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孩子,没必要那么主动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作者:胡慎之

知名亲子关系专家

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胡慎之家庭教育课》《情绪课》在头条专栏热销中

在我的一些亲子教育的讲座上面,有时候会有一些爸妈来问我:

我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跟别人说话,我很担心他会交不到朋友,或者被同学欺负怎么办?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较开朗,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有一技之长,能够在某些方面超越别人;总的来说,我们好像是想要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有时候,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似乎性格比较内向,就会有一些担心,或者希望能够改变孩子。

那么在这里,我们要先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内向?以及他为什么会内向?这里边有好几个原因:

首先,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性格内向,其实只是我们自己给他下的一个判定。

一些爸爸妈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不是很合群,出去不会跟别人主动打招呼,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也不太愿意回答,于是就判定这个孩子是性格内向。

我听过一个妈妈说,我孩子出去的时候,不会大大方方的叫人,而是扭扭捏捏的,我也没见过她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所以我觉得她性格比较内向。

那么这种情况的话,可能更多的是父母自己下的一个判定。

为什么会有这种判定呢?因为我们头脑中间可能有一个我们所期待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出去是落落大方的,甚至在很多公开的场合,能够自信地上去表演,而不是回避。而往往很多时候,孩子并不像我们所期望的样子,因此所谓的性格内向,可能来源于我们自己内心的一些期待。可以说,孩子不是真的内向,而是“被性格内向”了。

第二方面的话,我们说性格内向,是一种气质。

人有各种各样的气质,包括外向内向,而气质绝大部分来源于遗传的基因。但是气质其实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就像一个内向的人,他可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情,但是他很难去做那种跟别人自来熟的人;而一个外向的人,他到哪里都可以呼朋唤友,但是你让他去做一个研究的话,基本上是很难的。所以在这里边,气质没有好坏,反而可能是父母自己的判定,觉得内向不如外向好,而产生一些担忧。

第三方面,我们还要把内向跟自我封闭区分起来。

自我封闭不是内向,它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策略。但很多时候,父母可能会把孩子的自我封闭,当成是性格内向。

比如说在家里边经常被侵入的孩子,他往往会自我封闭,如果父母太过于唠叨,有一些孩子就会把门关上,躲在自己房间里边,不跟你有任何的交流,这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同时,如果说一些成瘾性的行为,比如孩子太过于沉迷网络,在现实中间互动很少,这也可能是自我封闭,而不是内向。另外,如果孩子内心有一些自卑的话,他也可能会封闭自己,比如看到一群同学在打羽毛球,然后他内心会有一种比较挫折和沮丧的感觉,于是扭头就走,或者坐在一边发呆,别人叫他一起玩,他也不愿意,在这种情形下面,这个孩子更多的是一种自卑的状态,而不是内向。那么还有一种自我封闭的情况,就是孩子内心比较缺乏安全感,他觉得外面的环境不安全,就会回避社交。比如说有一些孩子,在家里跟父母相处得蛮好,但是在外面就不太愿意去交朋友,甚至我们让他去买一些东西,跟店员沟通,他都不愿意,因为他的内在是不安的,他无法确认别人会怎么对待他。

因此我们不光是看他家里边跟父母之间的关系,还有他在外面跟同学或者其他人的关系,如果他的表现是一致的,那么也许孩子气质天生就是比较内向的,如果不一致,那么有可能他只是在自我封闭。

第四方面,如果孩子是忽然之间变得不爱说话,或者不合群,有可能是因为他正在适应一个新的环境。

就像我的大儿子,原先他在广州读书,后来因为一些调整,他就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上学,然后曾经有一度,他变得特别内向,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吃饭。那么在这里边,他其实是需要一段缓冲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后来等他慢慢熟悉环境了以后,他就开始去融入了,这是一个适应性的问题。

第五方面,在孩子成长的一些关键时期,他会有一些被认为是内向的阶段。

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孩子,原先五、六岁的时候,又唱又跳很热闹,但是到了八、九岁或者青春期,忽然之间一下子就很内向,那些人来嗨的东西全没有了。其实这是我们成长中间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因为随着我们长大,内心中间会有越来越多的情感和困惑,我们就会经历一个向内思考的过程。

因此总的来说,我们需要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是性格内向,还是说其他的一些表现,因为面对不同的情况,爸妈应对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那如果孩子确实是性格内向,我们可以怎么应对呢?

首先,我认为接受一个内向的孩子,比改变他对他来说更有益处。

比如我就是一个相对来说内向的人,而且有一些社交回避的状况,但并不代表着我活得不好,我依然能够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过得很开心。

但是作为父母来说,要把自己头脑中间的期待打碎,或者驱赶出来,可能确实很难。因为如果我们无法接受自己,或者对自己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会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一种补偿。

所以第一个方面是,我们要思考一下,能否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第二方面,我们可以去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独特的东西。比如一个内向的孩子,你可以跟他说,你很多的时候比较安静,不喜欢热闹,其实你很懂得思考。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孩子的独特,并且给予他鼓励的话,也许这个孩子就会变成一个愿意思考问题的人,发展出很好的能力。一个不太爱说话,老是在思考的孩子,说不定以后会成为一个哲学家。

第三方面,其实孩子未必需要那么的主动。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孩子有一些要求,比如在社交中间一定要主动,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关系里边两个人都很主动,他们往往是很难成为朋友的。我们会发现,朋友之间恰恰是一个不是很主动,另一个是主动的,这样的关系才会更合拍、更匹配,哪怕是情侣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所以实际上,每一个人都能够匹配到适合自己的人,内向的孩子,没必要那么主动。

第四方面,让孩子能够接受自己。

有些爸妈一直希望能够改变孩子,要求他去做一个外向的人。

就像我有一个个案,他本来没什么问题,只是说比较内向,但是父母就觉得他是不是生病了,然后一定要带他来看心理医生。

在我对他们进行家庭访谈的时候,妈妈不断地跟孩子讲,你有什么要跟老师说的?你心里边是不是有什么难过?她已经先判定孩子有问题了。

我就跟她说,你的孩子也许像他的爸爸,不太爱说话,他认同爸爸这样一个气质。

所以在这里,父母首先要接受孩子,然后孩子才可以接受自己,这非常重要。

只有当他能够接受自己以后,才能在群体中间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跟别人建立比较好的关系。

< The End >

作者介绍 :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课》在喜马拉雅热销中。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