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说越不听,越不听越说”你家孩子也是这样的吗?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相信不少家长都在追《小欢喜》这部剧。

《小欢喜》里边的三对父母除了要面对工作生活上的难处,还要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

为什么以前乖巧的孩子,现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呢?为什么我越教育孩子,他越不改?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吗?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问,不如一起看看这篇文章吧。

在后台收到过很多家长的留言,主要的困惑都集中在如何管教孩子上:

孩子以前很听话,现在说什么都不听,一说就顶嘴。

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怎么补课都没用,苦口婆心劝导也没用,怎么办?

说孩子两句,他就不乐意,还吓唬我们,说要离家出走。

说句实话,真的太理解这些父母了。

前几天,一个家长朋友监督孩子写作业,孩子三个小时才写了十个字。朋友开始还慢慢跟孩子沟通,说写作业就写作业,不要分心做别的。孩子点点头答应了。

过了两小时,朋友一看,孩子就写了五个字,朋友立刻就火了,劈头盖脸训了孩子一顿,还罚他多做一篇题。

但是孩子依旧我行我素,边玩边写。

朋友又气又急,完全不知道曾经乖巧听话、喜欢学习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郑渊洁有一子一女,儿子小学毕业,现在是CEO,女儿是学霸,被美国六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

两个孩子,走了不同的道路,最后都走向了成功,这跟郑渊洁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他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父母合格,孩子才能优秀。

01

家庭教育不是控制是示范和引导

《变形计》中,有个女孩叫郑莹佳,她的爸爸对她实行24小时监控。爸爸要求她做什么,她就得做什么。

一次,郑莹佳正准备跟闺蜜吃饭,爸爸一个电话过来,要求她20分钟内马上回家。她只好取消餐厅订单,打车回家。

她无奈地这样评价爸爸:

封建、控制欲强、疯狂说教派。


这并不是个例。

知乎上有这么个问题:父母控制欲太强怎么办?

其中一个回答是:

我出生到现在,所有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几乎都是父母做的,中考怎么填志愿,上哪一所大学,读哪一个专业。父母说服我的永远是那句“我们是为你好,我们都是过来人了”。

如果跟他们沟通有用的话,我真的想说:“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的命只有一条,我从未依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拜你们所赐,我从未真正快乐过。”


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与痛失至亲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接近。

有些父母,他们将家庭教育理解为控制,我说什么,你就得听什么。比如,你就得好好学习,你该写作业了,你只能按照我说的去做。其实家庭教育不是控制,家庭教育是示范和引导。

02

留住孩子的什么比让孩子获得什么重要

刷爆朋友圈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夫妇的育儿观备受认可。

哪吒是魔珠转世,刚出生就破坏力惊人,被陈塘关百姓视为妖怪。

他跟小孩玩,百姓误以为他要伤害小孩,用烂菜叶、泥巴扔他;

他从妖怪嘴里救出小女孩,百姓说他要吃了孩子,拿起棍棒要打死他;

他所到之处,百姓四散奔逃。

可即使被百姓误会、打骂,哪吒也没主动伤害百姓半分。

这是因为从哪吒出生起,李靖夫妇对他就没有半分嫌弃,对他只有爱和保护。

母亲相信、呵护哪吒;父亲愿意代替他受死。

哪吒生在偏见里,世界与他为敌,父母却坚定地站在他身边,他还是能够向善。

所以,哪吒放下了愤怒,为了父母和陈塘关百姓慷慨赴死,赢得了所有人发自真心的尊重。


我们知道,人的成长过程,是日积月累构成的。孩子成人后的行为,和孩子童年少年时经历的每一天都有关系。

一个人的成功,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从他出生起每一天的积累或者说每一天接受的教育和影响决定的。

世界上所有事都是好坏各占一半。

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看似不好的行为中找到孩子的优点。

但很多父母,却在孩子良好的行为中寻找孩子的缺点。

许知远在《十三邀》里问姜文:“你这么多年遭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姜文回答:“没跟妈妈处理好关系。”

从世俗的角度看,姜文无疑是成功的。可他的妈妈从来没有认可过他。

姜文考上中戏那天,兴奋地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妈妈看了一下录取通知书就扔到一边,说了一句:“你那一盆衣服没洗呢。”


姜文拍电影赚钱给妈妈买房子,她也不去住。姜文的电影得了大奖,妈妈也从来没有当面肯定过他。导致他现在一直很自卑。

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贬低能摧毁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渴望欣赏。

03

打击、贬低孩子不是教育更不是“为你好”

节目《不好说特想听》里有个环节,子女要给父母做一个述职PPT,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

父母们听后对孩子工作的评价是:

太过于理想了。

你这些想法为什么不正常一点?

我感觉你是在玩。


比尔·盖茨的父亲说:“作为父母,你对孩子不管怎么做,就是不能贬低孩子。”

经常被打击、贬低的孩子,长大后会很自卑。无论他们怎么做,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董卿的父亲认为,人要过苦日子,后边才有好日子。

所以,从小父亲就对董卿非常严厉,不让照镜子,不给买新衣服,限制任何文体活动。从高一到高三,每年寒暑假,董卿都必须去宾馆当清洁工,1天1块钱,30天30块。


学习上,更是贬低和打击,几乎没有被表扬过。

董卿参加麦家新作《人生海海》座谈会时,谈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说起父亲对她的极度苛刻:

“我到现在还会自卑,我要付出很多很多,拿命去搏,把事情做得比别人好很多,才会让我觉得很踏实,我会觉得我很安全。”

有的人会认为,正是董卿父亲对她的苛刻才造就了董卿现在的成功。

实际上,完全不是。打击和贬低除了造成痛苦和屈辱,没有其他意义。跟成功更是没有关系。

董卿现在这么优秀,是因为她内心的强大和自身的努力。大多数人如果处在董卿的成长环境中,只会一蹶不振,沉沦下去。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看重的是父母的认可,得到父母的尊重和鼓励。

父母合格,孩子才能优秀

热播剧《小欢喜》讲述了在孩子高三这一年,三个家庭如何应对的故事。

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小陶虹扮演的单亲妈妈宋倩,她的整个人生都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实施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


但有一个情节让我对这位母亲有了不一样的印象:

宋倩为了让女儿英子高兴,带女儿去看电影。结果发现女儿已经看过了,她火冒三丈,指责女儿浪费了学习时间,直接离开了电影院。


其实女儿只是为了让她高兴,并不是有意浪费学习时间。 回家后的宋倩,看着女儿萎靡的样子,心里十分难受,她知道女儿是为她着想。

她内心觉得对不起女儿,不好意思直接道歉,就选择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跟女儿道歉。

第二天早上,宋倩跟女儿小心翼翼地说:“那部蚁人你没看过吧?”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又说:“要是下周有时间,妈请你去看啊。”

女儿瞬间就放松下来,开心地上学去了。


我们以为宋倩是一位独断专行、不在乎女儿想法的母亲。但这个情节恰恰说明,她在跟女儿平时的相处中,是真心、平等地对待女儿的。

所以她的女儿英子,除了是个学霸,也是个待人温和、替别人着想的好姑娘。


作为父母,我们爱孩子是本能,但教育孩子是本事。

父母的教育,从来不是事无巨细的万事包办,也不是“全听我的”的过度控制。而是进退有度的身体力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最为深远的。

学科知识,孩子可以从课堂上学习,但安身立命的生存智慧,待人接物的处事原则,只有父母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才能传递给孩子。父母的一次身体力行,胜过一万次口头说教。

育儿也是育己,当我们能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孩子就会勇敢地追逐自己的凌云壮志。​​​​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