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误,先批评还是先惩罚。不对!应该先情感连接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3
"

想象一下,孩子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形:

一大早喊了好多遍就是不起床,眼看着就要迟到了。刚把他的玩具收拾整齐,一转眼又扔的到处都是,说了800遍都没用。到了10点还是不肯睡觉,在家活蹦乱跳。每天总喜欢和你对着干,你说东他偏要往西,刚出门就要回家,在家又要出门。

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你想做什么?

是想好好地和他讲讲道理,还是大发脾气,或者直接惩罚一下孩子。

惩罚的效果来很快,但也是暂时性的。下次面对同样的事情,孩子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

正如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带着"情绪"的教育并不可取。因而当孩子犯错或者产生不当的行为时,要想教育有效,我们首先应该是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应从亲子间的关系出发。

正如《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说到: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和孩子产生情感连接,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进行控制。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孩子有不良行为时,为什么先进行情感连接?

第一、从愤怒到平静情感连接是关键

试想一下,你的女儿在写作业的时候,纠结着不下笔,一个字擦了一遍又一遍。你在旁边催促了好多遍。孩子开始沮丧,越来越磨蹭。你多半会受制于这种沮丧的氛围,开始责备他,讲一通的大道理。

这种时刻根本不适合教东西,孩子大脑中情绪化,逆反的部分正活跃着呢。当我们以任何威胁的手段来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孩子那十分敏感的“爬虫式下脑”里面的防御回路就被激活。这种教育的方式被称为“逗蜥蜴”。它总是让大人和孩子都情绪过激。

而情感连接要做的就是整合大脑,当孩子沮丧、愤怒、冲动、尴尬时,我们都需要陪在他的身边、聆听或者一个不出声的拥抱,帮助他们冷静下来,只要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甚至只要他们明白我们并不喜欢他的行为。他的下脑就会被抑制,负责自控的上脑就会再次调动起来。

所以先和孩子进行情感连接,能使神经系统安定下来,及时平复孩子的逆反情绪,让他们变得愿意倾听。

第二、情感连接可以帮助构建孩子的大脑

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认为:人们在对自己所遭遇的体验做出反馈时,神经元也会被激活,它们会相互连接起来,组成一张网络。当某种体验一遍遍重复时,神经元间的连接就会被加强加固。所以说它们是一起被激活,连接成网络。

我们在与孩子情感连接的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加固上脑和下脑之间的连接纤维,使得孩子能经常运用上脑对下脑进行沟通和有效的压制。这是情感连接带来的长期改变,它能帮助创造神经连接,构建孩子的大脑。

长此以往,负责理性的上脑越来越发达,让孩子越来越明智的面对冲突做出决定。

第三、情感连接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对于任何家庭来说,发生冲突时刻都是最具挑战、也是最最影响亲子关系的时刻。

在这个时刻我们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进行批评惩罚,还是进行慈爱的指导、与孩子情感的联结。这些选择将对我们的亲子关系,乃至孩子的自我意识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第一时间进行情感连接,就相当于证明给孩子看:无论你做的对与否,我们接受你的任何情绪,我们对你的爱不变。

即便我们不喜欢你的行为,但是我们愿意以倾听、拥抱、支持来进行反馈,给予无条件的抚慰与爱,这是在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

怎么与孩子进行情感连接?

怎样在孩子愤怒的时候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去情绪化管教》这本书告诉我们与孩子进行情感连接需要分成4步进行。

首先,表达安慰。

我们抱住小的婴儿,轻轻的抚摸和拍打是为了让他们放松下来,这对于处在情绪状态中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

最有力的表达安慰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亲切的肢体爱抚

你轻轻的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到自己怀里,轻抚着孩子的后背。

当以这样关爱的方式触碰孩子,可以促进他的大脑的化学变化。这是因为当孩子的皮肤感觉到因为爱而被碰触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出良好的激素,孩子也更愿意与我们进行情感的连接。

在表达安慰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回想一下,有时候即使我们不说话,但是一张冷着的脸,抱着双臂在俯视着孩子。孩子看到你的样子还愿意与你情感连接吗?

所以,表达安慰最快的方式就是低于孩子的视线,摆出放松的姿态。当我们的视线比孩子还低的时候肯定是蹲着或者坐着,这样的姿势传递出的就是我们不会给孩子造成威胁,自然他们的下脑会放轻松。

《示弱的力量》一书中提到:很多时候我们付出许多,却得不到满意的回馈,是因为一个强者形象在那摆着,但如果降低姿态,会让孩子认可自身的价值,从而与你亲近。

第二步,认同,认同,认同

除了表达安慰之外,与孩子进行情感连接的关键还于认同。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你的情绪,了解你的内心感受,加上相应的反馈,这样才能靠近他们。

《不可思议的妈妈》这档综艺节目里面,胡可对于小鱼儿发脾气的时候,都没有马上想办法制止它,而是站在儿子的立场上,先去认同他的感受。

在吃饭的时间里,小鱼儿心心念念的是他新买的玩具机器人,不愿吃饭,嚷嚷着先要装起来。他的要求遭到胡可的反对,小鱼儿立马变脸了。眼看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胡可看见孩子这样,没有制止他,只是坚定的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玩,我明白你的感受,哭闹时没有用的,你的遵守规则。

虽然孩子的行为不合理,但我们依然表达的是我们认同你的感受,这样可以带来两个两个好处:首先,帮助孩子明确你的感受被理解,其次,教会孩子这种情绪叫什么?

认同孩子的感受只需要复述事实,表达孩子的情绪。比如,我知道今年没能去游乐场玩,你很沮丧。这样做的目的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放松孩子的身心,然后在处理那些真正的问题。

第三步,别说,先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思,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而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在管教时说得太多,请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大人的反应是什么?

”你怎么又打翻了,不是告诉你要小心的吗?下次不能在这样啦!“

总倾向于唠叨个不停,觉得自己讲的孩子应该是听进去了。

面对那些犯了错的,或者已经知道自己做错的孩子,喋喋不休是不起作用的。孩子难受时,感官已经过载,说教进一步冲击他的感受,更加无力去倾听你说了什么。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父母只需要做个倾听者就可以了。真心实意地倾听孩子说的东西,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现在不是教育的时间,要做的只是给时间让孩子自我抒发。

在说的过程中,孩子那个愤怒的心就会变得平静下来,这样也愿意和你情感连接。

第四步,反射你所听到的东西。

情感连接的第四部是将孩子说的话反射回去,让孩子明白我们听到了。

如果你能告诉孩子,我明白的感受,怪不得你会生气(不高兴),它会让孩子感受被理解,大大缓和他那熊熊燃烧的强烈情绪。

比如,哥哥在不停的戏弄弟弟,他开始不舒服并大声骂到:你是猪,我讨厌你。弟弟的喊声特别大,以至于打扰正在工作的你。这个时候你的做法应该是,启动情感连接循环。把身段低于他的视线,抱住她,抚摸着他的后背,表现出共情。肯定弟弟的感受:"我懂,哥哥戏弄你,你很生气对不对。”接下来,你的反射既不能强化弟弟的这一想法,也不能激怒孩子的下半脑。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是我,我也很生气, 我不怪你。但是我知道你其实是喜欢哥哥的,几分钟前,你们不是在一起玩小汽车的吗?

反射的目的在于告诉孩子,我是理解你的。确保能缓和他的强烈情绪。但是也不能强化不好的念,所以你也要把正确的想法灌输给他。

反射孩子的感受还有一个好处:它向孩子表明,你不仅拥有我们的爱,还拥有我们的关注。本质上,孩子的很多不当行为就是为了引起我们的关注。

所以,当孩子做了我们所不乐见的事情,请抛弃不停的说教、发脾气、惩罚。这时的孩子是听不见任何道理的。要把情感连接放在首位。当孩子平复下来,然后在进行理性的引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