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
在公共场合,我们经常看到行为不端正的孩子在发脾气、尖叫、满地打滚,而一旁的家长显得头疼不已,束手无策,气愤暴躁,难以应付;
在家庭里面,孩子非常不配合,不吃饭,不受规矩,不做作业,更别说承担家务。他们一再地跟家长对抗,而家长却毫无办法。
新闻报导中,“问题儿童”的话题越来越多,这类孩子犯罪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对待不听话的孩子,家长不知如何是好,我们试着用各种方式来安抚或者制约他们:命令、乞求、哄骗、处罚甚至贿赂,目的只是想让他们配合、守规矩。
在老一辈的家长中,他们似乎不用人教就懂得怎么样教养孩子,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
儿童,是缩小版的成人,是家长的所有物--老一辈的教育方式
要探讨老一辈“天生就懂”的教育方式的来源,我们需要追溯到古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老一辈的教育方式,传承自他们的父母辈。
儿童,是缩小版的成人
在封建社会时期,孩子们日常生活需要做什么?
与我们现在的状况不同,古时候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有读书的可能,平民百姓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这样的优待。
通常平民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承担家庭的劳务,例如放牛、耕田。孩子被视为“缩小版的成人”,为家庭付出自己的劳动力。
有不少的诗词描述了这一点,例如诗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即便是王公贵族的孩子,他们启蒙所学的《三字经》、《千字文》等等也都是简化版的儒家课本。
再比如在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弟子规》中有这样的戒律:“长者坐,命乃坐。”“号泣随,挞无怨。”意思是说,长者坐着的时候,让你坐下你才可以坐下。当长者做了错事,你只能哭着劝告,如果长者打你,你要无怨无悔。
这与当时的社会体系有关系,举国上下的资源都掌握在帝皇的手中,为了更好的统治国民,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让民智发展,植入封建思想。
儿童,是家长的所有物
古代儿童基本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打骂也好、甚至买卖也好,那都是随着父母的心意来。
《二十四孝》是古代著名的劝孝书籍,被古人所奉行。
其中有一个“郭巨埋儿”的孝行,讲的就是因为所谓的孝顺:为了省出粮食供奉母亲,郭巨将自己的亲儿子埋了。
这在古人看来是孝道的极致,但现如今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则令人发指的虐待儿童事例。
不怕大家耻笑,我的奶奶就是一名“童养媳”,与我们现在玩笑般的“指腹为婚”不同,奶奶年幼就被卖到爷爷家里。
据爷爷所描述,其实我还有一个姑姑,只是因为是女生,所以出生不久就被我太奶奶要求卖掉,而作为孩子父亲的他,完全没有话语权。他也是太奶奶的所有物。
同样的,这些事例摆放在现在,则是千夫所指的拐卖儿童。
古时的儿童,没有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只是家庭的附属品,自然也就没有“难教”这一说法。
他们的父母不属于自身,而属于皇权;而在家庭中,他们则属于家中的“权威”,付出自己的劳动力,但并没有任何权利可言。
民智开启,改革开放--教育理念的变革
真正让人们正视儿童的时期,正正是改革开放的时期。
与之古代封建社会不同的是,现在的体制规范了民主。最鲜明的体现是以往土地归皇权所有,现在归国家所有,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
从1978年开始至今41年,在这41年里,是中国飞速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飞速发展的40年,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在奋起直追。
从1978年开始恢复了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国民的素质随之不断提高。
对儿童的保护法律也在不断发展,孩子们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责任,父母们也需要肩负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一次修订通过 2006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父母拥有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而孩子同样如此。随之民主的发展,孩子同样也意识到自己享受平等的人权,所以现在的孩子,在面对不公对待的时候,会选择各种途径保护自己。
例如被虐待的时候,向公安机关报警,寻求帮助。
又例如,面对不合规的教育时,通过录音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这若放在古代,则是大不孝的行为。
父母的两难处境--孩子难教的本质
现在的父母,面对着两难的处境,也是孩子“难教”的本质:
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孩子,传统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但同时,我们还没学会新的方法。
例如,许多孩子不愿意承受学习任务,老师们要求父母关心、辅导孩子的学业,但又无法告诉家长们,怎么样做不用打屁股或者说教,就能引导孩子完成作业;
又例如,法律规定父母不能虐待孩子,同样无法告诉家长们,不虐待孩子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
还例如,全国范围内关于青少年的犯罪报导越来越多,但同样没有人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感觉到沮丧和烦躁。
家长们都希望培养出快乐自律的孩子,但事实上,孩子却常常感到不满、无聊、低落,并且表现出傲慢或者自我为中心。
我们需要新的育儿方式替代过失的传统方式
新的教育方式--理应遵循的原则
当今的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论在数量上还是程度上都比过去严重。虽然现在的父母能够接触到很多理论,但这些理论和说法各不相同,最终只会让父母更加疑惑,无法付诸实践。
例如,快乐教育和高压政策哪一个更适合孩子,穷养和富养哪个更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没有任何一个育儿方式可以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家庭,大家都在摸索着这样的一个模板。
但在所有的育儿理论中都提及了以下几个原则:
平等的家庭地位
在人人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里,我们不能控制和命令别人,同样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孩子,也理应享受平等。
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利,这使得丈夫失去对妻子的统治权,父母亲也失去了对孩子的统治权。
不得不说,这让很多家长、丈夫感到不舒服,甚至否定这个观念。就如当初提出男女平等的观念一样。
“真可笑,我比孩子懂得多,他怎么能跟我相等?”
这是错误的理解了平等。平等的意义在于,虽然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性格上的差异,却有权利享受同样的尊重。就好比不管是企业的掌权者还是路上的环卫工,同样享有被尊重的权利。
倘若要这类家长仍然要遵守古人的教育理念,那么他同样也要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古人认为孩子是缩小版的成人。
既然是缩小版的成人,那么他也理应享受成人的权益--被尊重。
了解孩子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提出: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要了解一个孩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孩子是如何观察的?孩子是观察、模仿的专家,但在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解释理解的时候,由于知识和经验受限,非常容易产生错误。
然后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的时候,使用这些错误的理解和定论。
例如,当成人讲脏话的时候,孩子也会进行模仿。当家长是在愤怒的情绪中讲脏话的时候,孩子同样会在愤怒的时候讲;而当家长是在打趣的时候讲,那么孩子同样会以此来逗乐家长。
孩子的环境怎么样?孩子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据此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向。
从童年起,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和应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就如,当孩子模仿成人讲脏话时,如果成人给予孩子的是欢乐、开心愉快的情绪时,孩子会以此为荣,他认为这种方式逗乐了家长,让家长更喜欢他;而当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严肃、愤怒的情绪时,孩子会停下他的动作,并拒绝再次模仿。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每个人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会对整个家庭的行为模式和子女的性格特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例如,在家庭中,孩子所处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比如溺爱孩子的家庭,那么孩子就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夫妻关系占优先地位
在一个家庭中,有两种关系:夫妻关系及亲子关系。
当亲子关系占据优先地位的时候,会产生种种问题:
首先我们的父母的孩子,而后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当亲子关系占优先地位,那么婆媳矛盾,育儿观念冲突就会随之而来:年迈的父母在与儿媳争抢儿子,与儿子儿媳争抢孙子。
只有当夫妻地位占据优先位置时,孩子才能得以健康的成长。孩子首先从观察父母的关系模式中,习得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淅爸有话说:在育儿的路上,并不能如数学难题般,有一道万能的公式解决一切问题。唯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了解孩子,并用良好的夫妻关系教会孩子与外界相处的模式,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育儿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