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妞妞放学后,手里拿着一支卡通发卡。妈妈问发卡的来由,妞妞回答,爸爸买的。爸爸妈妈都惊讶极了:第一,爸爸从未买过此物,第二,妞妞说得如此笃定,半点撒谎心虚的表情都没有。妈妈急坏了,这么小,撒谎就这么成熟,长大可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要说谎?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先天就具有欺骗和说谎的能力,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在内的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拥有一些天生的了解他心理的能力。什么是无意识的说谎?什么行为是说谎?什么是被动性撒谎?我们今天来分析一下有关的儿童撒谎的几种情况。
首先,5岁前的孩子,思维和自我意识还没完全独立,他们常常分不清理想与现实,喜欢的东西,玩过的玩具,觉得就是自己的了。妞妞希望爸爸给她买发卡,于是就说发卡是爸爸买的。这是无意识撒谎。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家长需要明确,事件是由孩子幻想出来的,所以 不妨与孩子讨论她是否喜欢这个发卡呢?那么下次你先告诉妈妈好不好?而非直接指责孩子撒谎了,直接指责是不对的。
区别于无意识撒谎的叫有意识撒谎,这里指不止一次发生的情况。比如,妞妞经常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回家,然后给出各种理由,并且伴有描述时的吞吐犹豫。这时,孩子已经知道此行为是不好的,并且必须要为此行为找到合理化原因了。这种情况发生在6岁以上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身上。
第三种情况是被动性撒谎,往往由于家长的期望过高,导致孩子迫于压力与恐惧,编造了一个理由来应对,这在心理学范畴内是一种应激反应。比如,家长期待孩子弹钢琴,而孩子可能更想玩耍,于是在家长回家询问时,孩子回答已经练过琴了。
今天我们主要针对后两种有意识的儿童撒谎行为进行讲解,首先,家长对于孩子第一次有意识撒谎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要明确的是“不好的行为”而非“不好的孩子”,这在儿童教育里是非常重要的立足点。儿童时期的价值观完全来自于父母,所以儿童常常会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不好的事情。
哲学家罗素曾经这样说过:“孩子的不诚实几乎都是恐惧的结果。”作为家长,首先必须明白孩子说谎背后的欲望与动机,明确孩子的“恐惧”,然后,满足孩子合理的欲望,将不合理的欲望以转移目标的方式,分阶段性消除,切勿严厉指责。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被动性说谎”,那么不妨降低期待目标。既然明确知道孩子喜爱玩耍,那么可在第一阶段设立弹琴半小时玩半小时的目标,然后再逐渐调整。并不是一味批评孩子说谎弹琴的错误行为,而是以奖励制度刺激孩子的正面发展。
在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喜欢我分享的文章,记得关注,点赞,分享哟!
"标签: