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培养你,可不是让你长大后月工资才1000元。”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里,一个乐队被问到“目前收入多少”。两个年轻人相视一笑,讪讪地说:“平均下来一个月也就1000元左右吧。”

一位当妈的朋友看见,撇着嘴说:“才1000元?我以后可千万别让孩子搞乐队,多丢人啊。”

我不禁好奇:“那你花那么多钱给孩子报钢琴班和架子鼓班,每星期都盯着他上课,是为了啥?”

朋友说:“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并不是让他胡闹,我又不是啥富豪,经不起孩子折腾。”

这是第一次,我听这位朋友说自己“不是富豪”,因为在以往印象中,她就是一位在教育方面用力颇猛的“壕妈”:高标准、严要求、不遗余力,大量投入地培养着孩子。

买最好的学区房、上学费10万元一年的私立幼儿园、2岁开始全面早教,到现在钢琴、架子鼓、击剑、围棋、英语、绘画,一个月光兴趣班费用就不下1万。每年必有一次高端海外夏令营,费用5万起步,5岁孩子出过的国比我这快40岁的人还多……

当然抬杠的人可以说这也不算富豪。但是,在教育方面长期维持着高水平投入而不崩溃,需要的也是家长的硬实力啊。

所以,当听她说出这番“我们不是富豪,经不起孩子这么折腾”的言论,总觉得有啥不对劲。

——她是怕没钱吗?明明钱是有的,不然怎么支撑得起这一切。

——她是看不起搞音乐搞艺术的?明明她也让自己孩子去学钢琴、架子鼓、绘画。

——她是怕折腾吗?明明折腾买房、折腾入学、折腾报班一系列操作她也未曾厌烦过。

想来想去,说到底,当爹妈的还是怕“对你付出那么多,你却没有成为我想要的样子”吧!

而这也不禁让我思考:

当父母的,费尽心力培养孩子到底目的是为了什么?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是让他在人生的长跑中,拿到怎样一个名次?

论坛上曾有个帖子“25岁月薪多少才不会丢人”,回答中有说6K的,有说1万的。

月薪1000元?那简直是loser中的loser,丢脸丢到家。

我那当妈的朋友,当然会这么想。

以富豪的标准来培养孩子,大概率是想让孩子在以后的竞争中获取优势,脱离桎梏实现所谓“阶层跃迁”,过上更加“上层”、更有“品质”的优越生活。

1000元的月收入,车打不起,租录音室要讨价还价,不论在哪个标准下,都不是上等人的生活。

赚多少钱是衡量一个人出息的标准么?好像在很多人心里,是的。赚钱多,面子大,富裕一点,生活也过得轻松一点。

所以,花这么大力气培养孩子也就是为了这些吧——

为了孩子能考个好学校,然后找个好工作,然后多赚点钱、买房结婚生小孩。

再然后呢?……让孩子花更大的力气培养孩子的孩子,买更好的学区房、报更多的兴趣班?

这难道就是我们给孩子预设的人生吗?

如果下一代的梦想仅仅是赚钱买房为了下下一代,那我们这代人,那么拼命又是为什么呢?

如此一代传一代的使命,何时才是一个头呢……

如果可以摘掉功利的有色眼镜,月薪1000元并不能判断一个人在25岁的生活状态。25岁,是大千世界正在展开的时候,是拥有着无限可能的时候,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最不能被定义为“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候。

我不会看不起电视上那个每个月只能赚1000元的年轻人。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神采飞扬地拿起琴、弹拨出音符、随着鼓点唱起摇滚时,我只会喟叹:在我25岁时没有他们这样的才华,更没有这种为艺术梦想而勇往直前的决心。

而我作为一个努力的中年人,挣钱、折腾、想努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不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吗——

当孩子长大后,她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为之奋斗的事业。

她能超脱这些庸俗追求,在浮华世界中建立自我沉浸的精神家园。

她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获得人生本该有的那一份宁静与欢喜之心。

——这,才是我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啊。


暑假读一本好书 老师学校推荐书】汉字里的故事全8册拼音成语彩图注音版看图识字书小学生一二三年级课外阅读书籍3-6-12岁绘本读物 ¥78 领40元券


近年来,流行讲“中产阶级焦虑”。

中产阶级境况可怜,各方面压力大,未来不确定因素也多,搞不好就阶层滑坡,时刻有种下坠恐惧感。所以家长们才会卯着劲搞好孩子教育,只是让他不丧失掉竞争力,未来即便不能往上走,至少也能在目前这个阶层占有一席之地。

层层焦虑包裹我们,让我们盲目追赶攀比。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在做的我也要做,疲于奔命中,我们却忘掉了教育的目的。

就像开头那位朋友,她教育目的难道真的是为了让孩子不成为月薪1000元的折腾的人吗?当她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这班、那班的时候,为着什么,她真的有想过吗?

同是5岁的孩子,一个花了1个小时坐在英语课堂学会了5句英语对话,另一个花了1小时滚在泥巴地里捏出一个丑出天际的泥人。

前面那位小孩多半会被表扬,后面那个小孩多半会挨顿臭骂。

可是你能说后者在这1个小时里所获得的生命体验就没有价值吗?事实上,他的运动力、触觉、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课堂所不能教给的锻炼。

同样的,当孩子们都长大,他是一个内心不安的高收入者,还是内心充实的低收入者,也全都是他自己的生命体验。他必将在这种个人的人生体验中,获得旁人无法评价的价值。

我们无法预设孩子的人生。在教育上,有时候我们用力去做的偏偏看不到结果;有时候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无非,我们的用力有没有顺势而为,和他的成长是一个方向。

一个3岁就能说英语的人和一个8岁才开始学英语的人,可能到了20岁,英语水平都相当。

一个6岁以前上N个兴趣班的人和一个6岁以前纯疯玩的人,可能到了25岁,在同样的环境做同一件事情。

但一个童年时被父母焦虑心态挟持、背负太多期待的人,和一个被父母宽容地滋养、抱持与信任的人,在成年之后的人生状态,肯定是天壤之别。

没有哪位父母,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人生吧。

既然如此,现在便势必要放下固有的执念与期待,放下那些无处安放的焦虑。

观念上,想得开;行动上,有张弛。既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也不为孩子做太多的预设。

给了他一个大大的世界,就不妨让他自己去好好探索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