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用什么教养方式?如何维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文/宝妈的日记本

养育孩子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因为父母稍不当心就会损害孩子的情感,并给他的个性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比任何投资上的损失要惨重得多。相关调查也显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成长的首要因素,而中国父母向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对比其他文化,对子女的期望与控制度均较高。同时,由于中学生处于由童年到青年的重要转折期,其中会经历很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到原本和睦的亲子关系。

一、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又称育儿风格,一般的父母的育儿价值观、育儿态度、育儿行为等等的总和形成了育儿风格,育儿风格造成了特定的家庭情绪气氛,育儿态度和育儿行为就在这样的情绪气氛中表达出来。因此,可以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对子女的影响是直接而长远的,同时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1.自信心

自信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早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能力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而是凭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对自己自信程度把握不当。他们常常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他人对他人的评价来对照自己,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其中父母评价最有权威性,父母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中学生会经由家庭这一团体来体会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达到自我确认,自我肯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理解、信任和鼓励程度比较高,孩子会在温暖的家庭心理气氛中,获得支持感。这种体验能使孩子不畏困难,给他们以勇气、力量和自信,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

2.自我和谐水平

自我和谐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一个人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其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产生重大的影响。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父亲因子过干涉、拒绝否认、过保护与母亲因子过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不良的教养方式会使部分中学生产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协调情况,他们不能针对问题做出准确灵活的变动,从而陷入与经验不和谐的状态中。

3.创新心理素质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竟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创新意识与父母的理解型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与父亲的过分保护和干涉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创新能力与父母的理解型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与父亲的过分保护和干涉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父母的理解型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8]。综合而言,父母亲的理解型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关系密切,父母的教养方式愈民主理解,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水平也表现的较高。

4. 自杀的倾向

一般来说,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是极为罕见的,从青春期开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线上升趋势。西方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自杀的倾向与行为多始青春期,这以后增长的比率极快。此年龄阶段的中学生需要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解救额就会积累起来而导致心理崩溃,部分学生则会选择自杀的方式来解脱。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青春期,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和发生自杀的极端行为问题。而父母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与多种行为问题相关。研究显示,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都是较少地体验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并且较多地受到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影响。

同时,母亲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中学生影响也是很大的,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作为保护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异性家长的过干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囚素,因而,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长应给予了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减少青少年自杀意念等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家庭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普遍性的结论在涉及中学生自信心、自我和谐水平、创新心理素质及自杀倾向及行为方面也得以证明。在中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中,子女与父存在着认识方面、期望方面的差异,及子女自身内部心理冲突及父母自身内在的冲突。尽管这一时期父母权威日益受到子女的挑战,子女暂时出现偏离目标及各类以叛逆行为为代表的行为问题,但他们在此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与压力。父母应给予子女更多支持与信任,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和谐水平、发展创新心理素质并避免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为中学生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本文由宝妈的日记本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