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幼儿园里的“问题儿童”,幼师除了吼,还可以这样做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3
"

当幼师的都曾有这样的感受:

→ 组织一项活动时,嗓子都喊破了,但还是有几个孩子在那自顾自地玩,或大声嚷嚷,让人非常崩溃。

→ 两个孩子玩游戏时,因为一个玩具争抢起来了,互不相让,最后哭着吵着闹到老师那里。

……

而当小孩子们大吵大闹的时候,老师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吼,但是吼的效果并不大,该吵的还是吵,该闹的还是闹。

每个班里都会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需要老师要花大量的精力,给予更多的关注。其实,针对不同个性的“问题宝贝”,老师不妨对症下药,展开不同的教育方式,相信孩子会秒变“乖宝宝”,开展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顺畅。

类型一:调皮、任性的孩子

调皮任性的孩子似乎一刻都停不下来,不停地奔跑、打闹,无视活动规则,极具“破坏性”。

案例:吃午饭的时候,多多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边吃边和旁边小朋友聊天,一会又去管管隔壁桌上的事,受他影响,旁边几个小朋友也开始不吃饭,和他一起玩了起来。

与这类孩子沟通时,可以把“批评” “责备”包装一下,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与孩子的沟通效果会更好。

建议

1.先赞美孩子的进步,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可以说:“今天多多的桌子特别干净,说明他吃饭的时候管住自己的小碗了,如果他能够不讲话一定可以吃得更快更好!”听到这些话,多多的情绪大受鼓舞,果然开始乖乖吃饭。

2.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说话,不要带个人情绪。

当看到孩子捣蛋时,老师不要带着情绪批评他,以免其产生逆反心理,而是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有理有据,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3.实施惩罚时要温柔而坚决。

当孩子调皮的行为已经扰乱了活动规则或是打扰到他人时,老师可进行适当的惩罚,而且要温柔地坚持,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以此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和勇于承担的个性。

类型二:拖拉、磨蹭的孩子

有些孩子凡事都“慢半拍”,无论老师怎么催促,他总是慢慢吞吞的,开展班级活动的时间也经常被耽误。

案例:亮亮在班上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要慢半拍,别人洗手准备吃饭了,他还在慢悠悠地收拾玩具,别人吃完饭去散步了,他才刚开始吃饭……老师一直在催促他,可是亮亮并没有因此而加快速度。

对于此类型的孩子,老师应该弄清他为何总是“慢半拍”,不要盲目催促。

建议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学龄前的孩子没有准确的时间观念,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开展一些“珍惜时间”的活动,引导孩子认识时间、遵守时间、节约时间,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时间观念。

2.老师少催促,多表扬。

真诚的表扬和鼓励总能激励和打动孩子,老师不妨用表扬“催”着孩子做事, 如,“你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昨天有进步了” ,孩子为了不让老师失望,开展活动时就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变得更有效率。

3.组别安排上以“快”带“慢”

小朋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老师在分组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动作快的与动作慢的、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分在一组,在同伴的“帮扶”下,让他们尽快地跟上队伍的进度。

类型三:爱撒谎的孩子

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会遇到孩子有撒谎的行为,其实,孩子“撒谎”无关乎伦理道德,只不过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

案例:果果和亮亮一起在建构区做大炮,果果发现自己缺一块圆柱形的积木做炮筒,刚好亮亮那有,他想要但是亮亮不给,情急之下,他动手打哭了亮亮,拿走了积木。当亮亮向老师告状的时候,亮亮紧张地说:“不是我,我没有打他。”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老师应倾听孩子心声,解读孩子谎言里的“密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帮助他们认识“谎言”的本质及产生的后果。

建议

1.了解孩子撒谎背后的动机。

当孩子出现撒谎的行为时,老师不要急于拆穿,不问青红皂白责备孩子,可以先冷静下来,耐心地听听孩子撒谎的原因,如果是无意撒谎,或者是善意的谎言,老师应该站在孩子角度,感同身受地理解他。

2.慎用惩罚,避免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

老师设定的一些规则可能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导致孩子选择用撒谎的方式来逃避惩罚。因此,老师应该慎用惩罚,避免造成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

3.理解孩子,帮他分析撒谎的后果。

如果孩子撒谎危及到其他孩子的正当权益,老师应该及时帮助孩子分析谎言可能造成的后果,可以告诉他,他说的话会让其他的孩子感到很难过,甚至可能危及安全。这样能教会孩子换位思考,顾及别人的感受。

类型四:叛逆、霸道的孩子

老师发出开展活动的指令后,叛逆的孩子偏要反其道而行。为什么会有孩子爱唱反调呢?其实,就是孩子的叛逆心在作怪。

案例:在开展游戏时,昊昊和几个小朋友用小球丢来丢去,不少球被丢到了外面,老师制止了他们,并且批评昊昊不要打来打去,不然让他结束游戏,但是,昊昊还是继续把球扔到外面,甚至愈演愈烈。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必经阶段,幼儿期的孩子还不太懂什么是危险的事情,当成人制止他们的行为时,孩子们就会表现出对成人的不满意甚至反抗。其实,老师只要稍稍改变管教孩子的方式,他们的叛逆心或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建议

1.站在与孩子相同的地位上沟通。

和孩子沟通时,不要高高在上,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昊昊原本可能只是觉得好玩,但老师的指责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他的“叛逆情绪”。老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用关心代替说教,让孩子了解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2.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孩子和老师对着干、叛逆,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通常是想获得老师的关注。老师在平时不妨给他更多的关注,相信孩子的转变是让人惊喜的。

童话作家郑渊洁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培养教育他们。”作为老师,找到孩子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你会发现孩子竟然如此乖巧,而所有的教学难题也都迎刃而解。

想了解更多幼儿教育方面的资讯,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幼教资源共享吧】

【幼教资源共享吧】专业分享幼儿园手工、舞蹈、早操、律动、教案、课件、环创、工作计划、总结、教师随笔、观察记录等幼教资源,同时也分享家庭育儿、教育管理等科普知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