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学的社交,家长是最容易掌握的,而早期的社交原则也将是孩子未来中学、大学,乃至成人后其社交择友的基础。
家长手里需要有孩子班级的花名册,如果没有现成的就自己做一个。每天放学路上,跟孩子聊一聊当天学校发生的事情,在孩子的只言片语间获得孩子同学的信息,包括性格、成绩、特长等等,把这些信息收集、整理、记下来。
孩子低年级时贪玩,能闹在一起、疯到一快的同学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到了高年级,孩子有了分辨能力,他们会从事儿上分析身边的同学,窥探同学深层次的性格,并自动筛选自己的好朋友。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每天跟老师、同学朝夕相处,家长需要掌握孩子社交情况,必要时做有针对性的引导。
低年级时,家长们会自发的组织班里同学及家长一起外出活动,但到了高年级这样的活动就会减少或消失。家长的言行里,多少能看到其孩子未来的言行;或从家长的微信朋友圈可以了解其价值观,这也可能是其孩子未来的价值观;说是孩子的教育,实则是家长的考核。
自儿子10岁起,就有了独立社交意识,热衷于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或周末自主约同学打球。有时周末没约人,儿子会劝我和先生出去喝杯咖啡过二人世界,而他要留在家里,一猫一狗一本书的独享自由。即使用美食做诱惑邀他一起出去,小伙子也很有主意——我不吃!刚开始还真有些失落,出门不带娃,总觉得跟“身无分文”出门一样的不踏实;而现在,我们早已习惯他的单独行动。父母能为孩子做的就是在孩子有完全独立的社交圈前,教会孩子识人择友,懂点俗世凡尘里的人情世故。
孩子低年级时常念叨的名字,到了高年级不再提起了。孩子也会有固定喜欢的异性同学,家长需要带着善意了解孩子喜欢异性的标准,同性别的家长及时引导,这是在为孩子进入初中后的青春期做准备。
我家楼上的邻居小哥哥,比儿子大3岁,今年初二。还记得他刚升入初中时,就遇到了麻烦,被同班女同学要求加微信好友后索要红包,孩子拒绝没给。第二天,在校门口几个男生把孩子堵住打了一顿,孩子胆小没有还手。报警后,因邻居孩子没有还手,全责是对方。邻居小哥哥的父亲也是赌气,带着孩子在医院里把所有的检查项目全做了一遍。对方孩子家长又是道歉,又是给孩子买名牌鞋赔不是,事情折腾了近两个月。邻居小哥哥就读的中学是重点校,如果家长认为校园霸凌离我们很远,那么回忆一下2016年年底,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霸凌事件……。
孩子们的小社会是成人窥探不透的。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少让孩子有话愿意跟父母聊,经常跟孩子聊聊天,掌握班里同学的基本情况。
观察孩子周围的同学是否适合当朋友,当然不是说那个不适合当朋友的孩子,就是坏孩子。
有些孩子家庭教育缺失,他的父母都控制不住他,一旦升入初中进入青春期,没有敬畏之心的孩子将如同脱缰的野马,试问哪个家长敢让自己的孩子与其做朋友。
教室里过道狭窄,有孩子不小心撞了班里“小霸王”的课桌,还没来得及道歉,课桌主人的拳头就打到了孩子的头上,并伴着一句脏话:“你傻X啊!”。
“小霸王”中低年级时,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他母亲是全职妈妈,孩子白天上学,妈妈在家里没事做就学会了玩游戏,成瘾的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玩。班主任因为孩子玩游戏的事,请过几次家长,但没什么效果。
学校的体育公开课上,“小霸王”跟同学不小心撞在一起扭打起来。“小霸王”的妈妈跑进场内拉架,另在场家长、老师、学生们 “心惊肉跳”的一幕没有任何征兆的发生了:“小霸王”把拉自己的妈妈推了个趔趄,同时冲妈妈大喊:“你闭嘴,别管我”。一个孩子竟然如此对待自己的母亲。班里有如此的同学,家长们一定要关注,以免自己的孩子成为其霸凌的对象。高年级的孩子被欺负不会再找老师告状,遇事不再向父母求助;一旦孩子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他就会主动结交一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做朋友,以寻求保护。
