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让孩子“多吃一口”,是全天下看护人的心愿。
我们总是不相信孩子拥有与生俱来最纯正的能力——为自己挑选正确的食物和食量。
只要供应的食物不含太多油和糖,健康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需要吃多少,甚至比父母还清楚,年纪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如果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你用尽了洪荒之力依然夙愿未达,想必一定是没做好这几件事。
按月龄而非宝宝的运动能力添加辅食
很多新手妈妈一到6个月就开始摩拳擦掌,精神振奋,为啥?因为“满6个月啦”终于可以添加辅食啦!
但如果我们愿意多问一句,“为什么是满六个月呢?”
添加辅食的关键是看宝宝是否符合以下四个条件,而6个月只是一个参考值,只是大部分宝宝可以达到这些条件的时间:
良好的头部控制能力,头部能够保持竖直,并且能够自如的抬起自己的头推舌反应消失,开始控制把食物留在嘴里咀嚼并吞咽下去对食物产生兴趣,旁人进食时好奇地盯着或模仿。容易饿,即便将两次喂奶的时间缩短,仍没有吃饱的表现。四大条件中有两个是关于宝宝大运动发展的,而每个宝宝的大运动发展节奏有快慢,所以6个月这个说法也要因人而异。
可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辅食包装只会简单的标明“适合几个月大的宝宝”,这些简单的信息很容易误导新手父母只关注月龄。
相比而言某些进口辅食在这一点上要严谨科学的多,这一点真不是崇洋媚外。
比如添加辅食的初期我给CC选的Gerber泡芙,
上面明确写了:“当你的宝宝可以肚子离开地面爬行、可以自己用手指喂自己食物、可以通过咀嚼弄碎食物时,他就可以吃这个食物”。
这样的图标和说明让家长非常清晰直观地了解,宝宝具备怎样的运动能力时相匹配的食物是什么。
按自己的意愿而非孩子的食量追着喂饭
花样喂饭哪家强,中国奶奶能称王。
游乐区爬上爬下玩耍,端着饭碗追在后面喂一口;边看电视边趁机塞一口;讲绘本、搭积木的时候趁机塞几口。许多家长都在“骗孩子吃饭”,让吃饭变成了一场较量,重点不再是饱或饿,而是在“多吃一口”的这场争执中谁赢了。
如果连本能都可以被否定,时间长了,孩子不会再倾听内心的声音,也不会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父母对孩子身材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却可以大大的影响他是否喜欢自己的身体,以及他是否相信自己。
有的妈妈问,不想强迫孩子,怎么在不施压的情况下,让孩子吃下“更多”食物?
答案是:没有办法。
因为做的就是违背天性的事啊,明明足够非要追求“更吃”,那只能是强迫,利用家长的权威将“多多吃饭”跟“你乖,我才爱你”画上等号,迫使孩子妥协。
如果孩子可以按照内在的声音来调节饮食,他得到的就是人生第一份尊重,这会让他一生获益匪浅。
再吃一口”有奖励
在吃饭这件事上,所有的威逼利诱都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这给孩子的感觉是,他必须接受一些不喜欢的东西,才能得到喜欢的东西。所以只会越来越厌恶食物,觉得吃饭是种压力。
而且,他很快会把吃饭当做自己的谈判筹码:给我看电视,要么不吃饭;可以吃饭,但吃完我要吃糖。
如果某天你发现孩子不管做多么简单的事都要讲条件,一定要想想是不是当初自己种下的因。
奖励不是不能有。
但是应该奖励的,是额外而非分内的事,是利于家长而非宝宝的事。
比如今天帮忙收拾家务了,可以奖励,但是不吃会饿、吃了就能填抱肚子这样的天然需求还需要奖励,你咋不上天呢?
正餐没胃口,零食过来凑!
说来惭愧,在宝宝吃饭这件事上,我们总是一边埋怨宝宝正餐不正经吃,一边在正餐之外着急忙慌的加零食。
在阵地战上不能取胜的老妈子们只好转移为游击战。
出于“生怕孩子饿着”的心理,一会儿塞上根香蕉,一会儿喂上杯牛奶。一到晚餐,必然又不会太饿,于是正餐又吃不多,睡前继续加餐,如此恶性循环。
宝宝胃容量小,活动量大,适当的点心/零食也是必须的,但不能喧宾夺主。
你也说了,虽然正餐没少吃,但是零食加起来也不少,这还是说明宝宝不会亏待自己,只是需要家长合理引导。
水果、牛奶也健康,但是吃太多会占据很大的胃容量,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导致营养结构单一。
尽量减少零食的摄入量,空一空肚子为正餐让路才是正经。
为了多吃点,只准备孩子爱吃的菜
随着孩子的发育,她渐渐的会对食物表现出自己的喜好。
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有“别管是啥,能多吃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孩子爱吃白米饭,就顿顿给做白米饭,孩子爱吃鸡就天天供应鸡肉,总之“祖宗想吃什么膳房就只备什么,管够。”。
但是别忘啦,再好的食物也涵盖不了所有的营养。
在提供爱吃的之余,也别忘了填一些不那么感兴趣的,多给几次,也许真的就会吃了,你只要默默地端上去,夸张一点点的跟家人形容“真的很好吃哦”,你惊讶而满足的神情,一定会打动身边的宝宝!
C妈说
相信吧,你贪恋世间所有美味的乐趣与好奇心,必会传递给下一代。
那些不好好吃饭的孩子需要一份额外的饮食良方:那就是父母的信心与信任。
如果没有信任,餐桌上就会有争执,吃饭的气氛就会紧张,那么吃饭就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父母的角色应该是把食物端上餐桌,而不是把它们塞进孩子嘴里。
如果桌上始终摆有丰富的菜肴供宝宝选择的话,他根本不可能吃太少,也不会“营养不良”。
本文部分参考观点《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快手辅食,移步微信公众号:CC爸妈(cc-bama)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