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到6~10个月大时,大多就能自己爬着到处转了。这种自我移动能力的获得,对孩子的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
爬行能够使宝宝获得前所未有的视野范围和运动体验,会爬行的孩子对周围的物品在哪里、有多大、能否移动以及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等问题更加感兴趣,所以,爬行有助于宝宝学习判断距离的远近和空间的深度。
宝宝爬行训练要点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创造有利于宝宝爬行的环境,比如铺好地毯,用色彩丰富的物品布置,并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和安全开阔。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大胆放手,让宝宝自由探索吧!如果宝宝不愿意爬,或者没有爬行的兴趣,爸爸妈妈和其他成人可以给他们做示范,陪着他们一起爬,并在他们前方摆一些有趣的、新鲜的玩具,吸引宝宝爬着去够。家人“陪爬”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帮助宝宝获得“社会性参照”技能,即当宝宝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状况中时,可以通过从成人面部搜寻表情信息等,判断某种行为或者环境是安全还是危险的,从而做出决策,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或做出怎样的反应。尽管爬行是儿童动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会经历爬行的过程,有些宝宝能直接从坐立发展到行走,完全跳过爬行这一步骤。不过,我们建议家长要尽量鼓励宝宝多爬,这种全身运动对其大脑发展、思维开发、心理发展、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走 · 孩子运动能力发展的最主要成就把新生的婴儿抱起呈直立位,让TA脚底接触平面,TA就会做出类似迈步的动作。这就是发展心理学家Esther Thelen提出的“踏步反射”,这也可以证明,人类生来就具有迈步的能力。
一般来说,7个月大的孩子在大人搀扶或者扶着其他物体的情况下就能站立。到11个半月大时,大部分孩子就都能够独自站立了。通常,孩子在1岁时就能够自己站得很稳了。
以上这些一点点的进步,最终会促使孩子取得运动能力发展的最主要的成就——学会行走。
宝宝行走能力的发展规律在孩子开始独自站立的几个月之前,他们会扶着家具“四处走动”;当他们能独自站立之后,很快,大部分孩子都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走出最初的几步;通常在孩子1岁后不久的几周,他们就能走得比较好、达到学步儿童的水平了;到2岁时,孩子就开始爬楼梯,这时候小家伙们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爬;之后他们就会交替迈腿了!再往后,他们就学着下楼梯了;此外,在2岁的时候,孩子们也能开始跑和跳了;到3岁半时,大部分孩子都能金鸡独立和单脚跳了。Thelen的动力系统理论认为,行为是系统地将多种影响因素组织起来的结果。
比如,当孩子试着去够拨浪鼓或其它玩具时,其体能特征、欲望程度、精力水平、手臂移动的速度和方向,以及爬行过程中变化的手臂位置所带来的种种机遇和限制,都会影响TA是否能成功拿到。
最终,当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选择并组织出了最有效的、最能实现目标的动作组合时,就会产生一个解决方案,并且这个方案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灵活调整的。最后,孩子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行走比爬行更有效,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经验就促使着孩子学会走路了。
大多数孩子都会按照相同的顺序发展出相同的技能,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结构相同,有着相似的生理挑战和需求。作为家长,在帮助孩子发展这些运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因素,来激发孩子进行“身体移动”的练习。
"-切记,一定要为孩子提供舒适的空间、好玩的玩具、有趣的声音和清晰的示范等,至于整个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磕磕碰碰,都是孩子必经的过程,我们做到保护孩子不要受伤即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