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别让母子关系过分亲密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母子关系

“妈妈心里流的泪,常常很容易流到儿子的心里去。不要以为藏起来孩子就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有个人比你还清楚,妈妈的感受,常常会变成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三岁以后,你得有自己的空间,不管是工作、兴趣爱好还是朋友。总之,这个跟孩子无关的空间,可以让你跟别的成年人交流,能够给你补充精力,得到快乐,让你更有能量做妈妈。这也意味着当你需要自己的空间时,你可以对孩子说‘不’,孩子也要学会尊重和接受这个事实――他不能完全占有妈妈。而这恰恰是在鼓励你的孩子自立。”

1.当母子关系过于亲密

前不久网上有一篇文章,14岁的男孩还和妈妈搂在一起睡,一天半夜,男孩惊叫:“妈妈,我尿床了。”妈妈一看原来儿子遗精了。妈妈觉得这件事情自己不太好解释,丈夫出差回来后妈妈和爸爸讲了这件事,谁知爸爸却对着男孩一顿臭骂,“你一定是想了什么不正经的事,哪有什么心思读书”。儿子百口莫辩。以后一见爸爸就躲,学习再也提不起劲来。有次爸爸又对儿子发火,谁知平日温顺的儿子一反常态对着爸爸又吼又叫,让爸爸害怕,只能带着他来见心理咨询师。又一则消息:小梅结婚后因工作关系,夫妻两地分居,每年相聚极少。儿子出生以后基本就是小梅一手抚养长大,母子关系非常亲密。每次单位搞活动,小梅总领着儿子一起参加,在活动中母子俩手牵手不离左右,令同事和朋友羡慕不已:“儿子真是你的贴心小棉袄啊。”小梅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平时小梅一直和儿子睡,儿子10岁的时候,在丈夫的强烈要求下,开始母子分床。但是每天晚上临睡前儿子总会非常体贴地对小梅说:“妈妈,你累不累,要不要我帮你捶捶背?”或者抱着被子过来问:“要不要陪你说说话?”因此很多时候母子俩又会睡在一起。小梅也觉得儿子像个小大人,让她觉得非常踏实,温馨。每次他爸爸回家,儿子会主动地声讨:“你只知道工作,心里有妈妈和我吗?别人家买米换煤气罐,都是靠爸爸,我们家全靠妈妈。”儿子的责备让老公有火无处发,于是就责问小梅:“你在儿子面前说我什么了?”还没等小梅诉说,儿子又来帮腔:“妈妈没有和我说什么,我和妈妈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妈妈怎么想的,我全知道。”儿子甚至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我会给你买首饰。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买。”在小梅眼里,儿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理解她,最关心她的人。

然而到了儿子12岁,他的表现却让小梅困惑。那天儿子生日,小梅让儿子请几个好朋友来玩玩。但是到了晚上儿子告诉小梅,没人来。这令他有些沮丧。于是小梅陪着儿子到他喜欢的餐厅好好地吃了一顿。为了让儿子开心,小梅趁着放假让他到上海小舅家玩玩。小梅每天四五个电话,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事就是想听听儿子的声音。没想到弟弟在第四天就给小梅打来电话:“到车站去接你儿子吧。我给他安排的活动他都不愿参加就是要回家。说是担心你一个人在家不放心。”孩子如此孝顺让小梅非常感动,可是下了车的儿子却一反常态责怪小梅说:“都怪你,天天说想我,要我回家,害得我没法参加东方绿舟少年营活动,也没有机会参观东方明珠。”自此以后儿子性情大变,说什么都和小梅对着干。小梅非常苦恼。

2.倾斜的家庭三角关系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母子关系过度亲密,背后都有着心理动力的因素和社会原因。

一般来说都是父亲缺位造成的。父亲缺位,有的是工作关系,有的是夫妻感情失和导致。但是并不是说只要父亲缺位就必然会造成母子关系过度亲密,而是母亲无意识中把情感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就像第一个案例中,12-14岁的男孩正处于阳气极为旺盛的时候,而妈妈的年龄也达到34-40岁左右。俗话说:女人30如狼,40如虎。由于丈夫的常年缺位,女性的情感得不到满足,这时候妈妈就会无意识地把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

