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需要开口学说话的时候,父母这些做法都错了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今天我们聊如何助力孩子语言发育,帮助孩子“早开金口”。朋友认识一个“语言迟缓”的孩子,快二岁了,才会说“妈妈”“爸爸”“要”三个单词。很难想象,从10个月大到二岁的近一年的时间里,孩子只学会了三个词。

孩子妈妈说她不相信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因为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也会跟着哼,也会被逗的大笑不止。对于父母的亲近也会作出回应。可能孩子开口的过程还需要时间等待。



说话需要内在诱因

孩子的妈妈认为孩子智力正常,只是从表面现象判断,认为孩子能看懂动画片,却没有深入探究孩子的异常。

很多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好像什么都懂,但就是不开口说话,这也是很多父母共同疏忽的地方。孩子的语言发育要考虑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个是语言功能目的性,即说话的内因。第二个是语言情境,即在一定的语言形式上,使对话互相理解。



语言环境需要更加丰富

1、谁在教孩子说话:反省一下整个家庭与孩子的互动关系,大部分时间里陪伴孩子的是谁,是妈妈?是爸爸?还是奶奶?或者保姆?

谁和孩子说普通话?谁抽空教孩子学外语?谁教孩子日常生活用语?每天睡前是谁讲故事?统一下,一天下来,孩子接受语言沟通的总量多少?孩子经过几种方言的影响?不同语言习惯都会给孩子带来模仿的困难。



2、谁占据话语权:家庭里大人们,互相之间是如何沟通的?对孩子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语言学习的氛围是父母和家庭共同创造的,成年人之间情感冷淡,少言寡语,都会减少影响孩子语言模仿机会。

很多家庭是这样的,妈妈、爸爸早出晚归工作忙,老人或保姆在家里陪伴照看孩子,除了做家务,个人兴趣爱好以外,很少抽出时间和孩子有目的的沟通,闲时还要保证孩子的饮食、睡眠,这些都是占据了孩子白天最主要的语言练习时间。



3、谁在敷衍孩子:还有的为了省心、省事,放个音乐、视频,或者把孩子交给玩具,发泄孩子多余精力。这样的语言启蒙方式,想想都不寒而栗。

语言表达的机会需要更多

增加语言在双向沟通和交流的使用,是孩子语言启蒙的最重要核心部分。

1、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

用“用进废退”形容语言学习很合适,语言是沟通工具,说的越多,发音越标准,掌握的词汇越多,说的越多,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发展越快,很多孩子往往就卡在“话到嘴边半句多”的状态,词不达意,或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抽象事物的表达,更是难上加难。



2、语言不是自说自话

孩子的语言需要打开双向开关,才能多方向刺激孩子语言的表达需求。很多孩子在刚开始学说话时,都很擅长肢体语言,而父母更是神领会,往往一伸手,父母就把孩子想要的东西送到手里。孩子一哭,就知道下一步怎么办,生怕孩子多吃一分钟的苦,有人说“人工智能”会加速人类的懒惰,使人类不断退化,同样的原理,孩子习惯了依赖父母的全方位照顾,这种语言沟通上的懒惰会斩断孩子的语言沟通需求,更会带来语言能力的退化。



举例:孩子学会叫“爸爸”只是第一步,如何通过“爸爸”这个词延展自己的语言表达容量才是重要的下一步,当孩子叫“爸爸”时,爸爸就马上送上玩具或零食,这个瞬间很危险,孩子的语言思维被暂停,语言表达被遏止在终点,孩子下一步的表达意愿就这样消失。

不要以为孩子一个眼神,父母就领会,是一种血浓于水的“默契”,给孩子语言表达更多自由空间,孩子才会产生主动说话的动力和兴趣。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