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交往问题而头疼不已:鼓励没用,讲道理不听,屡教屡犯……这时候,你很有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你在代替孩子思考,而不是教会孩子思考。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Myrna B.Shure)博士,她为家长和老师们设计了一套方法,名为"我能解决问题"(I Can Problem Solve, 简称ICPS),专门针对这个教养难题,即,如何教导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交往的技巧。
舒尔博士围绕这套方法作所的研究,曾获得4项美国国家级大奖。她讲述这套方法的书籍,《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获得了美国"家长的选择"图书奖。更重要的是,这套方法经过了临床证实,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孩子从中受益。
如果你正在困扰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那么,这篇文章的内容应该是你所需要的。
(一) "我能解决问题"方法的核心思想"我能解决问题",这个名字听起来太拗口,下面就直接使用它的简称,ICPS。
我们举个例子,来感受一下,什么是ICPS方法。
假如,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抢玩具了,还打人。听到老师告状以后,我们会怎么和孩子沟通?
妈妈:"你今天打人了?"
孩子:"嗯。"
妈妈:"为什么?"
孩子:"小龙抢我玩具,我要,他不给我。"
妈妈:"那你也不能打人啊!打架不是好孩子。他要是再抢,你就去找老师,知道了吗?"
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讲道理,"打架不是好孩子",以及告诉孩子解决方案,"找老师"。
然而,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同样地,有一种有用叫"我妈觉得有用"。
我们讲给孩子的道理,怎么才能进到孩子的脑子里呢?我们告诉孩子的方法,孩子怎么才能用起来呢?这些问题我们常常并没有去想。
来看看,ICPS方法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
妈妈:"你今天打人了?"
孩子:"嗯。"
妈妈:"为什么?"
孩子:"小龙抢我玩具,我要,他不给我。"
妈妈:"你用打的方法,小龙会有什么感觉呢?"
孩子:"生气。"
妈妈:"那有没有什么方法,既可以不让小龙生气,又可以拿回你的玩具呢?"
ICPS方法就是这样,并不去直接告诉孩子什么,而是通过一步步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这本书的英文版题目为"Raising a thinking child",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养育一个会思考的孩子》。这个书名更能反应ICPS的核心特征:教会孩子思考,比告诉他怎么做,更为重要。
那么,知道了这个核心思想,我们具体又要怎么做呢?
(二) ICPS方法是怎么起作用的?舒尔博士在书中用了5章的篇幅来介绍ICPS方法的步骤。概括起来,就是以下的提问角度:
1. "发生了什么事?"
2. "对方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
3. "能不能想个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好让你们两个都不会这么生气(或者不会打人,等等)?"
4. "你觉着这个主意好不好?会有什么可能的结果?"
5. (如果是个好主意)"去试试"
6. (如果不是个好主意)"那你能想出另外的办法吗?"
从上面这些提问中可以看出来,如果一个孩子能够独立运用ICPS方法的话,这个孩子其实就具有了体谅他人的能力,以及考虑后果的能力。这是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
然而,每个孩子的成长步调都不同。比如,有些男孩子要到8岁左右,逻辑思考能力才开始发展,才更容易考虑事情的后果。
但是,孩子们从3岁上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在面对人际交往了。
如果孩子的能力发展不到位,你告诉他的办法再好,他也做不到。这些年孩子因为做不到而挨的打,可能真的是白挨了啊。
为此,针对低龄的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舒尔博士设计了一套字词游戏,来帮助孩子们强化交往所需的这些技能。比如:
"之前/之后"这类表达时间顺序的词汇;
"和/或者"、"一些/全部"这类表达逻辑关系的词汇;
"开心/伤心"这类表达感受的词汇;
"如果……那么……"这类表达因果关系的词汇,等等。
对于低龄的孩子,可以通过字词游戏来强化交往所需的基本能力。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通过ICPS中的启发式提问,来帮助孩子认识到,行为有因果联系、人都有感受、解决日常人际问题不止有一种方法……
具备了这些思考能力之后,孩子就拥有了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教导孩子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不是告诉他道理和方法,而是帮助孩子不断练习,从而真正具有交往所需的思考能力。而这,正是ICPS方法的主旨
通过对数千名孩子进行评估,舒尔博士发现,具有ICPS能力的孩子,更不容易沮丧,更少攻击性,也更关心他人,更能交朋友。一些过分内向的孩子,学会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并变得更外向了。
(三) 父母们使用ICPS方法的要领我们透过家庭教育中的人性规律来看,ICPS方法想要取得成功,需要父母做到以下3个要领。
第一个要领就是不发火,客观地看待和理解孩子。
面对孩子的屡教不改,如果我们能明白,孩子其实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同时我们又看到了,可以通过ICPS方法来帮助孩子练习思考能力,那么,发怒,也就不是必须的了。