孩子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好朋友,有一点自私。孩子们忘带文具时偶尔会向同学借用。当孩子抱怨好朋友,不肯借一张数学纸给他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别人借你是情分,不借你是本分。爸妈支持你多帮助同学,如果你不想我们也不勉强。但朋友之间就是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的礼尚往来。而不是一方无止境的奉献,那这样的话,奉献的一方会很累,总有一天你们的友谊会崩塌。
前几天,五年级的儿子希望我们给他提前准备《毕业纪念册》。因为,有几个六年级的好朋友要毕业了,儿子希望留下他们的毕业赠言。几位好朋友都考入了市重点初中,因为自己的朋友进了重点中学儿子很是骄傲,孩子在学校里有良师益友,才是最让家长放心的。
孩子,人情世故你得懂点,人性你也要懂点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孩子对隔壁单元住着的奶奶有点不满。我们跟邻居奶奶做了5年的邻居了,老人经常在小区里捡垃圾,老人们是经历了苦难的一代,节俭成了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对可回收利用的物品非常珍惜。
家里收快递的纸盒、饮料瓶、练过书法的草纸等,儿子都会存着送给奶奶。上周儿子送纸盒的时候,遇到了另外一位奶奶,平时也爱捡拾垃圾,她开口要儿子手里的纸盒,儿子就给她了。结果被隔壁单元的奶奶看见了,她埋怨儿子,没把纸盒给她,并要求儿子以后再有纸盒要给她,不能给别人。儿子心里有些不舒服。
其实,这样的人性小故事,以前给儿子讲过:午餐时,学校会给每位同学配一盒酸奶,你不喜欢喝酸奶,每次都把酸奶送给小红。有一天,班里新转来了同学小明,你跟他一见如故,中餐时你知道他爱喝酸奶,就把自己的酸奶给邻座的小明,结果小红生气了,她埋怨你把酸奶给了小明,因此小红提出绝交——这就是人性。
还给儿讲过一个故事:遇战争,你被追杀,你是去找那个一直帮助你的人救你,还是找你一直帮助的人救你?当时,二年级的儿子说,找自己一直帮助的人救自己。经过几年的学校生活孩子说,他会发现,那个一直帮助他的老师,虽然自己因为纪律问题常让老师失望,但老师还是没有放弃一直在鼓励他;而有的同学,比如中午的饭菜洒了一桌子的时候,儿子主动拿出自己的湿纸巾帮同学清理,但是那个同学有时还会陷害他,向老师谎称儿子打自己了。
有些时候,故事里面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没有亲身经历,孩子是不会有深刻体验的。有的孩子比较粗枝大叶,即使自己经历了,也不会细想里面的通识,家长就要帮他剖析一下,让他看到事情背后的本质。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识别人性,并选择与他的价值观契合的人做朋友,而不是在这个过程中给自己树敌。
有一句话叫做宁与智者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有些没必要的争执可以主动避让。狮子和疯狗的故事:某天,雄狮带着儿子散步,突然发现远处有一条疯狗,赶紧躲开了。小狮子不明白的问:“爸爸,你敢和老虎拼斗,与猎豹争雄,却躲避一条疯狗,多丢人啊!”狮子反问:“孩子,打败一条疯狗光荣吗?”小狮子摇摇头。“让疯狗咬一口倒霉不?”小狮子点点头。“既然如此,咱们干嘛要去招惹一条疯狗。
这些故事,可能孩子小的时候讲给他,他不一定明白,但是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心里有这个故事。他长大了,某天遇到的一件事与你给他讲的这个故事的道理是匹配的,那他就会自己搜索出来,然后做正确的选择。
昨晚,班级数学微信群里,老师发了张卷子,其中有一处错误,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但提醒老师的文字暴露了其家教。
小L同学的微信:@老师,老师您好,此题是否缺一个条件?麻烦您了!(附错题截图)
小C同学没看到上面小L发的信息及老师的回复,又发了一次提醒,内容如下;
小C同学的微信:@老师,这道题是不是缺个数?(附错题截图)
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到各方的尴尬!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小L做朋友,还是跟小C做朋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