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人,如果他不善于教育自己,他就不可能教育别人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管是什么人,如果他不善于教育自己,他就不可能教育别人。”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自尊心、反叛心空前强烈,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否接受教育,关键取决于孩子在内心是否认同接受教育者。不少父母都经历过叛逆期孩子的折磨与煎熬,孩子的各种出格言行,使父母疲惫不堪,伤心失望。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没有理由轻易放弃。常用的是三步教育法,先是苦口婆心讲道理,再就气急败坏时难免训斥或动手,最后就是听之任之,叹声,没办法了。其实,在孩子乖巧可爱时,父母就要居安思危,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应对。孩子进入叛逆期,自我成长中的父母更容易融入孩子的教育。不爱学习,停留在原有教育经验上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叛逆期孩子的父母,最苦恼的是没法和孩子交流,孩子已然长大,用老办法教新孩子,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看到很多父母因孩子叛逆而备受煎熬时,我则庆幸自己在养育大女儿、侄子和小女儿的过程中,没有过多地受到这方面的干扰。迄今为止,还没有遭遇过孩子明显的“叛逆”,无论是两到三岁孩子的宝宝叛逆期,还是儿童叛逆期,亦或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期,和孩子之间的小小冲突是有过的,但没有严重到因此而丧失为人父母的幸福感。


小女儿自幼喜欢画画,多次向我提出要在课外去学习美术。因为之前她已经有一门课外兴趣课书法在学,时间上错不开,加上周六周日想让她放松一下,所以就没答应。突然间,曾经贴心的小棉袄对我冷漠起来,一出言她就反对或吐槽,关系变得疏远。我不急也不燥,先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发现讲要求讲道理易引起她的反感和回避,于是改变交流方式,多行动少说话,在生活上更加细心周到的照顾,多创设条件一起参加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如看电影、看画展等。她开始向我吐露“心声”,她还是想学习画画,请求我不要偷了她的梦想。我耐心地跟她说明我反对的理由:书法已经学习了几年,要坚持,不是要她成为书法家,而是想让她在学一门精一门的过程中练就坚持、从一而终的好习惯好品质,也是为了她周六周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如果确实很想学美术,只好在坚持学习书法的基础上可以多加一门。也可以在寒暑假时间充足一点的时候再报班学习,平常在校时间,美术老师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去跟着画一画。最终,小女接受了我的建议,美术老师有时间的时候就跟着老师去画画了,每一次她画画我都会及时把作品拍照发动态进行分享,以示我的重视与欣赏。寒暑假,精心为她挑选美术专业班进行学习。很快,她身上的叛逆行为不见了。因此,让孩子不再叛逆,首先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用积极言行和思想去改变孩子。在和小女缓和关系的过程中,我先查阅很多相关教育案例,用心梳理了和她沟通的近十种方法,最终认为引导深入思考问题,让她自己选择,并在选择之后,为自己所选付出努力。这种做法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唤醒内驱力,她行动的动力来自自己的内心,这样即使要多学一门特长,在放假要多花时间去学艺,也会感到有动力有成就感。我面对问题先从自身出发,通过学习查找方法,最后学以致用,以“导”为主。这种方法让我更有效地助小女平稳快速度过了叛逆期,让她重现乖巧可爱和积极向上。


叛逆期的孩子如果缺少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就会将注意力转向外界,去寻求自认为的安全感。所以,才有“缺爱的孩子会早恋”之说。孩子叛逆期期间,父母千万不要以任何借口忽略对孩子的管理与陪伴。如果孩子不能顺利度过叛逆期,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在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与父母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数孩子会因为父母的一起成长而更好解决好这些分歧,在维持彼此间积极情感的同时,重新调整与父母间的关系,使之恢复常态。把孩子叛逆的各种表现当作他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在心里真正接纳孩子跟小时候的不同。避免暴力沟通,少指责、抱怨、唠叨、威胁、多用心倾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就是对孩子情绪的最好安抚。通过学习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努力把自己传递爱的方式调整到孩子需要的频道上,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他。比如拥抱、摸摸头、亲亲额头等等“亲密接触”。如果孩子小时候跟你很亲密,因为现在叛逆表现不好,就没有了这些爱的动作,他的内心是失落至失望的。


