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向教育专家控诉父母:为什么我们只会顺从,不敢为自己发声?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杭州林妈妈分享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上小学的儿子俊俊冒用了她的身份,不知从哪里加了一个“教育专家”,掏心掏肺地诉苦。俊俊这么做,是想借用专家的话来“教育”爸爸,说说怎么当父母。

图片来自钱江晚报

“我怕专家觉得小孩子弄不灵清,就假装自己是个妈妈。”俊俊说,发给家里的大人们看看,需要好好反省如何教育孩子。但是他唯一没敢发给爸爸,他说爸爸太凶了。

很明显俊俊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并不认同,虽说自己年纪小无力反驳,却灵机一动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希望借专家的话“教育”大人学会如何当父母。面对不认可的教育方式,俊俊的做法虽说令人忍俊不禁,却是积极应对发声的态度。

可以说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他在尽己所能提示父母,让他们听到自己的声音,重视自己的感受和态度。

翻一翻新闻,这样敢于表达自我、“不好惹”的“别人家”的孩子越来越多。

然后我们的身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孩子却更多的是选择了沉默,他们面对父母强势严格令自己不舒服的教育,不做反抗,选择一味顺从。父母不认为自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孩子却在无形中承受了太多不适,小问题不断积累,久而久之,酿成大祸。

沉默是因为“习得性无助”

去年台湾热播的教育题材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妈妈的遥控器》。

主人翁小伟的成绩达不到妈妈的条件,所以他选择偷偷刻了学校老师的章,打算骗妈妈。不幸的是,被强迫症似的打扫卫生的妈妈发现了。为了让小伟改正错误,妈妈使用了刚刚获得的魔法:可以让时间倒流的遥控器。

只要妈妈按下按钮,小伟的时间就会回到妈妈希望他改正错误的过去,重新经历一遍,重新选择一遍。只要小伟做了不是妈妈想要的选择,他就被不停地按下按钮,重复同一天——考同样的试,上同一天的补习班(一遍又一遍地听老师补习功课,你会不会疯掉?)。

让一个人经历同样的事,面对同样的人,渐渐地,小伟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小孩,妈妈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到连一件心爱的T恤,只要妈妈不喜欢,他就不穿了。

在那段地狱般的日子里,唯一让他快乐的,是在图书馆遇见一个同样喜欢画画的女生。两人志同道合,很快就互生情愫,谈起了恋爱。然而妈妈又使用了那个遥控器,日复一日,那个女孩也不再认识他。虚弱的小伟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但即便这样,妈妈依然不放手,她强调自己为儿子熬了粥,要儿子赶紧喝下去。趁着妈妈去倒水的空挡,小伟推窗跳楼,毫不犹豫。

看似魔幻,实则生活中的很多妈妈手里都有一个无形的遥控器。告诉我们往哪走,要求我们怎么走,不服从的时候就会说“都是为了你好”,反抗的时候她伤心让你也难过……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小伟是有反抗的,但是他一次次的反抗均以失败告终,最后被证明是无效的。生活中的很多孩子也不是没有反抗,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反抗过,可能有的激烈,有的表现的没那么激烈。无论是哪种,一再的反抗到父母那里被打压下去,换来更严厉的对待后,孩子不得不认输,放弃抵抗,听之任之。后来即便他们长大成人,有足够的能量做自己,也依然被从前的认知限制着,难以逃脱,也不去逃脱。心理学上称这一现象为“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在宾州法尼亚大学为了研究抑郁症做了一个著名的动物实验。

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来自地板的电流就会对狗施加电击。

狗被关在笼子里无法逃脱,就在笼子里痛苦地挣扎。

反复几次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会趴在地上痛苦地呻吟。

后来实验人员在施加电击前把笼子的门打开,蜂音器发出声音后,狗并没有逃跑而是痛苦地呻吟。

实验结果显示,动物反复遭到电击并且无法逃避,会产生无助和绝望的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 动物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对遭受电击的结果毫无帮助,于是消极地接受电击。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命名为“习得性无助”。

在印度,人们训练大象是从一根柱子开始的。他们把小象牢牢拴在一个柱子上,任凭它怎么挣扎,都难以解开束缚,而且越挣扎,绳子勒得越紧。

一个星期以后,小象挣扎的次数减少了,可是它稍微恢复了一点体力,仍然想要摆脱束缚,但结果却是徒劳的;

再过一周,小象几乎不再挣扎了,但是还是会习惯性地拉紧绳子,仿佛想碰碰运气,幻想着稍微用点力气,就能挣脱束缚;

再过一周,小象不再碰运气了,它开始习惯了在绳子的束缚下慢悠悠进食。两周之后,主人确定小象不会再试图挣扎了,会把小象的绳子完全解开,等再把小象绑在柱子上的时候,即使绳子变得非常松,只要小象稍一用力就可以摆脱,但小象也不会再做这样的尝试了。

印度这种驯象的方法,利用的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

后来的实验研究发现,习得性无助同样会出现在人的身上。“习得性无助”的人会相信自己缺乏能力以及感到挫折,结果就是他们放弃尝试新的挑战,并且感到无助。并且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我不行,别折腾了,没用的。

很多成年人或多或少都会被这样的限制影响到,而我们要摆脱习得性无助的限制。一味怨恨父母没有用,毕竟他们当年也没有学习过如何当好父母。他们多数在小的时候也被居高临下的父母命令过,被以强势的方式对待过。即便不喜欢这种方式,父母们也在成年累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会了来自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如此代代相传。

要终止这种情绪的遗传,要让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固化模式,便需重新面对曾经失败的经验,释放情绪,疗愈情感上的伤害,重新认识当时的事件,以新的合理性认知代替旧的不合理认知。走出思想的藩篱,重获自由的人生。

文/月华如水

燕园心理合作心理咨询师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无助?

你有什么好方法对抗无助吗?

▷私信我获取免费心理评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