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父母都是教育孩子要听话,要做一个懂事的乖孩子,这种教育潜移默化,让很多人在成长后都变成了懂事的傀儡,听一个朋友说过,一直在吃懂事的亏,这是他做人的最大败笔。 为什么?因为,懂事!懂别人的事!理解别人的苦楚!顺从别人的意志!牺牲自己的利益!然而,从来不会为自己做点什么,也不懂自己。
前段时间,在知乎看到过一篇小散文,内容是:
我一直都很乖,不打架,不谈情,不晚回家。
我一直都很乖,乖乖学习,乖乖看书。
别人对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文静,淡漠。
乖了那么多年的我,忽然觉得有些悲哀。
青春这样有活力的时候,我却沉稳的可怕。
学校的孩子的共同话题,我从来都插不进去嘴。
别人激情四射的舞动青春,我淡淡的站在台下看。
妈妈说,青春应该是8,9点钟的太阳,你却是晚上7,8点钟的月亮。
我对自己说,我要做一个活泼可爱外向的女孩。
可惜在精致的伪装也抵不过时间的流水冲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褪去了那活泼天真的外壳,露出淡漠的本质。
伪装太累,还是这样好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的要让着小的这种话,我们都听得太多,但是你想过没有。孔融让梨,也是让利!当你不断的教育孩子让利给别人的时候,他们会潜移默化的变成不懂维护自己的利益!那将来孩子长大,你觉得他会变成怎样?
久而久之,孩子心中就会形成道德枷锁,让他们在社会上各种让利,做事情束手束脚怕伤害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成就?
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还是经常看到长辈对孩子说:“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以证明爸爸妈妈还爱着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偏偏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做一个从不提问的“乖”学生、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时代
孩子的“听话”应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动,鬼主意多,父母应做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在学习和对待事情上。当孩子出鬼主意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乐趣,引导他们应用在实际生活上。最后,我想对孩子说,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唯独,不要做一个乖小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