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问,该不该奖励孩子呢?美国有一种观点,早就宣扬要用奖励代替惩罚了,他们说:“如果我们能更好地用胡萝卜教孩子,为什么还要用大棒呢?”很多人开始模仿,用糖果、巧克力等等物质奖励孩子。可是你发现问题了,孩子开始经常跟你讲条件:“你不给我糖吃我待会就不弹琴了!”你开始担心,孩子会不会变得爱讨价还价,甚至要挟大人?
#儿童教育#
奖励有用没用,不能一概而论
艾尔菲•科恩跟你一样,他在《奖励的恶果》这本书里说,那些老是用奖励来鼓励孩子的人,没有想到外在奖励是在给孩子吃“有毒的胡萝卜”。一旦孩子开始依赖奖励,他们对事情内在的兴趣被消磨了,需要奖励才会继续做事,而不是做真正感兴趣的事。
果不其然,他的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有的妈妈说,要立刻将家里的奖励表格扔进垃圾桶。从今以后不给孩子任何奖励,要让孩子寻找自己的内在兴趣。
但是,你又发现问题了。遇到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你想让他定期整理玩具、不害怕吃药打针,不给奖励好像根本行不通。
确实,很多反对奖励的证据,是拿孩子本身喜欢的事情做研究。比如给一群喜欢画画的孩子奖励之后,发现孩子不那么喜欢画画了。你可能会想,原来奖励会伤人啊。这听上去很合理,可实际上对于很多孩子不喜欢做或者觉得比较难的事情,奖励是有用的。2012年美国的研究发现,如果给学生正确的奖励,他们完成学习目标的时间比预期提前了6个月。
所以,奖励有的时候有用,有的时候没用,该不该用奖励,不能一概而论。
接下来我告诉你,面对不同情况,如何有效地奖励孩子:
奚梦瑶
1.当孩子喜欢、主动做某件事的时候:
如果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孩子本身喜欢画画,他对画画的内在兴趣已经很大了。这时候给他外部的奖励,比如物质或者金钱奖励,反而会削弱他对画画本身的兴趣。另外,如果孩子做了什么良好的行为,比如主动扶老奶奶过马路、分享玩具给别人,这时候给他们物质奖励,也会降低他们下次做好事的几率。
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经常给孩子礼物,比如跟孩子说,“今天画三幅画,我就给你买一个玩具。”这是说三幅画,跟一件礼物是等值的。或者跟他说:“你今天做了好事,走!带你去吃麦当劳!”把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跟一顿麦当劳绑定在一起。这些小恩小惠远远不及孩子高昂的学习兴趣和善良的品质重要,如果长期给孩子这些物质奖励,会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失衡。
平衡奖励和内在动机的方法是,给孩子更丰富的回报。你可能想说,难道还要给更多奖励不成?
不是的,这里的丰富回报是指,给孩子更多关于他喜欢的事情的信息。2014年,科学家让几组小孩做一项陌生的任务,发现如果给孩子提供更多关于这项任务的背景信息,孩子的任务完成得最多,多过那些给孩子五美元奖励的一组。因为丰富的信息有效地利用了孩子内在的学习欲望,所以孩子会越来越喜欢做这个任务。
你知道怎么做了吧?如果你想要奖励孩子画画,要多跟孩子讲画画相关的其他信息。你可以带他了解艺术历史,讲讲素描、水彩和油画的区别,或者,周末带他去看画展。这确实比给孩子买玩具要费时费力,不过,你以后会感谢现在付出的努力的。
华为
2.当任务是习惯养成类:
一些孩子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比如每天主动刷牙、用马桶、每晚整理玩具、吃饭时安静专心等等,这些行为属于必须去规范,但是不一定非要他发自内心喜欢的。
孩子不喜欢刷牙,嫌麻烦,这是天性,想要帮助孩子从“我不刷牙”到“我要刷牙”,你可以用奖励表格,或者是其他一些鼓励的方式。像“每日提醒清单”一样规范他的行为,等几个星期之后,习惯自动化了,行为也就变得日常了。你一开始刷牙,也是这样自然而然的过程,你有认真想过你到底喜不喜欢刷牙吗?
还有一点要注意,奖励表格跟提醒清单一样,只是辅助工具。平时多跟孩子强调,清洁的口腔带来的好处,让孩子把好的习惯和好的感觉联系在一起。比如“你已经可以坚持一星期都刷牙了,我为你感到骄傲!”把好的习惯跟好的品质联系在一起,孩子也就不会过于纠结于奖励了。同时,这种奖励表格持续几周或几个月,等坏习惯变成好习惯了,你就要减少奖励了。
3.当任务比较难的时候:
第三种情况是,任务对孩子来说太难了。一些小孩一开始确实喜欢识字弹琴,但是练习的过程确实比较枯燥无味,当难度升级,孩子就变得不喜欢了。
这时候是需要外部强化的,你可以用奖励做助推,给孩子提供一个 “尝试的理由”,直到孩子有能力完成任务为止。
比如,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告诉他每认一个字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但是,一旦发现他可以不费力地认字,就不要给小红花了,开始培养他内在的兴趣。比如鼓励他自己读绘本,读更多更长的内容等等。
彩蛋:转发文章到朋友圈,私聊九牛哥哥,可以领取育儿课程一套,学习完课程,写总结给我,还有机会进两个会员群,链接一千位社群精英。#育儿经##育儿小知识##育儿大作战#
九牛哥哥
更多内容明天分享,#日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