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角度解释,孩子为什么喜欢抢玩具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在头条悟空问答栏里,有宝妈问:宝宝被大孩抢玩具,无力反抗,家长该怎么办?

对于一个资深的二胎老母亲,这位宝妈的心情,我感同身受,绝大部分家长都曾经被孩子抢玩具的问题困扰过:孩子太软弱,怕他吃亏,孩子太强势,怕他不合群。

事实上,只要是孩子扎堆的地方,就一定会发生抢东西的事情,尤其是孩子手上的玩具。

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会致使孩子变得蛮不讲理:

1.独生子女

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长辈们肯定都是宠爱有加的,再加上没有什么同伴,当开始团体生活时,他们就可能不太懂得尊重其他同伴的物权。

2.家长予取予求

有些家长工作很忙,就没什么时候陪伴孩子,为了补偿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喜欢什么就会强行占有的习惯。

3.不当的应对方式

当孩子处于反抗期的阶段,喜欢的就想要得到,否则就会不停地哭闹。此时若是家长怕麻烦,选择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就容易使孩子变得任性。

4.孩子希望得到关注

有些家庭添了二宝后,大部分的关注都投在了小成员身上。此时,被忽略的孩子就会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可能会有攻击婴儿或者有行为退化的现象。

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抢玩具,原因在于:

4~5岁的孩子,“物权”概念还不是很明晰,他们心中的物权,常常跟成人不一样,这个阶段,心理学上称为儿童物权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更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心理过程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这时期即称为“敏感期”。

夺玩具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情常发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

(一)什么是物权意识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在这一阶段,孩子最常说的是“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连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有些孩子还会非常喜欢把一些东西据为已有,甚至去抢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等。

不过,不同孩子对物权意识也有不同的呈现,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物权意识的表现也有可能会不同。比如,有些2岁左右的孩子会在其他小朋友抢自己玩具时,不敢反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玩具被抢走;而有些孩子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玩具,但是对某一特定的人会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这些截然不同的情况都是孩子们在“物权意识”方面的表现。

(二)那么,每个年龄段的宝宝的物权意识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

0~1岁

我的东西谁都可以玩 洋洋8个月了,一天阿姨带着哥哥来家里玩,哥哥看到洋洋的足球,非常绅士地问:“我可以玩你的足球吗?”妈妈连忙回答:“玩吧玩吧,洋洋还不知道护东西呢!”看哥哥把足球踢上踢下,洋洋也高兴地手舞足蹈。 宝贝这个阶段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身体,努力弄明白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动作是自己的,至于身体之外的东西,我暂时还顾不上,所以孩子的东西谁都可以玩。尽管如此,孩子还是喜欢有同伴的环境,看到别人玩,他也会高兴地大笑,他会明白“原来这个可以这样玩”。

1~2岁

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小区里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1岁多的润润看到大哥哥玩的玩具车,拿着就走,嘴里还喊着:“润润玩,润润玩!”大哥哥连忙跑过来说:“这是我的!”拿走了玩具车,润润委屈地大哭起来,又试图去拿,被奶奶抱开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也能区分出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但是还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的界限,在孩子的心里,只要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伸手拿。所以父母要多告诉孩子“这是哥哥的,不是润润的”。慢慢地,孩子就会建立起“你的”“我的”的界限。 有时候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东西,内心会有些失望,甚至哭闹,其实孩子失望的过程也是感受“你”“我”的界限的过程。父母只需要安抚孩子,让他接受这种小小的失望。 另外,要让孩子明白“借用”的概念,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去别人家里做客或者要玩别人东西前要先询问,经过别人的允许才可以玩,而且玩完了要记得归还并且致谢。

2~3岁

我的东西你不能碰 迪迪和妈妈都热情好客,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小朋友来了,不管玩什么玩具,迪迪都会第一时间把玩具拿走,并大声说:“这是我的!”去小区广场玩也是,什么玩具都看得紧紧的,不肯分享。爸爸妈妈担心孩子这样交不到朋友,很着急,告诉迪迪不可以如此“自私”。但迪迪仍然我行我素。 2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因此想捍卫自己的权利,开始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物权期”是所有孩子经历的一个阶都要段,可能有些孩子表现强烈些,而有些孩子表现温和些。父母对孩子的这一表现要采取尊重,接纳的态度并加以引导。

(三)培养宝宝物权意识的意义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能够让孩子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要爱护自己的东西,懂得维护正当的权利,并且尊重他人,这些都是极其重要。当孩子的物权得到尊重时,可以促使他们在各个方面得到有利发展。当孩子明白要尊重他人的物权时,就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一种社会规则,这将会让他们在交往中更受欢迎。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1. 树立孩子的所有权概念

树立孩子对所有权的概念认识,就是让孩子分清自己的和别人的。只有概念明白了,孩子才能学会约束自己,不随便拿走或使用别人的东西。

在和孩子的日常互动中,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他的,哪些是妈妈的,哪些是爸爸的,哪些是大家可以公用的。

具体做法:

比如,叠衣服的时候,对他说:这么小的袜子,是谁的啊,是宝宝的!给宝宝喂饭的时候,拿着勺子对宝宝说,这么小的勺子,是谁的呀!哄宝宝入睡的时候,问他这是谁的小床啊!

