量的陪伴,是梦想的开端。

你会发现,无论你给孩子报了什么样的补习班,最终都会绕回到兴趣问题上。如果能够发现并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教育的成功。

在看电影《银河补习班》的时候,很多人在吐槽邓超冒着上课迟到的风险,也要带孩子去看大草原,看航空展的行为很假,很浮夸。


那是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理解高质量陪伴的意义。

真正懂孩子的父母,是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陪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比如,Jenny的孩子因为喜欢天文知识,Jenny妈妈就真的会陪孩子在夜晚出去,一起看星星。

于是,孩子们看到了和梵高不一样的星空:


▲ Jenny女儿的作品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邓超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长着神奇的感受器,能够感受到大人们是否爱他。”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也可能高于艺术。电影中的邓超会陪孩子观察大自然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同样,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Jenny这样的妈妈,陪孩子们用心感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报班容易,坚持难,有一个妈妈团真好!

Jenny的孩子在浩瀚星空下,探索着飞卷变化的星云,流动的色彩。崔崔的女儿也在芭蕾舞台上,绽放舞姿,而这背后可能是一群人的共同坚持……

崔崔的大女儿Joy最大的爱好是芭蕾。如何才能让“坚持”变得容易,崔崔说,最重要的是帮孩子找到相同爱好的伙伴。


▲ 妹妹Queena练小提琴,姐姐Joy练习舞蹈

《听妈妈的话》节目中,崔崔妈妈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她说:“坚持这件事情对于任何人都是很困难的,妈妈们每天叫嚣着要减肥,但从来不减。其实一样,你让孩子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地去做一个很枯燥的东西,她也会觉得很没有劲。但如果有几个伙伴,一起做同一件事情,孩子们会更有归属感,更容易感受到乐趣。”

崔崔陪Joy在国内练习芭蕾的四年时间里,有一个妈妈团队。这四年多,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谁家有事情,互相知会一声,大家就可以轮流接送。

从浦东跑到虹桥去上课,单程就要近一个小时。崔崔说,只有一个妈妈坚持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几位妈妈和孩子一起坚持,对大家来说,都变得容易承担。

四五个孩子坐一辆车去,路上又有人聊天,下了课大家吃点小点心,一起回来。妈妈们几个人轮流下来,也不会觉得每天开车那么累,互相把时间给分担了。


距离产生美,但关键的时刻家长要出现!

现在,两位嘉宾的孩子都在英国念书,有很多家长都在关心留学家庭的亲子关系维系的问题。

在低龄阶段送孩子出国是一种漠不关心的举措吗?这个可能是现在留学圈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其实,大部分家长的反馈就是:在孩子的青春期阶段,适当的分离,反而会促进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会比较尖锐,孩子的有些想法可能让一些传统的家长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尤其是当父母不善于沟通的情况下,每天的面对面交流,甚至会引发一些冲突,适得其反。

当家变成遥远的距离,当孩子开始思念家,思念家乡美食的时候,孩子反而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和亲近感。他们会珍惜暑假回来的八十多天的时间;珍惜复活节回来二十多天的时间。



另外,送孩子出国,并不是说家长就可以做“撒手掌柜”了——和学校密切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崔崔说,自己每天会翻阅和回复大量的邮件,这些都是和学校老师的沟通往来。

她说:“我觉得英国学校最重要的Event就是期末的活动,如果家长有时间,我真的非常建议大家去参加。因为我真的能感受到,每当我出现在校园里,孩子脸上洋溢的那个笑容,那个激动是不一样的。


▲ 妹妹Queena在舞台上表演戏剧


▲ 姐姐Joy在参加运动


英国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展示都是在最后的一周里面,如果你能够去做个后援团,只是站在场上出现一下,对孩子的心理都是极大的安慰。我觉得作为家长,可以参考一下,一年就这么一次,但这一次可能胜过无数次。”

教育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但总会有几个“关键时刻”,孩子成长的空间也不仅仅是在教室。无论是Jenny还是崔崔,她们内心坚定,也都愿意花时间去陪伴孩子,她们用行动证明,教育的环境是无所不在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