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经常碰到这样的妈妈――“老师我知道孩子大了应该分床,可是只要一分床,孩子要么哭闹,整夜不睡,要么生病,所以我不得不继续和孩子同床。”其实妈妈以为自己这样做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但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能敏锐地捕捉到妈妈细微的情感需要,他会用不同的方式让妈妈冠冕堂皇地接受他。如上面讲的案例,小梅的儿子会主动关心“妈妈累不累,要不要陪伴着说说话”,当母子俩搂在一起睡的时候,妈妈会感觉到安心、踏实。这样的母子连心让儿子和妈妈心有灵犀。就像小梅的丈夫疑心的那样,“你究竟给孩子说了什么?”为什么丈夫会疑心,因为儿子说的这些话确实是小梅内心所思所想,尽管小梅没有说一个字,但是儿子能感受到。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那个三角关系必定会倾斜,随之家庭关系就会恶化。案例中那个抱着妈妈睡到14岁的孩子遗精了,对这样的一种生理状况他不了解,非常害怕,希望得到父母的解释和支持。妈妈总算知道忌讳,让爸爸来教育,可是被排斥在外的父亲不分缘由对儿子一番狂轰滥炸,把一个懵懂的孩子压趴了。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孩子要长大的内在能量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当他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当他要长大的能量再次冲击着他时,他便用习得的方式以牙还牙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来表达自己的成长。

爸爸的不由分说也有心理缘由。现在的家庭一般是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家庭的结构是呈等边三角形,父母关系就像一条底线,底线长于腰线那么家庭结构是正常的稳固的。如果母子关系过于亲密,那等边三角形就会变成直角三角形,爸爸就会被边缘化。当一个人被家庭边缘化以后,他会愤怒和恐惧。当然这种愤怒他无法言说,他不可能和儿子说“你抢了我的位置”。但是潜意识中的害怕、担忧是真实的,那么这种情绪就会通过社会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当他得知儿子“遗精”时,他不是作为一个父亲的身份祝贺儿子长大成人了,不去教导儿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遇上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置,而是骂他“你一定是想了什么不正经的事”,从中不难发现这父亲心里的嫉恨与愤怒。在这样的心理动力的互动中,一个家庭的关系能好吗?所以,母子关系不宜过度亲密。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可以防止母子关系的过度亲密呢?

1. 分床,帮助孩子设立界限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孩子在0-3岁嗷嗷待哺的阶段,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培养“希望、自控、意志力”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母子怎么亲密都不过分。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爸爸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儿子明白,爸妈才是这世界上关系最亲密的人,我只不过是他们共同的儿子。教育儿子学会人际关系、建立边界。也许分床就是一个最好的建立边界的方式。“床”在家庭中就是代表各自的领地,父亲不能轻易地让出,如果允许孩子随意侵占,那么随着孩子不断长大,父子关系就会越趋紧张甚至势不两立,而孩子长大以后到社会上也不会懂得遵守社会规则。因此,第一步做的应该就是和儿子分床。

2. 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性别意识

孩子在六岁以前他的性别意识是模糊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六岁以下的男孩女孩有时会拉开对方的裤衩看个究竟,这是孩子在探索性别意识,为什么男孩和女孩不一样啊?这时,我们成人不能用我们的价值观来看待孩子的行为举止。但是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我们做家长的有必要告诉孩子男女之间交往的规则,“男女授受不亲”。这个“授受不亲”不是封建社会的规矩,而是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比如家有女孩,你必须告诉她:凡是裤衩、背心包裹的地方不允许任何人碰。凡是男孩,家长得告诉他“小鸡鸡不能让别人摸”。这种教育还包括孩子的容貌衣装,女孩留发梳小辫可以穿裙穿裤;男孩短发,穿裤不宜裙装。这些规矩看起来是小事一桩,实际上对孩子的心理会有一个暗示,“这是界限,任何人不能超越”,从而保护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明白自己是谁,以及何种性别。

这些母子关系过度亲密的妈宝,在12―17岁之间由乖乖仔变成犟头倔脑的愣头青我倒觉得是大好事。从心理学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需要建立的品质是忠诚,他们的冲突是自我同一性或角色混乱,也就是自己的性别和社会的要求是否一致。这实际上是老天给妈宝的一次纠正机会。如果说妈宝们在这个时候逆反,那么我恭喜妈妈们,你的孩子终于长大了。实际上潜意识里妈宝们知道自己是个男人,要有自己的生活,但是要独立要长大必须要和妈妈分离。这在情感上、意识上会让他们有不舍和罪恶感。多年的母子“心有灵犀”让他们知道,日渐衰老的妈妈情感上更需要他们,如果这时候舍下妈妈,会有一根道德的“鞭子”在抽打他们,“我是不是太自私了,我是不是没良心”。他们会很痛苦,很焦虑。如果妈妈们知道这个道理,希望孩子真正长大成人那就千万不要再给孩子施压,不仅要告诉他:“妈妈自己会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同时在行动上也应有所表示,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交些朋友出去走走看看,让孩子看到你真的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果这个时候,妈妈不知道这个道理,埋怨儿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不要妈妈了”。那么情感的惯性和所谓的罪恶感会把妈宝紧紧地绑在妈妈的身边,一辈子也长不大。很多的“宅男”都有这样的因素。

愿我们的妈妈们看了这篇文章能引起警惕,五岁左右一定要和男孩分床,孩子大了不要有过度的肢体接触,让我们的孩子一路健康成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