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的价值|通过具体方法实现“道”的策略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在讲述教育规划的方法之前,我们来看看以下的问题是否经常带来烦恼。

1.我到底应该怎么选幼儿园?

2.校外培训班到底上不上?

3.又想让孩子玩,又觉得补习班不上不行,怎么选?

4.坚持了5年的钢琴,孩子突然说不想继续了,我们需要坚持吗?

5.选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真的有那么好吗?到底要不要出国留学?

6.什么时候出国读书是最佳时期呢?

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焦虑,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面对选 择患得患失,身边有朋友在教育上做了不同的选择,就会让我们开始担心选择,甚至会自责由于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所以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这些所有的矛盾都源自于一个核心,目标不清晰。

当我们的目标没有沟通清楚的时候,便会发现每天争吵的那些细枝末节让我们崩溃,到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当矛盾表现在选择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学校的问题上时,实际上,暴露的是我们在方向上,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暴露的是我们对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认知不同的问题,我们可能对两种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不了解,却总在各自不同的假设中来争吵。

教育规划能够帮助我们明确目标,能够通过成长体系中的多元化 目标,让家庭成员形成目标一致,通过对教育机构的考察形成一致的判断,在后面的内容也会介绍考察教育机构的方法。成长教育能够帮 助我们掌握主动权,不依赖外部力量,而是从家庭出发,结合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帮助个人达成目标。

当我2002年回到国内的时候,最想做的项目实际上就是教育规划。因为在国外看到太多留学生活不顺利的同学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做好留学的准备,也有很多人不适合海外留学。那么为什么要出国呢?为什么决定出国又没有做好准备呢?这些都和教育规划有关。

父母送孩子出国的时候,考虑的就是一件事,“怎么让孩子出国”, 但是从教育规划来看,出国读书只是成长中的一个阶段,除了考虑怎么出国,更应该考虑“孩子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在国外把书读好”。我们没有考虑孩子的能力,所以也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做好过渡。

另外由于对国外的教育不理解,总认为“国外学习轻松”,或者“在国内读不好的孩子,在国外就能适应”。所以我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孩子们要面对的挑战实际很难。

国外的学习内容和国内有区别,但是同样有要求,同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如果出国留学成为孩子成长的唯一出路,那么家庭的压力就会是巨大的。就会想着拼命挣钱供孩子出国留学,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让家庭经济状况陷入紧张,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没有一种学习方式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家庭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体裁衣,这样才会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幸福。

教育规划是理性的分析判断和决定,而不是跟风追求虚荣的情感 判断。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也让我们意识到教育规划的重要性。

20年前,银行的作用就是存钱、取款。现在银行的作用在于理财,各种理财产品的售卖,基金债券的推荐,核心都指向了理财规划。

每个家庭的收入来源是工资,现在已经有了大量的非工资收入的来源。经济发展让每个家庭可支配的钱变多了,于是就需要规划。

经过理财规划的家庭收入远远超过同等收入的不理财家庭。当我 们有更充分的资源可供调配,社会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是否进行规划则拉开了距离。

30年前,我们只能上家门口的幼儿园、小学,我们只有通过高考才能完成大学学习。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其他选择。30年后的今天,各种类型的幼儿园让我们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在学校的选择上同样难以抉择。

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规划就会让更多的资源成为我们的困扰。规划除了能够帮助我们做选择,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做准备。我们需要知道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小学对孩子的要求,大学对孩子的要求,生活对人的要求,我们才能在点滴的生活中做好准备。

最近10年,我们最大的一个生活上的变化是考虑问题的广度和长期性开始在增加。我们需要做教育规划,那么什么样的家庭需要规划?

每个家庭都应该有教育规划的意识,教育规划的能力需要父母的学习。

父母和教育者需要有远见,能够引领孩子的成长,能够知道在每个阶段孩子的成长最需要什么。眼高,源自于父母和教育者能够不断 地理解科学成长规律,还需要对生活中能够选择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 育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达到“法”。

这样的选择,就是教育规划。

我发现有很多父母都是“愤青”,在教育中提到两个词会激怒他们。一个是“规则”,另外一个就是“规划”。一提到规则,就觉得 是在限制孩子成长,让他们成为没有思想的人。

规则是一个中性词,好的规则就是帮助孩子成长,当然错误的规则就是妨碍甚至伤害孩子的成长。但是我们不去研究如何制定出好的规则,反而一提到“规则” 就认为是在限制孩子。

如果规则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允许他去探索。这样的规则是限制,还是在激发?

另外一个词就是“规划”,很多人会跳起来说:“不要去规划孩子的人生,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要规划。”确实,我们不能规划他人的人生,就算是我们给予了生命的孩子,也是不可以的。

但是,教育规划并不是在规划孩子的人生,而是在从一个系统角度为孩子发展选择一个教育组合,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家庭资源及所生活的地区做一个能够满足孩子成长需求的教育组合。

美国人的观念在过去60年间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都是因应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之变而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儿科医生本杰明·斯波克博士出版了《斯波克育儿经》。

作者在书中谆谆教诲婴儿潮一代的父母们采取放养式的教育,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 去自由发展,而不是压制子女,让孩子们追赶成年人生活的日程和规 则。那一代父母因此推崇放轻松的教育理念,追求同孩子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生活。

但是20世纪80年代起,关于何为好父母的主流观念和社会规范就开始发生转向,特别是自90年代开始,斯波克的“放任教育”越来越为人所摒弃。新一代的父母开始转向“精密教育”的新模式,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关于大脑发育的科学新知。

安妮特·洛罗是研究家庭志权威学者。她在自己的研究中厘清了 当今美国社会中出现的两种父母教育模式,并将之命名为“精心栽培型” 和“自然放养型”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模式,是由父母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

精心栽培的教育,主要是指中产阶级父母的育儿方式。这一类父母从一开始就为子女做教育投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社交技巧和文化素养。

自然放养的教育则放手任由孩子发展,让他们更多地凭借自己的天分和运气。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父母没有什么计划,也不怎么干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我们对个人成长理解的变化,也会带来父母教育意识的转变,这些变化都在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教育规划。教育是一套组合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相配合才能达到目标。

这些目标就是“道”,规划就是实现“道”的策略。

教育规划就是帮助家庭成员解决教育选择上的问题,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组合方案。

本文节选自《兰海成长教育公开课》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