这是ICPS能够起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为父母提供了发怒之外的又一种选择。
打个比方:一岁大的孩子,他并不知道妈妈上班了,晚上还会回来。他以为不见了就是没有了。所以跟妈妈再见时,孩子会哭得撕心裂肺。这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他的认知能力还不足以理解这个现象。
同样地,对于交往能力差的孩子,他的逻辑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他还没有感受到解决冲突不止一种方法,所以他失败了就容易退缩,或者鲁莽。
请不要认为孩子有问题,而是说,我们可以通过ICPS字词游戏的方式,来不断地帮助孩子们熟悉这部分内容。
要知道,发火是最低效的教育方法,因为,人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是没有办法思考的。
面对父母的怒火,孩子只顾得上去应付心里的害怕了,或一言不发,或百般抵赖,或大哭跑开……不管哪种状态,他都没有心力去思考真正需要改变的地方。
使用ICPS方法的第二个要领,是要灵活地运用游戏,使得游戏符合孩子当下的状态,引起孩子的兴趣。
这些字词游戏,太难了则孩子不理解,太容易了则孩子没兴趣。如何让孩子能够兴致勃勃,这是考验父母的地方。
这是游戏噢,不要又把它变成一项作业,要不然,我们的心脏又多了一个搭桥的机会啦。
举个例子:练习"之前/之后"这组词。
如果我们说,"我是在吃饭之前洗手,还是吃饭之后洗手",这就不够有趣。
如果我们说,"我是在吃香蕉之前剥皮,还是吃香蕉之后剥皮",孩子就会觉得好玩得多。
使用ICPS方法的第三个要领,就是不评价孩子想出的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从人性的规律来讲,父母的喜好会极大地干扰孩子的思考。
还是举这个例子:孩子的玩具被小龙抢走了。如果孩子想出来的第一个办法是"拿积木砸小龙",而被父母立刻否定了,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备受打击,他就不愿意继续想了。
即使孩子想出来的方法过于异想天开,也不要着急否定他。我们可以通过继续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如果这么做,可能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使用ICPS方法,就是在改变我们的底层思维——教孩子做"正确"的事,这个重要性,远远没有教会孩子思考来得重要。
(四) 如果用不好ICPS,潜在的原因是什么?在做家庭教育指导师之前,我读过很多的育儿书籍。那时候我常常很困惑:读了不明白,明白了不会用,用了效果又不好。
现在我明白了,这是因为作者通常只讲方法,而不会涉及其中的人性规律。
当我对人性的规律有了深入的理解,再去读这些书籍,就非常通透了。
前面的内容,我为大家总结ICPS方法的核心思想、剖析它起作用的原因、指出实施中的要领,在这一节,则为大家分析潜在的导致ICPS方法失败的症结。
首先,是父母的怒火。
看到孩子又打人了,或者又受欺负了,我们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马上揍他。这时候,我们自己的思考能力都不在线,更谈不上启发孩子思考了。
要知道,父母的怒火未必是由孩子直接导致的,还有我们的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
举个小例子:
经常有妈妈问我,"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火气就蹭蹭地冒出来。我要怎么教孩子,才能让他不磨蹭?"
当我问到:"小时候,你有没有因为磨蹭,而常常被你的父母教训?"
十有八九,妈妈会说有。
童年经历会让妈妈觉得,"磨蹭,就意味着快要挨训了"。所以,当妈妈一看到孩子磨蹭,她潜意识中的危机感就会被点燃,就想赶快改变孩子的行为,来解除潜意识的警报。
这时候,孩子的成长节奏就被妈妈打扰了,他就要承担远超过事情本身的巨大压力。
放在教导孩子社交能力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感动了很多父母的心。可是,我们能不能真的让孩子按照他的节奏来成长,要受到我们潜意识的极大影响。
其次,是父母按捺不住的讲道理的冲动。
讲道理是父母最喜欢用的教育方式了,没有之一。
当听到孩子说,"动手抢",我们就忍不住说,"你这样做,小龙就不喜欢和你做朋友了。"
当听到孩子说,"我不要了,让他玩吧",我们就忍不住说,"你总是退让,将来太容易被欺负。"
我们的道理再正确,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我们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
面对父母给出的"要这样,不要那样"的方法,这时候,孩子面临的是一道选择题,"我是听妈妈的?还是听我自己的?"他往往不会去思考事情是怎么回事,又要怎么解决。
我们的心,往往太着急了,总是想要孩子更快地成熟起来,总是忍不住要把最理想的那个方法指给孩子看。
这样做,其实是我们在代替孩子思考。而代替孩子思考,其结果就是,孩子自己没有思考。
允许孩子自己吃饭,哪怕弄得到处都是,这样孩子能更快地学会自己吃饭。
同样地,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哪怕一两次的效果不是最优,孩子却是在实打实地增长社会交往能力。
纪伯伦在《孩子》这首诗中写到: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只有我们像纪伯伦的诗中这样尊重孩子的生命,我们才可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当父母不发怒,不急着否定孩子,这时候,父母和孩子才能站在一条战线上,父母才能成功地启发孩子的思考。
运用ICPS方法,培养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帮助他寻找到的自己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时候,虽然看起来走得摇摇晃晃,他却在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最糟糕的教育,就是代替孩子思考。
在教导孩子人际交往这一点上,你知道要怎么做了吗?你准备好面对其中的挑战了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