2. 尊重宝宝的物权

孩子有了所有权意识,就会维护对自己东西的所有权,这是好事,父母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认为他们是自私而强行剥夺,这就是尊重。只有孩子自己的所有权被尊重之后他才会学着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具体做法:

1).及时强调

家长在每次给孩子置办一件新东西的时候,都应该及时向孩子强调:“这是送给你的”。随后,应当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且帮助孩子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摆放。

2).时常登记

家长应该为子女准备一本登记册,指导他们进行物件登记,并向他们说明如何利用好登记册来管理自己的东西。例如图画式登记:画一杆水枪,标上日期,就代表某日置办了一杆水枪。当然,家长和子女可以一起商量,创造出更多有趣有效的方法来登记。

3).定期整理

不管家长有多忙,也应该抽时间指导、带领子女定期整理他们的物件,进行分类摆放。孩子年纪还小,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带领,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家长应该做的是带领和指导,而不是包办。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这个定期整理的好习惯,当他们能够独自完成这项工作时,家长就可以放手了。

4).设置专属空间

如果家长能为子女设置一个小空间(比如给他们安排个小柜子)来专门摆放他们的图书、玩具等就更好了。告诉孩子,这是他们的专属空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这个空间。

5).不随意处置孩子物品

有些成人在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下,就随意丢弃或者收藏、挪动他们已经放置好的物件,这些行为往往会让他们感到不被尊重。有时候,在家长眼里不重要的东西,在小朋友心里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随意处置,常会打击到孩子存放物件的积极性,次数频繁了,就极有可能使孩子养成乱摆乱放、乱扔乱弃的生活习惯。当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之后,家长再去指正、批评往往不会再有很好的效果了。所以,家长应当帮助子女养成好的取放习惯,用了东西要放回原处,并且做好孩子的榜样,不随意处置孩子的物件。

6).尊重别人的物品所有权

1.明确物权归属。

2岁之后,宝宝逐渐意识到有些东西是不能随便拿的。比如当宝宝看到一个大姐姐背着一个漂亮的背,宝宝想拿过来背在自己身上,但妈妈说不可以,宝宝觉得很奇怪。面对类似的情况,家长要耐心的告诉孩子“自己的”和”别人的”区别,家长要让宝宝知道,如果自己悄悄拿走了别人的物品,对方会着急,难过。

例如,家长可以问宝宝“你喜欢的芭比娃娃被别人拿走了,你想玩的时候找不到了,你是不是也很伤心难过呢?”

2.灌输“先来后到”“借用”的观念。比如当孩子想玩别人正在玩的玩具或者拿别人的玩具时,父母应趁机灌输孩子轮流”、借用”的观念。告诉他:“宝宝来玩排队游戏,等音乐停了你才能玩摇摇车,现在让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皮球,你要先问姐姐愿不愿意借给你玩!”

带孩子出门的时候不妨带两个孩子爱玩的玩具,当孩子为了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用他最爱的玩具转移注意力。

3.尽快归还

如果孩子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要尽早带着孩子把东西还回去。并亲自示范道歉。例如“很抱歉,我们拿了你的玩具,让你着急伤心了,因为我们觉得它太好玩了,现在我们把它还给你。”

在还回去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声苛责孩子,给孩子贴标上“自私”标签。

4.订立规矩。鼓励孩子想要什么要跟大人讲,规定在公共场所或别人家里,什么东西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规矩是:想要什么,在拿起来之前,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

5.使孩子懂得与他人协商

孩子年龄还小,可能还不清楚为什么喜欢东西不可以随意动用,父母应当告诉他们:“假如你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可以先跟爸爸妈妈讲,让我们看看可不可以。”这样的交流模式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了协商的余地的。

6·循序渐进,引导分享。

例如,当别的宝宝与自家宝宝分享玩具时,可以提醒宝宝:“小朋友把玩具分享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表示高兴时,可以再可以告诉他:“那你也把玩具分给他们玩,他们也会很高兴。”通过这样的提点,宝宝会尝试把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

当宝宝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时,家长可以为宝宝做些好吃的,引导宝宝招待他的小伙伴,一起分享美味的食物。还可以让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小伙伴玩,一起享受快乐时光。

当宝宝对自己的玩具不再是抓着不放或者愿意主动拿出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他便逐渐懂得了分享的含义,同时也体会到了分享行为给他和小朋友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五).宝宝物权敏感期应注意的问题

· 当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非常敏感且强烈时,成人绝不应该出于逗乐的心理去强抢他们的物品,惹得孩子生气、哭泣,还对孩子说“你太小气了”这类话。

· 当孩子知道分享的时候,把食物分给大人一部分的时候,大人应该要接受,而不是拒绝,说出“刚刚是逗你玩的,你自己吃吧,我不吃”这类话。当他们被拒绝时,内心会感到失望、失落,多几次之后,在他们心里,“分享”是和“失望”并存的,也慢慢不会再分享。

培养宝宝的物主意识,有助于他们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所有权,同时也尊重别人的“私有财产”,做一个懂规矩,有原则,乐于分享的好宝宝,爸爸妈妈们不妨试试以上的这些方法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