要使孩子天天向上,父母就要好好学习。学教育孩子之道,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方法众多,读书,和他们交流,上网阅读相关教育案例,听专题讲座,写心得等等。道路千条,读书为便。让家长读书,并不是有意难为家长,也不是让家长去做学问、成专家。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我反思,去看看“人家”是怎样做的,听听专家是怎样说的。就是要求爸爸妈妈能为孩子付出一点时间,愿意为孩子去努力。在闲暇之余读书,改变做法,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收获由少变多,点点汇集成线,线可成面,面可成体,立体交叉,多面多元。这样的你,可以更好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样的你,对待孩子的错误,会有宽容的心。对孩子考试的失败,会有呵护心,面对行为习惯不佳的孩子,会有耐心而较真的纠错过程。这样的你,能更好理解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心理需要和困惑,做孩子的朋友,帮助他们拨开心灵的迷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家长们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好好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以忙为借口,而放弃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努力。父母家庭教育能力自我提升和完善就是最好的成长。在逆反期内,父母不要跟孩子斗气较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多听各方意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和改错的时间。不以家长的“威严”压制孩子,强制孩子屈服,不跟孩子硬碰硬,放下家长的架子,耐住性子,学会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学会倾听孩子声音,或许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暖暖的几句话,轻轻的几次抚摸,孩子的心结就能解开,就能让孩子从极度叛逆中走出来。就如昨天晨跑时间,我和往日一样,邀请了一位同学一起跑步。这位同学在班上的成绩和表现都不佳,尤其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我想边跑步边和他聊一聊。从他的小学求读学校到他未来的大学目标,我问,他答,我们聊得很轻松愉快。当他跟我说他想学医但没有定大学目标时,我告诉他,一定定好目标。可以定两个,一个略高于现实的、一个略低于现实的,然后就咬定目标去努力,没有目标读书会变得很苦的事。最后,孩子告诉我,因为成绩在宏志班里垫底,加上自己没有目标自制力差,经常会感觉到来自周围的失望,所以自己就越发自我放弃了。他说“谢谢您今天给我的努力,我会试着去努力的”。快下早读时,我收到他英语老师的短信:“商校长,今天早读某同学有了明显的改变,谢谢了!我也会继续鼓励和跟踪的,期待孩子的进步!”那一瞬间我既高兴又心酸。高兴的时小小的一个举动,十几分钟的陪跑聊天能让孩子有明显的触动。心酸的是,孩子有时要得并不多。


叛逆期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及时调整自己,加强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孩子出现叛逆问题,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要反思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这个时段是家长自我改变和成长的的重要契机。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变为习惯,90天的重复可能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说,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不同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像今天一样需要学习,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教育,能够决定孩子的一生,这也是学校和老师不能够替代的。父母现在给孩子什么,孩子将来就会回馈什么。


美国约翰.柯尔曼博士认为:“孩子有很多行为都是与成人的行为变化有关。他说,成人对自己的习惯、情感和忧虑表现的日益开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产生不良行为。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要孩子诚实,自己对人却不真诚;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随随便便。孩子因你的“假”而抗拒你的教育、甚至是爱意。因此,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首先要做到正面的主导作用。“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最终挨着学堂而居。“岳母刺字”,一个“精忠报国”的刺字,成了岳飞戎马一生的行为准则。事实证明,家就是最好的学校,有教育智慧的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庭中不和谐的吵吵闹闹、训斥棒打等等因素催生了“问题学生”。孩子在学校里得到了几年的正面教育,抵不上不和谐家庭中的一年的反面教育。“寒门出贵子”,寒门学子从物质条件看不占任何教育优势。但家贫,父母维持生计的艰辛,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些现象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困则思变,穷则思改,孩子学习的动力可能由此被激发。同时,父母没有文化的,往往更敬畏文化知识,看到孩子的一点进步就欣喜不已,看到孩子学到一点知识就高兴万分。他们会用一种欣赏的、不干涉的、鼓励的姿态陪孩子一起成长。孩子最怕自恃有才的“半吊子”父母,自认为懂教育懂孩子,对孩子的所做所为“头头是道”的指导和批评,表现为絮絮叨叨、指指点点、喋喋不休、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用心良苦却成空,孩子会生烦、生厌,反而逆反,该学的也不学了。所以,父母的学习不限于书本,练就朴实真诚等好品行也是一种成长。


学校老师须经过师范院校的几年苦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经过全国教师资格的考试,然后是入职培训,备课备学生等才能走向讲台。而身为父母,有多少人未曾完整看过一本家庭教育书籍,未成认真思考或学习自己怎样更好做父母。碰上叛逆期孩子的教育,立马成为新“文盲”。动辄以爱的名义施以过度保护,或是父母双方教育观念不一致,一方溺爱纵容,一方棍棒相加。更有甚者只会一天到晚叨唠不休。父母之爱,至善至真,但是,有爱并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舔犊之情,护子之态,动物亦然。最好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不再叛逆,亦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