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游记》很少有人能把它和育儿联系在一起,一个秃顶的和尚跟着四个毛茸茸的“野兽”,这个满嘴佛经、满心大爱的出家人,到底给了我们那些育儿提示?
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感受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是如何讲了一路“育儿经”的。
开始之前,先说明一个问题,唐僧可不是一般的僧人,人家是如来坐下二弟子:金蝉子转世。这样看来唐僧西天取经已是冥冥注定的,既然是上天的安排,这其中必有许多“天意”值得我们深思。
唐僧并非凡人哦
途经两届山唐三藏救下了劣徒孙悟空——管控成了难题。被两届山压了五百年,重获自由的孙悟空“修行伊始”就打死了猛虎。唐三藏其实是计较的:一来,徒儿武艺高强可保西天之路平安;二来,这喉头蛮横狡猾,必要惹出许多事端。
唐僧的第一次育儿经开讲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外加紧箍咒,对“刁蛮儿童”的管控手到擒来。
就像很多家长经历的那样,唐三藏苦口婆心教育孙悟空莫要杀生,可孙猴子自带反骨哪肯听一个秃头和尚的道理。凭你三寸不烂之舌,哪家小主不是微微一笑你就破功了?
必要的惩戒,可以树立威严,也能威慑“造乱”之童心。这时,观音送了唐三藏一紧箍,唐三藏藏于包裹内故意引诱孙悟空取出,孙悟空觉得新奇戴在了头上,从此“紧箍加身难逃控”。
放在育儿上讲:没有规矩,没有威严,谈不了教育。
紧箍就是规矩,碰了规矩就要疼,就要受到惩罚。我们虽然不提倡威胁恐吓,但一定要让孩子有敬畏之心。当然,最理想的境界是让孩子由敬而畏,因为尊敬你而产生敬畏之心。
猴子是三徒弟中最尊敬师傅的一个
随后师徒二人途径鹰愁涧,一白龙腾空而起误食了唐僧的座驾。孙悟空与白龙角斗,最终降服了白龙,此时观音点化,白龙化作白龙马成了唐僧的御用座驾。
这里也是有学问的哟:
桀骜之徒,必历练之。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因为桀骜不驯触犯天条才有了此劫难。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唐三藏乃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转世,观世音在此安排之前必定有过“神聊”。
唐三藏或许如此说过:“不经磨难,桀骜之心难平。”机缘巧合唐三张失去了座驾,白龙马的磨难也就来了。
放在育儿上也是如此:狂妄自傲必磨之、压之。
有自信是好事,但狂妄过头目中无人,这样的孩子一旦形成习惯,说不好就会像孙悟空那样大闹天宫弄得个天翻地覆。
面对狂妄自大,让孩子经历一些磨难挫折是很有必要的。不知道天多大,说不定哪天就真的捅破天了。
收服白龙马,是意外还是天意?
随着猪八戒、沙僧的加入,取经队伍也算是整编完成了。
唐三藏这个“育儿达人”在面对三个徒弟的管理问题上还是颇有心得的。从这几个小问题上我们也能看到他的“育儿智慧”。
1. 懒人勤做事猪八戒生性好吃懒做,遇到事就跑看到饭就吃,完全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唐三藏虽没有过多言辞,却不难发现,途径一地前去化缘求斋的大多就是这个“懒猪”。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是真的懒,而是没事做。除了吃饭睡觉玩游戏,把孩子当成宝贝的家长们哪舍得让孩子吃苦受罪?
惯孩子就是害孩子,从孩子两岁开始有了行动能力之后,适当的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还能养成勤奋的生活习惯。
孩子懒?多半是惯的。
我懒么?我可是化缘最多的徒弟!
2. 讲底线讲原则,才是大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个很经典的桥段,我们知道唐僧是个凡人,无法看清妖怪的真面目。接连三次误会,孙悟空在唐僧面前连下三条人命,这让唐僧大怒一气之下赶走了孙悟空。
我们能发现一个细节:孙悟空临走前朝师傅:三跪九叩感谢师恩。猴子受了天大的委屈为何还能对唐僧心存感激?
当然救他出两届山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在于:虽然唐僧顽固不化,可皆因蒙蔽了双眼,“贪嗔痴”的底线和原则却从未变过。在猴子眼里,此乃神人。
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如此,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父母,孩子可能获得更散漫更快乐,可他永远不会产生敬畏。
无敬则无信,当你连让孩子信服都做不到了,教育也就很难进行了。
3. 给孩子自由才是最起码的尊重唐僧赶走孙悟空不下三次,责怪八戒“教育”沙僧不下百次,我们就会想了:这三个野兽为什么不干脆离开唐僧?八戒整天念叨回高老庄,可他为什么没有回去?
除了现实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自由。
孙悟空虽然带着紧箍,可他不犯错唐僧从来不念咒。八戒天性懒散,虽然要去化缘化斋,但他出去时间长了唐曾也从未计较。沙僧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大缺陷,可他过于憨厚显得有些愚笨,唐僧的“教育”也多是点到为止。
自由不仅是人身自由更是心灵上的自由,不给孩子设置没必要的限制,不计较太多非原则性的问题,教育上点到为止,这就是孩子们想要的心里自由。
唐僧是个育儿达人,西天途中他的育儿事例还有很多。
教育要有信仰
反过来想,教育孩子跟西天取经不是一样的?哪个父母不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求得真经、获得圆满?
关于西天路上的育儿经,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点赞评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